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不幸被診斷為鼻咽癌。我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度過了3個療程化療、31次放療,自2019年5月30日出院后,我從最初一年的每3個月復查一次,到后來兩三年的每半年復查一次,再后來四五年的每年復查一次,“故地重游”成了我晚年生活的必修課。最近的一次是2024年7月下旬,我從南京回到長沙的第二天就如約趕去上“必修課”。“三門課”與以往大同小異:鼻咽鏡檢查、抽血檢測EB病毒、增強版核磁共振(以前偶爾換成CT)。結果,鼻咽鏡檢查所見中有5個正常,2個未見異常;EB病毒DNA檢測結果是“lt;5.00E+02”;核磁共振診斷意見中有3個基本同前……
妻子把3份報告單拍照發給當年的主治醫生,不久就收到他的語音回復:“從這些結果來看,都挺好的啊……5年真的過得很快……5年是一個坎,所以恭喜你們啦!”
盡管各項檢查結果和主治醫生的評判都在預料之中,但這樣的結果還是讓我十分開心。按醫生的普遍觀點,癌癥病人結束治療后5年內沒有復發,就算臨床治愈。2022年8月,我曾表示過,有充足的信心實現“五年生存期”這一小目標。如今小目標已實現,我想和大家聊聊住院結束后我在這五年中的一些體會,如果能讓與我同病相憐的人增強一點信心,我會感到格外欣慰。
我覺得,癌癥患者在康復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點是放寬心態,千萬別讓自己背上思想包袱。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談癌色變,依然把它視為不治之癥,其實大可不必。進入新的世紀,各項科技突飛猛進,醫療技術和設備也有了極大提高與完善,大多數癌癥不過是慢性病而已,與心臟病、糖尿病等沒有太大區別。
1988年秋,我母親查出直腸癌晚期,醫生告知已無法手術。被接回家后勉強用藥物維持了半年生命,于1989年暮春,未滿60周歲就去世了。2021年,二嬸查出罹患了同樣的疾病,且也是晚期。但還是在醫院進行了手術,如今生活能完全自理,從氣色上看根本不像病人。2024年春,二嬸不慎摔傷臀部骨頭,住了半個月院后又回家自己做飯了。沒過多久,遠在外鄉的堂弟堂妹勸說她住進了本村養老院。10月4日,堂妹帶著蛋糕趕去慶賀二嬸80周歲生日時,她正與院里腰鼓隊的老姐妹們歡快排練……
所以,人即便被告知罹患了癌癥,也沒有必要陷入恐慌、焦慮甚至絕望之中。我聽一位醫學教授說過,在死亡的癌癥患者中,有1/3是被嚇死的,1/3是用藥過度病人無法耐受而死的,只有1/3才是治療無效而死亡。癌癥患者若是自己的心理先崩潰了,恐怕用盡當今最先進的醫療手段,加上扁鵲、華佗再世也無力回天。
我也是基于這樣的認知,在2018年12月以一種“戰略上藐視癌癥,戰術上重視癌癥”的心態住進了醫院,出院后,“歷經苦難癡心不改”,依然樂觀面對。
五年里,我既不忌諱談論自己的病情,也不刻意渲染自己“腫瘤在身”。遇到親友熟人詢問近況,我據實相告,既談康復過程中身體的點滴好轉,也談放化療后遺癥對自己日常生活的一些負面影響,對方想多了解我就饒舌,對方無意打破砂鍋我就馬上住嘴。。外出辦事或在公共場合,我從未暴露“弱勢群體”的身份,也從未產生過以此博取同情和獲取照顧的念頭。
無論是病患還是健康者,人總得有所寄托。卸下了思想包袱,2019年7月我又正式卸下了工作包袱,之后我是如何打發時光的呢?
下象棋大概是我投入時間與精力最多的,畢竟這是已伴隨我半個世紀的愛好。在網上下是常態,偶爾也與新舊棋友面對面切磋。除此之外,靜心閱讀也是常規動作,既讀《世說新語》《酉陽雜俎》這類古典名著,也讀《在峽江的轉彎處》《活著》這類當今暢銷書。國內外大事、社會熱點及網民的評論,也會及時通過手機進入我的眼簾。有時候我也會把自己的人生故事或對社會熱點的看法寫出來;若網文有幸被有較大影響力的公眾號選中發出來,看看網友或褒或貶的評價,也不失為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散步有助于放松心情,忘卻病痛,于是就成了我的每日必修課。每日步行6000步左右,天氣好又不冷不熱的日子,走在小區的綠道上,聽鳥語,聞花香,身心自然愉悅;酷暑嚴寒季節或雨天,移步地下車庫,鬧中取靜,也是一種享受。
還有一種高雅奢侈一點的散步,叫旅游。2024年七八月份,我和妻子帶著四歲多的外孫女在桂東大山里的民宿避暑近半個月,那感覺就像闖入了世外桃源,天空格外藍,空氣格外新。每日傍晚行于溪邊,聽溪流潺潺,看水車慢轉,過幾座不同風格的小橋,怡然自樂。9月下旬,一家三代五口還來了個三亞萬寧五日游。面朝大海,海子期待“春暖花開”,表示自己要“做一個幸福的人”,我則祈禱國泰民安,祝愿自己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每次去復查,主治醫生看到我,第一句話要么是“胖了嗎”,要么是“增加了幾斤”,可見,讓許多人生出煩惱的體重增加對癌癥患者而言卻是正能量。
我住院前并沒有出現癌癥患者常見的身體突然消瘦,倒是放化療后減肥效果明顯,由69千克降為59千克。大概是出院時醫生開的三周口服替吉奧在持續發威,服完這種化療藥后體重持續下降,瘦得最厲害的時候僅51千克。
增肥,就成了我日常生活中的第一要務。
要增肥,既要補充非常規營養,更要在一日三餐中吃飽喝足。五年里,每天早上奶粉和雞蛋很少斷過,常見的雞鴨魚肉、雞蛋鴨蛋鵪鶉蛋就不提了,不太常見的野生泥鰍、黃鱔、甲魚也吃過不少。
因為我已成了“無齒之徒”,食材多得燉蒸煲湯,讓它爛透;飯熟了,妻子盛出,倒入菜鍋加湯進行二次加工,讓它變成糊狀。多數蔬菜炒過后我沒法下喉,為補充維生素,妻子把橘子、藍莓、蘋果、梨,甚至包括西瓜等榨成汁讓我喝,當然,香蕉、柿子我還是可以獨自消滅的。
增肥,除了吃飽喝足,還得睡夠,除了保證夜間睡眠,我每天下午都會在床上躺個把小時甚至更久。
種種努力沒有白費。口服化療藥吃完后,我的體重雖緩慢卻穩步在上升,先突破55千克,再突破60千克,最近的一次稱重,已是65.3千克。
人生苦短。五年時間好像很漫長,其實回頭去看,卻仿佛彈指之間。這五年間,地球上發生了多少大事、要事,正與邪、善與惡、美與丑交織在一起,不知道有多少人歡天喜地,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呼天搶地。我度過了艱難的五年,真是幸事!
五年過去,我的一個人生小目標終歸已實現。要在抗癌路上實現大目標,任重道遠,但前頭縱有千難萬險,我也要拿出湖南人、屬虎者、天蝎座的三重倔強,無懼風霜雨雪,勇往直前!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余華的小說中主人公福貴經歷了千百年來本就命運多舛的中國人也少有的挫折與苦難,卻依然坦然面對余生,我有什么理由不一遍遍鼓勵自己呢?
編輯/孫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