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3歲的王奶奶有20年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病史。一個月前,王奶奶在小區散步時突然感到右腿沒有力氣,不能走路,右手發麻,拿不穩東西,說話也含糊不清,別人聽不清楚她在講什么。家人趕緊撥打120急救電話,將她送至醫院急診。檢查結果顯示王奶奶發生了急性腦梗死。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康復,王奶奶的身體逐漸好轉,能正常生活,并能進行簡單的戶外活動,但她的情緒和性格卻發生了巨大變化。原本開朗、健談的王奶奶變得整天愁眉苦臉、沉默寡言,常常一個人坐著發呆、唉聲嘆氣,有時因為一些很小的事情就情緒失控或者發脾氣,甚至會無緣無故地哭泣。
家人注意到這些變化后,帶著王奶奶再次前往醫院就診,經過醫生的檢查、評估,最終證實王奶奶患上了卒中后抑郁。
腦卒中是一組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疾病,包括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和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腦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和第三大致殘原因,也是我國居民常見病之一,發病率居高不下,在我國,每12秒就有一個新發腦卒中患者。一次腦卒中的發生,不僅影響人體的身體功能,也會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和情緒。
腦卒中患者的這種不良“心情”,并不是故意鬧脾氣或脆弱敏感,也并非腦卒中后的“正常”康復過程,腦卒中后發病率最高一種精神類疾病,叫卒中后抑郁,主要表現為心境低落、興趣消退、行為抑制、性格改變、偏執等,是生理、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卒中后抑郁是指腦卒中后出現的卒中癥狀以外的一系列以情緒低落、興趣缺失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礙綜合征,發病率占腦卒中患者的20%~60%,是腦卒中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卒中后抑郁在腦卒中發生后1個月內、1~6個月、6個月以上者發病率分別為33%、33%和34%,且在腦卒中患者不同的康復階段都會出現,其中重度抑郁患者占比為9.53%,未經治療的卒中后抑郁可遷延不愈。卒中后抑郁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神經功能的康復,加重認知障礙和殘疾程度,影響患者回歸社會的能力,還大大增加腦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因此,要重視卒中后抑郁。
引發卒中后抑郁的原因主要有:
生理因素:腦卒中發生后,患者的腦組織受到損傷,一方面,這種損傷會導致大腦中的化學物質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合成數量減少或活性降低,引起顱內神經遞質的水平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大腦的情緒調節中樞;另一方面,人腦中控制、管理情緒的中樞神經直接受到破壞,這個時候也會產生情緒障礙。
心理因素:腦卒中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偏癱、失語、認知功能障礙等后遺癥,使得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社交活動減少,患者常常會感到孤獨、無力、失落和自卑,從而引發焦慮和抑郁情緒。
社會因素:腦卒中后的患者需要較長時間康復和他人的照顧,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特別是經濟上的負擔,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壓力,患者可能因此產生內疚、無助,這些都可能導致抑郁情緒。
情緒和性格的變化:患者經常感到悶悶不樂或情緒低落、語言減少、不愛與人交往、多疑,或者缺乏決斷力,注意力不集中,聯想困難,思考能力顯著下降。
對日常生活喪失興趣:對以前喜歡做的事情不感興趣,不愿意參加社交活動,常常閉門不出。
無價值感:患者自我評價過低,對未來不抱希望,常感到委屈、孤獨、絕望、害怕和無助,經常自責,有內疚感,可達妄想程度。有些患者感覺生活枯燥乏味、度日如年,覺得活在世上沒有意義、生不如死,常有自殺的念頭。
能力下降:患者精力明顯減退,以往能勝任的工作和家務現在都不能勝任,常常感覺疲乏、懶得活動。
睡眠障礙: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多夢、夜間易醒、早醒,或睡眠過多。
身體不適:常伴有胃部不適、食欲下降、體重明顯減輕,有時感覺心慌、胸悶、氣短、頭暈、頭疼、周身竄痛等。
藥物治療:在醫生指導下,嚴格遵照醫囑服用抗抑郁藥物,目前應用較多的是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羅西汀等,可以幫助調節大腦中的化學物質,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
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正念療法、音樂療法等,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學習放松技巧和應對能力,喚起患者的積極情緒,發揮正常心理防御機制,幫助患者調整心態、改變消極思維模式、消除不良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中醫治療:包括中藥、針灸、按摩、貼敷療法等,可以達到疏肝解郁、氣血流通、健脾安神、舒緩情緒的目的,從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緩解抑郁癥狀。
物理治療:如重復經顱磁刺激療法、肌電生物反饋電刺激等治療,通過采用高頻、重復性脈沖改變皮層神經細胞的膜電位,使之產生感應電流,提升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大腦皮層的重建功能,控制抑郁情緒;同時物理治療還能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功能,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減輕心理壓力。
改變生活方式:鼓勵患者平時多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系,力所能及地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戶外活動和社交活動,聽一些舒緩的音樂,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飲食;此外,還可以通過有氧運動、力量訓練及平衡活動來增強心肺功能,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神經細胞再生,改善軀體功能,從而增強患者的自信心,緩解抑郁癥狀。
醫生提醒,上述藥物及治療方法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
編輯/羅燁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