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午,一位三十多歲的高個男子被他父親——我的一位糖尿病老病人扶著進了診室。
我說:“請坐吧,你哪兒不舒服?”
“醫生啊,我還是站著吧!現在屁股疼得根本不敢坐!”男子面露痛苦之色。他父親接著說道:“這不,上星期摔了一跤,當時屁股青了一塊,沒想到這兩天血腫越來越大了,又腫又痛,到外科門診看,說是血腫合并了感染化膿。查了個小便,發現尿糖4個+,就讓我們趕快到你們科來看病。”
我馬上幫他測了血糖,竟然高達38.6毫摩爾/升,再一看他的尿常規結果,不但尿糖4個+,酮體也有4個+!
我說:“你是糖尿病合并感染和酮癥,說不定還有酸中毒,趕快住院治療吧!”男子很不理解:“醫生,我還這么年輕,怎么會患上糖尿病了呢?”
多數人都知道,糖尿病典型表現是口干、喝水多、尿多、吃得多,人卻快速消瘦,即所謂“三多一少”。但是,臨床上發現,發病時有典型癥狀的人僅有不到1/3,而大部分患者自覺沒有異常,往往是在住院手術,因患心臟病、高血壓、膽囊炎等其他病住院,或體檢時才發現血糖高,這時再反過來查糖化血紅蛋白,結果證明數月前早已患上該病。更甚有者是出現看東西模糊、手足麻木或尿蛋白陽性等糖尿病的眼病、神經病變和腎病等慢性并發癥時,才想到查血糖,診斷出患了糖尿病。臨床上最常見的2型糖尿病,一般起病隱匿而緩慢,難于估計發病時日,病程漫長,至癥狀出現或臨床上確診時已歷時數月、數年甚至十幾年,不注意的話就會耽誤糖尿病的早期確診和并發癥的早期防治。據統計,目前有6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因為沒有癥狀,從未做過糖尿病相關檢查,因而漏診。因此,35歲以上的患者,特別是父母有糖尿病史的,應該至少每年查一次血糖,以早期獲得診斷。
那么,除了上述典型表現以外,糖尿病還有什么癥狀呢?其實,糖尿病發病后還是會有一些不典型的表現,只要大家對目前糖尿病的高發性、流行性保持警惕,抓住糖尿病早期表現的“蛛絲馬跡”,及時檢查,就能及時揪住糖尿病的“狐貍尾巴”。
請注意以下表現,它們可能是患有糖尿病的征兆:
1.不明原因的口干,容易口渴,老想喝水或喜歡冷飲、含糖飲料。
2.不明原因的消瘦,體重明顯比以前減輕。
3.老是疲乏、虛弱,身體沒勁兒,工作時不能集中精力。
4.沒有前列腺增生而夜尿次數多,或不明原因的尿多、尿次頻繁。
5.體型肥胖,同時有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等代謝綜合征表現。
6.有糖尿病家族史,祖輩、父母或兄弟姐妹有人患糖尿病,尤其是自己也大腹便便。
7.皮膚上易長“癤子”或其他化膿性炎癥,或破口經久不愈,或易發尿路感染。
8.不明原因的皮膚癢或外陰瘙癢,尤其是女性,抗炎或涂用一般止癢藥水無效。
9.近期視力明顯減退或看東西模糊不清。
10.雙腳足趾、手指麻木或刺痛,或經常頭暈、胸悶、心慌。
11.年輕時有過小產、死胎、巨大嬰兒或羊水過多等生育史的女性。
12.惡心、嘔吐或腹痛而找不到胃腸道原因。
13.四肢酸痛或腰痛,雙腿酸軟無力。
14.經常便秘。
15.女性性欲減退、月經失調或男性不明原因的陽痿。
有這些異常感覺者,應該及時到醫院內分泌代謝科檢查血糖、尿糖等指標,早期診斷有無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狀態,以便早期治療糖尿病,預防并發癥發生。早診早治對糖調節受損者來說更可懸崖勒馬,及時逆轉或防止糖尿病發生。
編輯/羅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