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后,張阿姨感到腹痛不適,她以為是胃痛,便自行臥床休息。沒想到半夜里疼痛竟然加劇了,在家人的陪同下,張阿姨準備前往醫院就診,下樓后,感覺腹痛有所好轉,張阿姨又返回家中休息。
不想凌晨時疼痛竟再次加劇,張阿姨在家人的陪同下緊急前往醫院急診科就診,因為自己既往有胃炎病史,以為是老毛病犯了,于是要求醫生開胃藥。醫生詳細詢問患者病情后,建議患者檢查一下腹部CT。腹部CT結果提示:考慮空腸異物伴穿孔。
在醫生的進一步詢問下,張阿姨回憶起晚餐時曾吃過一小口魚,這一細節成為診斷的重要依據。最后,張阿姨被診斷為空腸穿孔、急性彌漫性腹膜炎,通過手術進行了空腸修補并取出魚刺。
病例中,張阿姨在吃晚飯時,不小心將魚刺與食物一起吞咽了下去,魚刺進入消化道后隨著食物蠕動而移動,最后移動到空腸,刺穿空腸壁,造成腸穿孔。
腸穿孔是指腸道壁出現破損,導致腸道內容物泄漏到腹腔內的一種嚴重疾病。其病因多種多樣,包括腸道炎癥、腸道腫瘤、腸道梗阻、外傷等。長期服用某些藥物、酗酒、不良飲食習慣等也可能增加腸穿孔的風險。
腸穿孔通常需要通過腹部X光、CT等影像學檢查,以及血液檢查、腹腔穿刺等實驗室檢查來診斷。其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手術治療旨在修復腸道破損,清除腹腔內污染物,防止感染擴散。保守治療則適用于病情較輕、穿孔較小的患者,主要通過禁食、補液、抗感染等措施促進腸道恢復。
醫生建議,當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時,應避免使用止痛劑,及時就醫,進行全面的醫學檢查。腹痛并非全由胃部疾病引起,如病例中的張阿姨在出現了腹痛的癥狀時,還以為是胃病發作。腸穿孔在初期可能僅表現為輕微的腹痛,容易被誤診為胃炎、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可能導致治療不及時,使腸穿孔病情惡化,引發腹腔感染、休克等嚴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如何做可以預防魚刺入腹?若是不慎誤食了魚刺,又該怎么做呢?
吃飯時應細嚼慢咽,避免大聲說笑或打鬧,特別是在吃魚時,以防止誤吞魚刺。
在食用魚類前,務必仔細剔除魚刺,尤其是喂給小孩子吃時,應特別留意。
如果不小心誤吞魚刺,立即停止進食和吞咽動作,避免魚刺進一步下行或造成更大的傷害。千萬不要嘗試喝醋、大口嚼咽饅頭或米飯等土方法,這些方法可能會使魚刺扎傷局部黏膜或下行至更深的位置,增加消化道穿孔的風險。
如果魚刺較小且位置較淺,可以嘗試通過咳嗽或嘔吐的方式將其排出。也可以用手電筒照亮口咽部,用小勺將舌背壓低,仔細檢查扁桃體是否卡有魚刺,如果有,可以用鑷子夾出來。
如果魚刺較大、位置較深或伴有明顯的疼痛、異物感等癥狀,應立即就醫。醫生會通過喉鏡、胃鏡等檢查手段確定魚刺的位置和大小,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使用異物鉗取出魚刺等。
魚刺被順利取出后,也要密切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腹痛、便血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編輯/羅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