
2025乙巳年開年,封神傳說這一糅合了三千年前古中國歷史、宋元話本及明代小說的民族史詩,再度以當代電影改編的形式,重回大眾視野。
“封神三部曲”的英文譯名為CreationoftheGods。東西方創世傳說向來只會書寫:人是由神創作的。那神是由誰創造的呢?這個探討,并不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真問題是,在今日我們重提封神的意義是什么?
在南風窗2023年的封神系列策劃《神的傳說》中,我們追問了,人為何創造神、需要神?“這個問題通向人而不是神。”
透過封神,在對神的傳說祛魅之后,我們洞悉的是人從鬼神之說中,起身直立行走,覺醒為大寫的人。神話傳說的核心,是人。
人因為共同的語言、地域、經濟生活、文化傳統和歷史經歷等,組成了民族,催生了認同感和團結。向前思辨,討論封神,這是一個關于我們民族的起源、民族質性、如何講述和書寫民族史詩的問題。
發生在三代、成書于明中并在后世不斷被解讀改編的封神傳說,講述了我們民族從何而來的故事。
殷商暴政,周因此滅商,成為中原的主人。周公旦制禮作樂,奠定了宗法制社會的基礎。借王國維之歷史洞見概之:“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許倬云言:“周代的建立,并不只是后世中國歷史上常見的朝代遞嬗,也是整個文化體系與政治秩序的重新組合,并且從此奠定了中國文化系統的一些基本特色。”這是我們的來處。
郁達夫曾言,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幸好,我們有千古風流人物,封神傳說,正是英雄的結盟。
文王姬昌,仁政愛民,“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那是賢君的典范;比干忠誠而明辨是非,縱使被剜心而死,其精忠氣節被刻成不朽的豐碑;姜子牙作為伐紂的領導者,嚴格按照天命和道德規范行事,肩負著推翻暴政、建立仁政的使命;哪吒鬧海,剔骨還肉,殺死自己后再造一個自我,那是勇敢正義的代名詞;楊戩以正直和剛毅著稱,在封神之戰中多次立下奇功,英勇無畏。
還有數不盡的封神英雄,通過忠誠與勇氣展現了高尚的品德和偉大的精神,踐行了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要求。五德立世,這是我們民族優良傳統美德的核心,刻寫在我們的文化基因里,同神話史詩一道,以口耳筆墨、波段光影,世代相傳。
一段段傳奇,一幕幕史詩,都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映射與傳承。透過封神,我們彼此相認,共同書寫對英雄的敬仰與追求,對美德的崇尚與踐行。
神話傳說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民族內心深處的渴望與追求,讓我們在回望歷史的同時,也找到了前行的方向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