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精神哲學審視人生觀

2025-02-07 00:00:00江暢
倫理學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人們對人生觀理解存在的一些誤區、偏差,導致人生實踐中出現不少問題。從精神哲學的角度看,“人生觀”之“觀”不是看法或觀點和態度,而是觀念,是關于人生的根本性、總體性觀念。人生觀包括有關人性、人格以及從人性到人格、從人格到人生的觀念,是世界觀和價值觀的聚焦點或落腳點。人生觀可以自發地形成,也可以自覺地構建,其系統、完整、正確與否,其層次是高是低,主要取決于個人的作為。人生觀可以從人生目的角度劃分為幸福主義、快樂主義或享樂主義、悲觀主義和極端主義四種基本形態;也可以從實現人生目的的路徑劃分為自強厚德、自私自利、合理利己、聽天由命四種基本形態。幸福主義人生觀和自強厚德人生觀的有機結合,即自強厚德的幸福主義人生觀,是唯一正確的人生觀。在人類全球化和文明化的時代條件下,復歸這種古老的人生觀并賦予時代精神的意涵勢在必行。

[關鍵詞]人生觀;人生觀的基本形態;幸福主義;自強厚德;三觀

[作者簡介]江暢,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部政治哲學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傳統、歷史經驗和世界意義研究”(24ZD023)的階段性成果。

在“三觀”中,“人生觀”一詞和概念最早在我國出現,而且一出場就引起了熱烈討論。最早討論人生觀問題的“科學與人生觀的論戰”迄今已逾百年,而且學術界、理論界、思想政治教育界極其廣泛地使用“人生觀”概念,但人生觀問題本身或人生觀的一般性問題如同世界觀、價值觀一樣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人們對“人生觀”概念的理解也像對“世界觀”“價值觀”概念那樣存在一些誤區、偏差,甚至還有些根本性的錯誤,需要重新進行反思和審視。本文嘗試從將人生觀作為人的精神系統要素的角度重新審視,闡釋其一般含義、主要形態以及應有選擇,以期引起對人生觀問題的進一步討論。

一、精神哲學意義上的人生觀含義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人生觀”之“觀”不是看法或觀點和態度,而是觀念,體現為態度。如同“世界觀”“價值觀”之“觀”一樣,“人生觀”之“觀”指的是觀念。所以,說人生觀是人生觀念是對的,說它是人生看法或觀點則不對。不可否認,構成人生觀的人生觀念都是來自人們關于人生的看法或觀點,但兩者并不是一回事。其區別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人生看法或觀點隨時都可以產生,甚至在人清醒的時候時刻都在產生,但只有其中相當少的一部分(通常與人生存發展享受有直接關系的部分)才會轉化為人生觀念;其二,人生看法或觀點容易變化,而人生觀念是穩固的,一旦形成就不容易變化,甚至很難改變;其三,人生看法或觀點對人的活動產生作用需要借助理性,而人生觀念是心理定勢,通常以無意識動機的形式自發地規導人的活動。對人生觀是人生觀念而不是人生看法或觀點有清醒的意識很重要,有了這種意識我們才會經常反思我們的人生觀念是否陳舊、落后,才有可能自覺地進行人生觀念更新,以確保人生觀的正確性并不斷豐富人生觀的內容。

以此為前提,筆者嘗試給人生觀的一般含義作以下界定:所謂人生觀,是指個人在社會環境中自發形成或自覺構建的,以世界觀為基礎,以價值觀為內核,包含人生的根本觀念、基本觀念和具體觀念的根本性總體性觀念體系,作為其對象的人生是人性現實化為人格、人格得到發揮的結果。這一界定是概括性的,還需要對此作進一步的論證和闡述。

人生觀不是關于人生某一個層次或某一維度的觀念,而是關于人生的根本性、總體性觀念。每一個人的人生觀念都是一個系統,關于人生的根本性、總體性觀念是其中的核心內容。人生的根本性觀念是關于人生目的及人生價值的觀念,而總體性觀念包括人生目的觀念和人生價值觀念,由它們引申出來的關于勞動、他我或人己關系、利害、得失、成敗、榮辱、生死等基本觀念,以及體現這些基本觀念的具體觀念(如金錢觀、權力觀等),所有這些根本性總體性觀念一起構成人的人生觀。人生目的和人生價值觀念是密切關聯的。從表面上看,人生目的觀念比人生意義觀念更具根本性,因為它決定人生的價值取向和人生道路,人一生的一切活動最終都是為了實現人生目的。同時,人生意義觀念是由人生目的觀念決定的,人生目的的實現就是人生的意義之所在,把什么樣的人生作為人生目的其實就是把這種目的的實現視為最有意義的,視為人生的終極價值。但是,人生目的觀念又是由人把什么樣的人生看作最有價值的觀念決定的,缺乏對人生價值的認知和觀念就不會有人生目的觀念。因此,人生目的觀念與人生價值觀念是相互生成和相互決定的,它們一起決定著整個人生觀。

為了達到人生目的或實現人生價值(兩者是同一過程),人就會形成一系列支撐性的觀念和處理各種相關關系的觀念。人生目的一般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勞動實現的,勞動不僅提供人生的物質基礎,而且提供自我實現的主要途徑,因此人在追求人生目的實現的過程中就會派生出勞動觀念。在勞動過程乃至整個生活過程中,個人必須與他者(包括他人、組織群體、國家等)打交道,這就會形成他我觀念,還會形成權衡利害得失的利害觀念和得失觀念,形成如何對待自己的成功和失敗的成敗觀念,形成對自己什么樣的行為及其后果感到光榮和恥辱的榮辱觀念。人有生必有死,因此,在人活著的時候就會形成如何對待死亡以及著眼于死反觀生的意義的觀念。從這些基本人生觀念還會形成許多更具體的觀念,如通常所說的幸福觀、享樂觀、財富觀、金錢觀、權力觀、名譽觀等,它們可以說都是由人生根本觀念和基本觀念派生并受其規導的具體人生觀念。例如,一個人如果把占有資源作為人生終極目的就可能形成“有錢能使鬼推磨”的金錢觀。我們所說的人生觀就是由人生的根本觀念、基本觀念和具體觀念構成的根本性、總體性人生觀念體系。

人產生于宇宙演化過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日地月環境,作為一類存在或物類,人類是生物進化達到的最高階段。人區別于宇宙萬物的本性是謀求生存得更好,即謀求過(最)好生活,并且體現在對好生活的謀求之中。在謀求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和最好的生活的過程中,人獲得自為性和社群性兩種基本特性,并隨著人類的進化最終獲得了精神性這種使人最終超越動物而成為高于動物的物類的特性①。這三種特性尤其是精神性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最顯著標志。人類本性在現實化的過程中體現為人格,人格是人性現實化的結果,是人的內在綜合規定性或綜合素質。人格還需要現實化,即人格在現實世界中得到發揮,如此,人格才轉化為現實生活(狹義的人生)。如果說人性是人潛在的自我,人格是人真實的自我,那么人生才是人現實的自我。人格的形成意味著人的長成,人格的發揮則是人現實生活的過程。這是人的兩次自我實現:第一次是從人性到人格,第二次是從人格到人生。人的生命過程實際上有三個層次:作為人整個生命現實過程的人生、作為個體綜合規定性的人格以及現實化為人格的人性。人生—人格—人性,是人從表層到深層的結構,人就是由人性、人格、人生三個層次的人構成的[1](561)。任何一個人的現實人生都隱含著兩次自我實現,差別只在于自我實現的程度和性質(主要是道德性)。既然人生(廣義的)隱含著從人性到人格、從人格到人生(狹義的),那么人生觀就不會只限于那個表層的人生的觀念,而且包括有關人格、人性以及從人性到人格、從人格到人生的人生觀念。人性、人格和人生三個層次又都有不同的維度,人的生命過程或廣義的人生是這三個層次及各自的多重維度構成的立體結構。所以,人生觀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立體動態人生觀念系統,切忌將立體的人生平面化、將復雜的人生觀簡單化。

與世界觀、價值觀不同,人生觀具有更復雜的深度意蘊。在精神體系結構中,人生觀是主導觀念(包括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聚焦點或落腳點。人生觀背后隱含著世界觀和價值觀,而且與價值觀存在深刻的交集。從個人主導觀念形成的角度看,“三觀”是交互作用的,其中價值觀的因素最先出現。在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會逐漸形成對周圍世界的自發觀念,這是世界觀的萌芽。相比較而言,人生觀的因素可能是最后出現的。但是,“三觀”的最后形成會因人而異,情形特別復雜。一個有宗教背景的人可能從小就會形成宗教信仰,形成宗教世界觀,并在宗教世界觀的影響下形成價值觀和人生觀。對于沒有宗教背景的人來說,世界觀可能在價值觀、人生觀形成后才形成。雖然進入文明社會后,每一個個體都會形成“三觀”,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只有研究哲學的人和少數受過教育的人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三觀”從自發自在狀態進入自覺自為狀態。雖然學校教育早在軸心時代以前就已經出現,但至少在20世紀以前,除了歐洲大學里的神學、哲學專業教育包含“三觀”內容①之外,一般都缺乏系統的“三觀”教育。當代的大學教育,甚至中學教育,已經將“三觀”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教育對于學生形成系統的“三觀”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觀”都是精神系統中的主導觀念,世界觀的形成會受到人生觀的影響,但不一定要以人生觀為基礎或前提,而人生觀則會深受世界觀的制約。人的世界觀形成比價值觀晚,但比人生觀早得多。嬰兒出生后就會形成某種天賦的利害觀念,可視之為原始的價值觀念。大約幾個月后,嬰兒就有了原始的客體意識,此后就開啟了世界觀的形成過程。兒童對主客體關系的認識經歷了主客體一體化、主客體互滲、主客體相互獨立三個階段,與此相對應,兒童關于世界的觀念也依次經歷了“非二元論”“神秘主義與原邏輯主義”“系統的邏輯主義”等三種形式[2](74)。這是一種人自發形成世界觀的過程,此后如果接受學校教育,人通常會更新這種自發的世界觀,形成理論化、系統化的自覺世界觀。無論是在自發世界觀階段,還是在自覺世界觀階段,世界觀對于人生觀都具有先在的意義,都會制約人生觀。這種制約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世界觀一旦形成就會使人生觀得到深化,世界觀會使人將人生與人性甚至與世界本體關聯起來,使人對人生的理解更深刻,使人站得更高,從而形成更有深度、更堅定的人生觀;二是世界觀對所確立的世界本體的堅定信念或信仰會改變人生目的的定向和人生價值的取向,人生目的和人生價值觀念也就會與人類本性、社會本體、宇宙本體觀念關聯起來,使人生目的觀念得到升華,從而使人生價值定向獲得更充足的理由。

價值觀念是人最早開始形成的觀念,其中的利害觀念有本能的基礎。嬰兒一出生就知道吃母乳,“母乳有營養”在一定意義上是一種天賦的價值觀念,這種觀念是以本能的形式體現出來的。已有數據表明,從幾個月起嬰兒就開始根據目的來解釋活動,4個月的嬰兒已經了解某些與處理客體有關的事實,5個月的嬰兒會注意到“夠物行為”的目的而不是它的時空屬性,9個月的嬰兒能夠在動物、車輛等類別間進行概念推理,表達推理的動作都涉及客體活動的目的。既然嬰兒能夠進行意義性分類,那么他們就必定具有相應的抽象的意義性概念[3](82)。這種“意義性概念”的形成標志著早期價值觀念的出現。但是,如果以人生的終極價值目標確立作為價值觀形成的標志,那么人的價值觀最終形成需要經歷一段很長的時間,在現代社會,一般要延續到離開學校參加工作之后。價值觀念可以根據對對象的認識(如“意義性概念”)來確立,但人生觀念則必須以自我意識為前提,而自我意識要比對象意識晚得多。因此,人生觀形成的起點要比價值觀晚。當人逐漸形成了什么有價值、什么最有價值并值得自己追求的觀念時(這是自我意識已經覺醒的標志),人生觀也就開啟了形成過程。價值觀形成的起點要比人生觀早,而且價值觀也是人生觀生成的動力、根據和結構的內核。這種內核正是兩者的交叉部分。當人生觀獲得了這種內核時,人生觀主體就會使已經形成的零散的人生觀念協調統一起來,并以此為生長點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人生觀。

人生觀像世界觀、價值觀一樣,可以自發地形成,也可以自覺地構建。自發形成的人生觀是自在人生觀,自覺形成的人生觀是自為人生觀。“三觀”自覺構建的主要客觀條件是教育,在今天教育日益普及的時代條件下,人生觀大多是其主體自覺構建的。人生觀的形成一般有兩種路徑:其一,從具體觀念概括出基本觀念,由基本觀念概括出根本觀念,人生觀的三類觀念之間的關系是抽象關系或概括關系;其二,從根本觀念派生出基本觀念,由基本觀念派生出具體觀念,三類觀念之間的關系是派生關系。自在人生觀通常是通過第一種路徑形成的,自為人生觀則主要是通過第二種途徑形成的。第二種途徑構建的自為人生觀并不是從無到有的過程,而是對自發形成的自在人生觀進行反思、批判和構建的結果。在這一過程中,構建主體會首先在接受或借鑒理論人生觀的過程中構建自己的根本人生觀念,然后在此基礎上構建基本人生觀念和具體人生觀念。

在不同人那里,人生觀由于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不同以及個人受教育程度不同而存在差異。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人生觀的自為構建,尤其是學歷層次的提高給人生觀的不斷更新和完善提供動力和條件。“學校,是對學生系統地進行人生觀教育的基地。學生進入社會后,其人生觀的形成和發展,無論還會受到什么影響,出現什么曲折,發生什么變化,學校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的實施,總是奠基性的。這種奠基,雖不意味著大功告成,但至少要提供一個積極的人生起點,一條正確的發展軌道。”[4](44)當然,人生觀構建,如同世界觀和價值觀構建一樣,個人的作為是其最終的決定性因素。在既定的社會條件下,即使是受相同教育的人,其人生觀是否系統、完整、正確,其層次是高還是低,也主要取決于個人的作為。個人作為的狀況是同一社會中不同人之間人生觀存在差異的決定性因素。

二、人生觀的不同形態

自古至今,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觀,如同每一個人的人格和容貌各不相同一樣。對于各種各樣的人生觀形態或類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劃分。例如,有的學者從歷史的角度將人生觀劃分為禁欲主義、快樂主義、悲觀主義、現代虛無主義等類型[5](23-26);有的學者依據人生觀的階級屬性將人生觀劃分為剝削階級的利己主義人生觀和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人生觀兩大類,其中利己主義人生觀又劃分為享樂主義的人生觀、悲觀主義的人生觀、實用主義的人生觀、權力意志主義的人生觀等主要類型[6](522-526)。相比較而言,從人生目的和實現人生目的的路徑兩個角度可以更準確地把握人生觀的不同形態,而且也更便于評價其正確性。

從人生目的的角度看,人生觀可以劃分為幸福主義人生觀、快樂主義或享樂主義人生觀、悲觀主義人生觀和極端主義人生觀四種形態。幸福主義人生觀的根本特點在于把人性的自我實現理解為幸福或好生活,并將其視為人生目的。蘇格拉底把“善”視為宇宙的本體、靈魂的本性,認為“一切行動的目的就是善,為了善的緣故我們做其他所有事情”,并且提出“我們做所有事情確實應當以善為目的”[7](361)。追求善的過程就是過上善(好)生活的過程。人性的自我實現通常被理解為德性(在蘇格拉底那里被理解為靈魂善的實現),因而這種人生觀也可稱為德性主義人生觀。快樂主義人生觀的主要特點在于把人的感官欲望的滿足理解為人生目的,而感官欲望的滿足又被看作快樂。伊壁鳩魯就明確說:“幸福生活是我們天生的最高的善,我們的一切取舍都從快樂出發;我們的最終目的乃是得到快樂,而以感觸(πíθοs)為標準來判斷一切的善。”[8](367)持這種人生觀的人中,有的完全忽視甚至否認精神需要滿足的意義,專注于感官欲望的滿足,這種人生觀是快樂主義人生觀的極端形式——享樂主義。悲觀主義人生觀的重要特點在于把世界視為苦海,認為人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快樂,更不可能獲得幸福,相反注定要遭受苦難,因而悲觀絕望,甚至對現世生活采取極其厭倦和厭惡的消極態度,從而走向厭世主義。莊子所說的“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耶”(《莊子·齊物論》)可謂是典型表達。極端主義人生觀的特點在于在人生問題上偏激過度,不把整體上的幸福作為人生目的,而是把其中的某種因素當成人生目的,或者把實現幸福的手段當作人生目的,其中比較典型的有把成功、財富、金錢、強力或權力、地位、名譽、美色等作為人生目的。尼采就認為,“‘人類’不是目的,超人才是目的”[9](137),但超人不是幸福之人,而是充滿強力意志的強者,他所謀求的不僅是財產,而且要當統治者。

從實現人生目的的路徑看,人生觀可劃分為自強厚德人生觀、自私自利人生觀、合理利己人生觀、聽天由命人生觀四種基本形態。從人生目的的角度看人生觀雖然有合理不合理的問題,但反映不出其正當不正當的道德性質,而從實現目的的路徑看人生觀則不僅存在合理不合理的問題,也存在著道德上正當不正當的問題。而且,實現人生目的的路徑本身隱含著人生目的本身,正確的路徑通往正確的人生目的,沿著它走就會到達正確的人生目的,而錯誤的路徑指向的不是正確的人生目的,沿著它們走只會誤入歧途。鑒于這種情形,這里著重討論從實現人生目的路徑角度劃分的四種人生觀。

1.自強厚德人生觀

這一人生觀的主要特點在于一方面要求人自立自強,并且不斷開拓進取,另一方面要求人仁民愛物,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自強厚德人生觀是人類最古老的人生觀,它萌芽于人類的誕生,人類就是依靠這種人生觀不斷進化的,只不過在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之前,它是一種群體性的人生觀,即氏族的共同人生觀。在進入文明社會的過程中,這種人生觀逐漸成為個人的人生觀,它在古希臘荷馬時代的“英雄”身上得到體現,古中國堯舜時代的“圣王”也具有這種人生觀。進入文明社會后,雖然統治者仍然倡導這種人生觀,但在私有制社會條件下,自私自利、聽天由命的人生觀逐漸成為社會主流的人生觀。其中自私自利人生觀的普遍流行,導致了社會不平等、分配不公、罪惡橫行、戰亂不已等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許多古代思想家致力于弘揚自強厚德這種古老人生觀。這種人生觀在中國的古老經典《周易》中就得到了體現,而在儒家對《周易》所作闡釋的“易傳”中首次被明確地表達出來,這就是“自強不息”(《周易·乾卦·象》)和“厚德載物”(《周易·坤卦·象》)。在古希臘早期,這種人生觀主要體現為《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人生觀,而在柏拉圖的對話集中得到了理論上的闡述,這就是蘇格拉底所說的“真正重要的事情不是活著,而是活得好”。這里的“活得好”,用蘇格拉底自己的話說,就是“活得高尚、活得正當”[10](41)。在現代社會,市場經濟進一步強化了自私自利人生觀,在行為上體現為唯利是圖、不擇手段。針對這種邪惡的人生觀,馬克思提出了一種“每一個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在傳承和弘揚古老的自強厚德人生觀的基礎上,賦予它自由發展的新意涵,從而使這一傳統人生觀實現現代轉型。

2.自私自利人生觀

這種人生觀的主要特點是把個人的利益置于他者(他人、組織群體、國家、人類)的利益之上,為了獲得個人的利益而置他者利益于不顧,甚至為了個人的蠅頭小利不惜犧牲他者的重大利益。自私自利人生觀其實就是損人利己人生觀。這種人生觀是伴隨著私有制產生和個人從氏族共同體分化出來而產生的。從開始進入文明社會直到今天,人類基本共同體創造的物質財富(以及后來由此產生的權力、名譽、地位等社會資源)一直都是有限的,個人與他者的利益始終存在著一種或得或失的零和博弈關系。在處理這種關系中,許多人為了占有更多的利益而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從而自覺不自覺地形成了自私自利人生觀。如果社會中所有人都在這種人生觀的驅使下謀取利益,社會就會陷入霍布斯所說的“人對人是狼”的戰爭狀態。為了維護社會基本秩序,統治者就不得不采取法律懲罰、道德教化等各種措施來扼制或懲治自私自利的行為。如此,大多數人會因害怕受到懲罰或譴責而收斂其自私自利的行為,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的自私自利人生觀得到徹底轉變。這一點可以由以下兩個事實得到證明:其一是在有法律的社會鉆法律的空子。有的學者為鉆法律空子的行為辯護[11](51)[12](31),但有一點是這些辯護者也不能否認的,即這些鉆空子的人不是為了法律的健全,而是其自私自利人生觀在作祟。其二是在沒有法律約束的國際社會不斷發生的罪惡行徑。諸如驅趕與剿殺土著人、販賣黑奴、進行鴉片貿易等,都是發動者自私自利的人生觀使然。因此,自私自利人生觀可以說是整個“文明社會”中一種占主導地位的人生觀形態,只是在傳統社會,它通常以極端利己主義形式表現出來,而在現代社會更多披上了合理利己主義的外衣。

3.合理利己人生觀

這種人生觀的主要特點是主張合理地有限制地追求個人利益,做到無損于人,最好有益于人。在傳統社會也有人信奉合理利己人生觀,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它則成為普遍信奉的人生觀形態。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激勵每個人自由而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但如果每個市場主體都自私自利,社會就會陷入混亂,市場也就會遭到破壞,其結果就會是所有人的利益都不能實現。因此,市場經濟要求所有人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時不僅不能妨礙和損害他人利益,而且要通過有利于他人來獲得自己的利益。這就是一種合理利己主義的要求,在市場經濟社會,它被視為一條基本道德原則。這條原則要求在行為過程中理智、審慎、推己及人,時時處處事事想到別人像自己一樣也是人,也在追求幸福、自由,也有與自己一樣的權利,這一切都應當得到尊重;要求在不妨礙和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在“機會平等”的條件下,通過個人奮斗、公平競爭來獲得個人的利益;還要求把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公共利益結合起來,通過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增加來增進個人利益。正是從這一合理利己原則出發,西方學者引申出了“為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而行動”這一功利主義原則。功利主義原則可以說是西方現代道德的最高要求[13](29)。為適應市場經濟的合理利己的要求,現代社會建立法律制度來約束人們的謀利行為,防止損人利己行為的發生。如此,傳統的自私自利人生觀在一國范圍內受到有效扼制,合理利己主義成為社會的底線道德原則,并逐漸被大多數人內化為自己的人生觀。合理利己主義只有在法治社會才會成為個人人生觀,一旦沒有法律約束,合理利己人生觀大多會墮落為自私自利人生觀。法律制度的約束是外在的,并不能使所有人確立合理利己人生觀。在市場經濟社會,自私自利人生觀在許多人那里事實上仍然存在,而且在社會控制薄弱或失效的情況下就會見諸行為。

4.聽天由命人生觀

這種人生觀的主要特點在于把自己的生活狀況和努力結果視為天意和命運決定的,因而屈從現狀,得過且過,不積極開拓進取。聽天由命人生觀像自私自利人生觀一樣古老。在原始社會末期社會分化出階級之后,氏族社會的那種自強厚德的人生觀發生了分化,一部人特別是統治階級形成了自私自利人生觀,而被統治階級中的許多人再怎么努力也改變不了現狀,于是就逐漸形成了只要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的觀念。陸游的詩句“得過一日且一日,安知今吾非故吾”(《劍南詩稿·雜詠四首》)就是這種人生觀的生動寫照。在傳統社會,這種人生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階級剝削和壓迫;進入現代社會后,傳統社會中的那種統治階級壓迫剝削被統治階級的狀況被改變,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中只有極少數人才做到了“白手起家”,最終在事業和人生上走向成功。大多數人則沒有那么幸運,在家庭環境、社會條件、受教育程度、個人天賦以及意外事故等諸多因素影響下,不得不處于不利地位,盡管他們也可能曾不斷與命運相抗爭,但在競爭中一再受挫,最后對多舛的命運無可奈何,于是最終形成了聽天由命的人生觀。美國人曾十分推崇“白手起家”的英雄,美國兒童小說作家霍雷肖·阿爾杰(1832—1899)還生動地把許多“白手起家”的英雄再現于他那不朽的“成功故事”里。這些人原來只不過是“農工、店員、教師、機匠、船工以及扳道叉的鐵路工人”,但經過不懈努力,最終成為“農場主、富有的雜貨商、律師、商人、醫生以及政治活動家”。社會經濟地位的改變使他們獲得了以前不曾有過的獨立生活的自由和社會對他們的尊敬,他們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14](449)。然而,就在美國,即使把進入中產階級的人都視為“白手起家”的英雄,他們也不過占總人口的2/3[15](58)。這就意味著,美國還有1/3的人生活在社會底層,他們的人生觀大多可能是聽天由命的人生觀。

三、確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存在著正確與否的問題。雖然在人類歷史上有種種不同人生觀,但并不是每一種人生觀都是正確的,真正正確的人生觀只有一種,這就是以上所說的幸福主義人生觀和自強厚德的人生觀的有機結合。如前文所述,真正的幸福主義人生觀包含著德性的要求,自強(相對于自身而言的德性)和厚德(相對于他者而言的德性)就是人的兩種最重要德性,幸福主義人生觀在這種意義上可以說是自強厚德人生觀。同時,自強厚德人生觀是指向人生幸福的,從這種意義上看,它也就是幸福主義人生觀。幸福主義人生觀、德性主義人生觀、自強厚德人生觀其實是同一種人生觀。這種人生觀是唯一正確的人生觀,其他所有人生觀,無論是快樂主義、悲觀主義、極端主義的人生觀,還是自私自利、合理利己、聽天由命的人生觀都存在著局限,甚至是錯誤的人生觀。在這里,我們從人生觀歷史演進的角度討論各種人生觀形態的正確性問題。

馬克思說:“人是最名副其實的政治動物,不僅是一種合群的動物,而且是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16](684)生活在原始人群或氏族公社中的人尤其離不開群體、離不開社會,個人和社會是完全一體的。那時個人沒有自己的人生觀,但作為基本共同體的人群整體有一些基本人生觀念。在那種極其惡劣的生存環境中,對于弱小的社會共同體來說,其成員必須齊心協力、共同奮斗,不遺余力地采集或狩獵,勇敢地與野獸和自然災害作斗爭。正是巨大的生存壓力迫使原始人形成了原始自強厚德的生存觀念,但那時尚未有幸福觀念。人類在原始人群階段只有生存下去的觀念,進入氏族公社后才開始有了生活得好、生活得更好的觀念。進入文明社會后,生活得更好的觀念開始轉化為幸福觀念。在中國,“福”出現得很早,如果《尚書·洪運》記載的是事實的話,那么在大禹生活的時代就已經有了“五福”的觀念。對甲骨卜辭和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可以發現,商代人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幸福觀,主要包含政治治理層面的修德勤政、寬民愛民,經濟層面的崇富惡貧、積極發展經濟,精神信仰層面的事神致福[17](21)。到了軸心時代,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和西方古希臘時期的思想家在弘揚傳統的幸福觀念和德性觀念的基礎上創立了系統的幸福主義人生觀。一方面,他們把人類本性的實現作為人生的終極目的,并將其視為人存在的意義之所在;另一方面,他們將在追求這一目的實現的過程中形成的體現人類本性的品質視為德性,具體的德性其實就是人類本性的部分實現,而總體的德性則是幸福本身,至德乃至福。所以,德性與幸福是完全一致的,即所謂“福以德招”(《明皇祀圜丘樂章·舒和》)與“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張載,《正蒙·至當》)。如前文所指出的,這種人生觀在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中得到了現代的洗禮和升華,被發展為一種追求個人全面而自由發展的現代幸福主義人生觀或現代自強厚德人生觀。

自強厚德人生觀在人類本性中有其根據,或者說,它是出于人類謀求生存得更好的本性自發形成或自覺構建的。人類本性包含自為性和社群性兩種基本特性。自為性就是要求人生活在世界上應自強不息,追求人性的自我實現;社群性則要求人生活在世界上必須通過為他者(尤其是社群)作貢獻來實現自我。正因為自強厚德人生觀體現了人類本性的自為性和社群性要求,所以它是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其正確性集中體現在它追求通過為他者作出有益貢獻來實現自己的人性(人類本性的體現),真正做到實現自我與貢獻他者的有機統一。顯然,假如世界上所有人都確立這種人生觀,世界不僅就會從此沒有戰爭和罪惡,而且會實現普遍繁榮和幸福。

進入文明社會后,原始人的人生觀念逐漸發生了分化,不僅發展出了幸福主義人生觀,也衍化出了快樂主義人生觀、悲觀主義人生觀和以強力主義為典型的極端主義人生觀,而與之相聯系的是自私自利人生觀、合理利己人生觀和聽天由命人生觀。這六種形態的人生觀存在著較為復雜的關系,大致上,自私自利人生觀和合理利己人生觀是與快樂主義人生觀、極端主義人生觀相配套的,而聽天由命人生觀與悲觀主義人生觀有著內在的關聯。

自私自利人生觀和合理利己人生觀一般都以快樂為唯一追求,以利己為唯一動機,其前提是把利己視為人的天性或本性。這種思想在古代就已經有所表達,在近代西方思想家那里得到了理論上的論證。近代西方思想家提出趨樂避苦是人的天性,目的不是要否認這種天性,相反是要由此肯定追求個人快樂的天然合理性,并由此引申出有助于產生快樂的行為或事物就是好的,反之就是壞的行為標準。快樂只有通過增加利益才能獲得,因而是否對自己有利就應該成為判斷一切行為的根本標準。對此,愛爾維修論述得最明白。他認為,利己(即自愛)是支配人類一切行為的唯一準則。“利益是我們的唯一推動力”[18](537),“人永遠服從他的理解得正確的或不正確的利益。這是一條事實上的真理;無論人們不把它說出來還是把它說出來,人的行為永遠會是一樣的”[18](536)。既然追求個人利益并因而獲得個人利益是有助于產生快樂的,而且是產生快樂的主要途徑,那么人們追求個人利益(或者說利己)就是天經地義的,既是合理的,也是正當的。這樣就從利己的天然合理性引申出了利己的正當性,追求個人利益也就成為人們行為應遵循的根本原則。

雖然損人利己人生觀和合理利己人生觀都把利己從而獲得快樂視為正當的、道德的,但前者主張為滿足自己的欲望或獲得滿足欲望的資源而不擇手段,后者則通常主張在合法的限度內追求自己欲望的滿足,強調要把道德與利益結合起來。但是,合理利己人生觀仍然把追求個人利益視為道德行為的動機。如果追求道德不能獲得利益,人們也就不會追求道德,即所謂“如果愛美德沒有利益可得,那就決沒有美德”[18](512)。在這種人生觀看來,如果靠犧牲個人切身的、公正的和理解得正確的利益來增進社會利益,那么這個社會將不可避免地注定要崩潰。犧牲個人利益由于違反了人的本性,在經驗的現實中肯定沒有愿意這樣做的人,即便有,也不合理合法,不值得頌揚。“那些為了公眾利益犧牲自己的癖好和自己的強烈情欲的人,并不是具有美德的人,這樣的人是不可能有的。”[19](377)

極端主義人生觀其實也屬于快樂主義人生觀,只不過它不是把所有的快樂,而是把能引起快樂的某種特殊因素引起的快樂,等同于人生快樂,甚至把獲得這種因素本身當作快樂。這種極端主義人生觀有種種表現形式,如有人把單純的感官欲望的滿足等同于快樂,有人把財富的占有、社會地位的獲得等同于快樂,如此等等。這種極端主義人生觀,既包括只將快樂中的某種因素當作全部快樂的人生觀,也包括將實現快樂的手段當作快樂本身的異化的人生觀。強力主義人生觀同時存在著這兩種情形,因而是最典型的極端主義人生觀。在所有能夠使人產生快樂的東西中,強力(尤其是文明社會中的政治權力)是能夠給人帶來最大快樂的東西。在文明社會,一個人可以運用強力獲得所有其他產生快樂的東西(金錢、財富、名譽、地位、女色等),即所謂“有權便有一切”,“權力是一種支配力量”[20](6)。一個人可以運用權力控制他人、馭使他人,使自己成為人上人。因此,許多人把獲取權力視為自己的人生目的,并由此確立了強力主義人生觀。強力主義人生觀其實也是一種快樂主義人生觀,只不過它抓住了最有效的致樂工具——強力。追求強力像追求其他的致樂資源一樣,也存在著損人利己和合理利己的區別。在現代西方社會,由于國家法制的健全,獲取權力一般都“依法”進行,雖然也有賄選之類的丑聞,但比較少見。然而,在沒有法律約束的國際社會,很多西方國家的資本家奉行的卻是自私自利人生觀,為牟取暴利而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干下各種罪惡勾當,無所不用其極。

由以上闡述可以看出,以快樂為終極追求的幾種人生觀總體上來說是錯誤的人生觀。自私自利人生觀總是以損人為前提的,人們普遍信奉這種人生觀,社會就會陷入戰爭狀態,人類就無法擺脫苦難。合理利己人生觀雖然相較自私自利人生觀有很大改進,在法制健全的社會條件下能夠維護社會秩序,甚至可以增進社會利益,但仍然是有問題的,尤其是在沒有法制或者法制不健全的情況下,它就會蛻變為自私自利人生觀。西方國家自古以來就有侵略和干涉非西方國家和地區的行徑,殖民非洲、掠奪拉丁美洲白銀、屠殺大洋洲土著居民、在亞洲種植和販賣鴉片等,都是典型事例。至于強力主義人生觀,它不過是自私自利人生觀的極端形式,是人類罪惡尤其是戰爭的總根源。

這幾種人生觀形態之所以是錯誤的,之所以會導致嚴重的消極社會后果,是因為它們片面地追求人性的實現,甚至完全違背了人類本性。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它們把追求快樂理解為人的天性(人類本性),而又把快樂等同于感性欲望的滿足,這是錯誤的。人的本性是謀求生存得更好,生存得更好就是要滿足人存在和發展的整體需要,而感性欲望只是整體需要中的底線需要,而不是唯一需要。把感性欲望等同于人存在和發展的需要是對需要的誤解,也是對人性的誤解。其二,它們把謀求個人利益作為實現人性的唯一途徑,作為人的一切行為的唯一動機,這也是錯誤的。人謀求生存得更好的本性既體現為自為性,也體現為社群性,人的自為必須在社群中進行,人謀求生存得更好必須在社群中通過為社群作出貢獻才能實現。就是說,人的社群性決定了人的行為必須著眼于社群利益的增進,而不是單純的個人利益的獲得,決定了個人利益只能通過對社群利益的增進來實現。把個人利益作為行為唯一的追求,為了個人利益的實現而不顧社群利益甚至不惜犧牲社群利益,實際上違背了人類本性。

聽天由命人生觀是由對人生的前途悲觀失望導致的,因而它是悲觀主義人生觀在追求人生目的和實現人生意義問題上的體現,兩者是內在一致的。與自私自利、合理利己的快樂主義人生觀不同,這種人生觀一般不會給他者帶來多大危害,但對于自己人生價值的實現卻造成了極大的阻礙。由于這種人生觀是自古以來大多數人奉行的人生觀,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相當多的人最終走向了這種人生觀,其現實的人生是灰暗的,值得高度重視。相較于其他幾乎不正確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的問題最難解決。比如,自私自利人生觀的問題可以通過健全法制得到基本解決,強力主義人生觀的問題可以通過構建世界共同體及其法制得到有效克服,但是要使世界上大多數人轉變滿足現狀、得過且過的人生態度是極其困難的。這種人生觀形成的原因極其復雜,人各不同,但在遇到挫折、失敗尤其是屢遭挫折失敗時都會對自我實現喪失信心,從而放棄對自我實現的追求。這種人生觀形成的外在原因應該說只是誘因,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對人性實現對于自己人生的重大意義缺乏自覺意識,沒有認識到自己人性的自為性和社群性的實踐要求。一個人真正認識到人性的實現即自我實現是人生在世的真正目的和價值之所在,并努力追求人性的自我實現,就能從根本上改變聽天由命的悲觀主義人生觀,確立自強厚德的幸福主義人生觀。當然,從社會的角度看,建立公正的社會運行機制也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在公平正義的社會,人們的那種聽天由命的人生態度才能得到普遍改變。

顯然,在以上諸種形態的人生觀中,幸福主義人生觀反映了人類本性的要求,體現了人生之真諦,因而是正確的。其他諸種人生觀則要么錯誤地理解了人類本性要求,誤將感官欲望當成人的根本性總體性需要;要么過度強化實現人生目的需要的資源的重要性,片面地將占有更多社會緊缺資源當成人生目的,忘卻了人類本性的要求;要么在遇到人生挫折的情況下放棄了對人性實現的追求,放棄了作為人性自為性精髓的積極進取精神。這些人生觀都是不正確的,甚至是根本錯誤的,信奉這些人生觀的人不可能實現人生的真正目的,也就不可能獲得真正的人生幸福。隨著人類全球化時代的到來,近代以來十分流行的合理利己人生觀的問題日益暴露,不僅完全不適應缺乏有效法制規制的世界現狀,而且因其骨子里的自私自利人生觀而成為當代世界霸權主義、霸凌主義猖獗的深層原因。在人類全球化和文明化的時代條件下,復歸源遠流長的自強厚德的幸福主義人生觀,并賦予其時代精神的意涵,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江暢.“成人”與人之為人[J].南國學術,2017(4).

[2]劉曉東.主客體關系的演進與兒童世界觀的發生[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3).

[3]李紅,陳安濤.從知覺到意義:嬰兒分類能力與概念發展研究述評[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2).

[4]朱明光.人生觀教育的課程芻議[J].中國教育學刊,1991(4).

[5]王健.論人生觀的歷史類型及其對幸福的理解:兼論馬克思主義幸福觀[J].道德與文明,1997(2).

[6]唐凱麟.倫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柏拉圖.柏拉圖全集(增訂版):上卷[M].王曉朝,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8]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古希臘羅馬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9]尼采.權力意志: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M].張念東,凌素心,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10]柏拉圖.柏拉圖全集:第1卷[M].王曉朝,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1]艾君.公民有無“鉆法律空子”的權利?[J].政府法制,2009(19).

[12]賈振華.鉆法律的空子是進步[J].大科技(百科新說),2011(2).

[13]江暢.關于當代中國道德建設基本取向的思考[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5).

[14]江暢.江暢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5]劉峻.美國“中產階級”及其經濟地位的初步分析[J].經濟評論,1996(5).

[1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7]劉曉燕.試析商代以“德”“富”“福”為內容的幸福觀[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

[18]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十八世紀法國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

[19]赫·恩·蒙讓.愛爾維修的哲學[M].涂紀亮,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

[20]梁治平.法·法律·法治:讀龔祥瑞《比較憲法與行政法》[J].讀書,1987(6).

(責任編輯:易小明)

①以前國內很少見有學者將精神性視為人性的特性,不過新近已有學者注意到了這一點,認為“人之為人的本質特性在于其精神性,這種精神性表現為超越性的生命向度,整體性的生命意識,創造性的生命存在和實踐活動的‘求真’、‘求善’、‘求美’”(俞曉婷:《人性之精神性與教育的精神性目的》,載于《揚州基礎教育學校聯盟年會論文集——當代教育評論(第9輯)》,揚州,2019,第1頁)。

①例如,圖盧茲大學1309年文科系課程中有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政治學、形而上學等課程(參見宋文紅:《歐洲中世紀大學:歷史描述與分析》,博士論文,華中科技大學,2005)。顯然,這些課程都涉及人生觀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级毛片yw| 日本精品影院|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538精品在线观看|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jizz国产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婷婷六月在线|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日本国产精品|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久久网| 免费在线色|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第二页|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青青草一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 欧美在线天堂| 国产精品性| 另类专区亚洲|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色综合狠狠操|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欧美激情综合| 丝袜亚洲综合| 欧美在线网| av在线无码浏览| 久久激情影院|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99伊人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99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制服无码网站|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青草网站|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国产在线第二页| h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777| 国产一线在线| www.91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日本在线亚洲| 五月婷婷综合色|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性69交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