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士急匆匆地帶著寶寶到醫院母乳喂養咨詢門診。原來,張女士的寶寶經常吃完奶沒多久嘴角就會掛著乳汁,看上去像吐奶,每次看到寶寶的樣子,張女士都心疼得掉眼淚,很是擔心……
經過仔細評估及詢問后,醫生發現,張女士所說的寶寶“吐奶”,其實是“溢奶”,屬于嬰幼兒常見現象。醫護人員指導張女士及其家屬正確的母乳喂養姿勢及拍嗝手法,后經隨訪得知,張女士的寶寶“溢奶”次數明顯減少,也舒適了很多。
在臨床工作中,新手爸媽經常將寶寶的吐奶跟溢乳混淆。那么,寶寶溢奶和吐奶有什么區別?
溢奶是指正在吃奶或剛吃完奶的寶寶從嘴角流出少許奶水的現象。寶寶之所以會溢奶,是因為其腸胃發育尚未完全引起的,屬于正常現象。
寶寶溢奶時,監護人應注意采用合適的喂奶姿勢,盡量抱起嬰兒,讓嬰兒的身體處于45°左右的傾斜狀態;喂奶完畢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其后背;吃奶后不宜馬上讓嬰兒仰臥,而是應當側臥一會兒,然后再改為仰臥位;注意喂奶量不宜過多,間隔時間不宜過短。
吐奶是指喂奶后寶寶發生的一種較強烈的嘔吐現象,寶寶可能會出現伸脖子或者張口等痛苦難受的表情,胃中食物被強有力地排出,量較多。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寶寶食管與胃管連接處的賁門括約肌比較松弛,胃內容物易經口腔噴出。吐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導致寶寶吐奶背后的原因。如果寶寶有吐奶的情況,寶媽們一定要留意寶寶吐奶的次數和吐奶的顏色。如果嘔吐物中有黃色或綠色,且伴有發燒、食欲不佳、精神狀態差等問題,說明寶寶生病了,這時一定要及時就醫。
●側躺
寶寶吐奶后,應立即將寶寶側躺,讓其嘴里殘留的乳汁流出來,再用毛巾擦干即可。擦奶的時候,寶媽們一定不要用裹著口水巾的手指摳挖寶寶嘴里的乳汁,一旦寶寶反抗,輕則弄傷寶寶的口腔,嚴重的還會引起嗆奶,反而更危險。
●清理鼻腔
如果鼻腔有奶汁,可以用吸耳球等裝置清理鼻腔,不過要掌握適當力度,不要深入鼻腔。
●少喂多餐
對于容易吐奶的寶寶,可以減少每次的進奶量,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減少其胃部壓力。
●減慢速度
如果母乳多,出奶速度快,可以采取剪刀手勢控制出奶速度。如果是配方奶喂養,則要選擇合適的奶嘴。
●不要搖晃
寶寶吃完奶后,不要著急哄其睡覺,因為搖晃哄睡容易引起寶寶胃部不適,誘發吐奶。
●母乳親喂
親喂可以減少寶寶溢奶問題的發生。
●拍嗝
寶寶吃奶后趴在家長身上,將寶寶上身豎直,頭部高出肩部,臉靠在家長的肩膀上,輕輕地撫拍后背,直到寶寶打出奶嗝再輕輕將其放下。
編輯/朱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