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我國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法治中國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大創新發展,是全面依法治國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視法治、厲行法治、維護法治的堅定決心和使命擔當。延邊是全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是首屆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和全國市域社會治理試點城市。近年來,延邊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扎實推進全面依法治州,著力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延邊,為加快推動延邊跨越趕超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須加強黨對法治工作的組織領導。”我們毫不動搖把黨的領導貫穿法治延邊建設全過程,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確保黨始終處在總覽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一是強化思想引領,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黨校(行政學院)培訓課程等重要內容,持續深入學習領會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引導全州上下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二是緊盯“關鍵少數”,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制定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清單,嚴格落實領導干部憲法宣誓、會前學法、年終述法、任前考法等制度,把法治學習、依法決策、依法履職等情況納入州管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年度考核評價內容,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厘清基本職責,吃透基本政策法規,夯實工作基本面,不斷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錨定重點任務,堅持把全面依法治州置于全州總體工作布局去思考謀劃,將依法治州工作專章納入“十四五”總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制定出臺《貫徹落實“一規劃兩綱要”重點任務分工方案》、《進一步加強市縣法治建設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壓緊壓實法治建設責任,高標準高質量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二、著力完善地方法規體系,不斷夯實良法善治根基
法律是治國的重器,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重要領域立法,確保國家發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據,把發展改革同立法決策更好結合起來。”我們著眼提升治理效能,統籌考慮改革發展形勢和人民群眾法治需求,充分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扎實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一是認真履行立法程序,堅持“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原則,嚴把法規起草、論證、審議等關口,嚴格落實法規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委托第三方起草和立法后評估等工作制度,充分發揮立法咨詢專家“外腦”作用,不斷完善立法聽證、民意調查機制,確保每一部法律法規都滿載民意、貼近民生、順應民意。二是強化重點領域立法,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點、黨委決策的重點、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和法律法規的空白點,堅持“小切口”、“小快靈”原則,扎實推進城鄉建設管理、民族團結進步、社會治理等領域地方立法,2022年以來,公布實施《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促進黑木耳產業發展條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3部,為延邊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立法支撐。三是注重提升立法質效,堅持“精細為本、創新為要”,建立健全立法項目遴選論證機制,穩妥有序推進現行有效法規“立改廢釋”工作,2022年以來,修訂、廢止《城市管理條例》、《人民防空條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自治條例》、《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16部,切實增強了立法的針對性、實用性、可操作性。
三、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執行,對于施政治國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我們圍繞法治政府建設,持續深化依法行政,加快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不斷增強行政執法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一是堅持依法科學決策,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認真履行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審議等法定程序,切實發揮州縣兩級法律顧問團、公職律師在重大決策法律論證等方面的作用,讓每一項決策都能經得起法律的檢驗。二是狠抓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深入推進包容審慎監管執法模式,全面推行“四張清單”、“一案三書”工作制度,編制“首違不罰清單”2476項。建立健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推廣使用行政檢查執法備案智能管理系統和行政執法移動應用程序“我要執法”APP,做到“事前備案、手機亮證、掃碼迎檢、事后評價”,實現行政執法全過程、全鏈條電子留痕。三是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堅持把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全過程,搭建企業法律咨詢平臺和常態化“法治體檢”平臺,制定優化營商環境惠企利企十條措施3.0版,對14905個政務服務事項逐一編目,梳理信息項12.1萬余個,在全省率先實現事項覆蓋率100%目標,延邊州在全國40個地州盟城市信用監測指數排名中位居第一。
四、堅持嚴格公正司法,堅決守護社會公平正義
嚴格公正司法以“嚴”為首,以“正”為要,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我們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嚴格規范司法權力運用,切實提高司法質量和效率,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法治的正義與溫度。一是著力加強司法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審判輔助事務集約化改革、執行事務集約化改革,將訴訟、執行全流程案件納入集約化辦理,大力實施民商事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推行“簡案速裁、普案快審、繁案精審、類案專辦”模式,延邊州自主研發的“審務e協同”和“執行e協同”系統榮獲2023年度人民法院科技成果二等獎、2023政法智能化建設智慧法院創新案例、2023年度電子政務典型案例。二是不斷強化民生司法保障,堅持案結事了、政通人和理念,持續更新為民服務清單,依法妥善審理涉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民生領域案件,加強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合法權益保護,暢通司法救助和支持起訴等法律服務渠道,保障群眾就近、高效、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三是從嚴監督司法活動,嚴格執行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等禁令,不斷完善辦案指標評價體系,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機制,健全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體制機制,形成群眾意見收集、整理、反饋閉環管理的社會監督模式,督促司法人員嚴格依法裁判,確保案件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
五、加快法治社會建設,推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需要全社會法治觀念增強,必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我們扎實推進信仰法治、公平正義、保障權利、守法誠信、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建設,增強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引導人民群眾始終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一是不斷完善公共法律服務,持續整合律師、公證、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司法鑒定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融合發展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建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9個、鄉鎮(街道)級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96個、村屯(社區)公共法律服務點(室)1291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法律援助聯絡點110個,切實打造法律援助“半小時服務圈”,推動法律援助全覆蓋。二是著力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持續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扎實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積極探索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延邊經驗,靈活運用涉法涉訴信訪信息系統“一個平臺”和通報、約談、評查、會商“四項機制”,延吉市人民檢察院、龍井市委政法委、和龍市文化街道文慧社區、汪清縣大川街道、安圖縣入選全省“楓橋經驗”先進典型。三是持續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大力開展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以案釋法宣講活動,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自治條例》等民族政策法規學習專欄,積極舉辦“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青年普法志愿者基層行”、“法治文化邊疆行”等“法律七進”活動,切實提升全社會法治意識,使尊法守法成為全社會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延邊州委書記)
責任編輯/滕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