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輝南縣緊緊圍繞如何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統籌好四個工作標準,全面開展鄉鎮(街道)黨校建設使用工作,著力提升基層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質量。
著眼“建設好”,在嚴格標準上下功夫。整體建設從嚴標準。按照“因地制宜、規范適用”的原則,明確要求各鄉鎮(街道)在建設過程中不求面子、不搞“一刀切”,但求實用實效,通過“利舊一批、改建一批、新建一批”等方式,充分整合利用現有會議室、黨群服務中心、各類教育培訓基地等資源,在全縣范圍內建立了14所鄉鎮(街道)黨校,直接承擔轄區所屬黨員的教育培訓任務,構建起了以鄉鎮(街道)黨校為主體、眾多教學點為支撐,覆蓋全縣所有農村社區黨員的培訓陣地體系。硬件建設從嚴標準。按照“有班子隊伍、有教學場所、有學員宿舍、有課程體系、有培訓計劃、有管理制度”的“六有”標準和轄區黨員數量,各鄉鎮(街道)黨校配備了相應的辦公及教學場地,配套網絡、新媒體等教學設備,達到必要的教學條件。同時,對石道河鎮抗聯文化中心、輝南兵工展覽館等現場教學點,縣委組織部還指導配套建設了食宿區、文體區等場所,充分發揮先進陣地的示范帶動作用。軟件建設從嚴標準。按照有鮮明特色、有教育功能、有學習價值的要求,加強實用化課程設計,指導各鄉鎮(街道)黨校立足基層工作實際,深入挖掘紅色事跡、人文歷史、產業稟賦等資源,并與在工作一線中發現的新鮮經驗相結合,用看得見、摸得著的鮮活事例教育培訓黨員。
著眼“管理好”,在規范運行上下功夫。明確責任主體。印發了《輝南縣關于進一步加強黨員教育師資庫和鄉鎮(街道)黨校建設的通知》,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建設誰負責”的原則,明確了鄉鎮(街道)黨(工)委的主體責任,并將黨員教育工作情況納入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堅持辦學原則。聚焦推動輝南縣鄉村振興、加強基層治理、推進落實重大任務,充分發揮鄉鎮(街道)黨校教育功能,堅持黨校姓黨,嚴以治校、嚴以治教、嚴以治學,加強校風學風建設,嚴格紀律規矩,切實以濃厚的學習之風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通化市委要求貫徹落實。突出管理重點。督促各鄉鎮(街道)黨(工)委對各黨校的黨員教育培訓計劃進行審核,重點審培訓時間和班次安排是否合理、應訓黨員是否盡訓、外出流動黨員和漏訓黨員有無兜底培訓班次安排、政治理論和黨性教育課程比重是否達標、培訓學時累計是否達標等,確保培訓可行。保證培訓質量。實施黨員教育培訓質量考核評估制度,每次培訓結束后,組織參訓黨員采取問卷調查、座談訪談等形式評師資授課質量,黨校采取測試問答、綜合評估等方式測黨員學習效果,強化結果運用,不斷改進培訓。督促指導各鄉鎮(街道)建立黨員教育培訓分類管理臺賬,重點區分外出流動黨員和不適合參加集中培訓黨員,對黨員參訓情況進行具體到人的直觀統計,精細化管理每個培訓環節。健全經費保障。縣委組織部專門從縣管黨費中列支9萬元用于支持鄉鎮黨校建設和黨員教育培訓工作,全力保障黨員教育培訓工作高質量開展。
著眼“使用好”,在注重實效上下功夫。開展集中教育。認真落實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重點,結合黨紀學習教育,堅持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納入鄉鎮(街道)黨員教育培訓主體班次及縣、鄉兩級黨校培訓重點學習內容,帶動全縣所有黨員全過程、全覆蓋參與培訓學習。開展日常培訓。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作為黨員教育培訓的必修課,采取“符合上級要求、切合基層實際、體現黨校特點、適應黨員需求”的模式,分層分類施教施訓。緊緊圍繞政治理論教育、政治教育和政治訓練、黨章黨規黨紀教育、黨的宗旨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形勢政策教育、知識技能教育等7個方面基本任務,重點抓好基層黨員常態化集中培訓,確保把黨員普遍輪訓一遍的重要任務落實到位。立足鄉鎮(街道)實際,滿足同時開展50人以上集中培訓,并與社區文體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等實現功能共享,統籌盤活轄區黨員教育陣地資源。開辦紅色課堂。立足東北抗聯精神為教育教學特色主線,開設了輝南兵工展覽館現場教學點,成立三線兵工研討課題小組,通過搜集大量歷史資料,初步形成了演、唱及傳統黨課相結合的課程。研發精品課程。學習《國家記憶》系列節目模式,先后研發推出了《三線廠的前世今生》、《洪亮講三線》等特色課程,其中《講述——兵工記憶》特色黨課正式上線,持續豐富紅色主題課程資源庫,承接紅色教育培訓主體班次學員5000余人。線下線上互動。緊緊圍繞“輝南組織工作”微信公眾號、微信視頻號等平臺開展黨員教育培訓,策劃推出原創“走進部門,聽百姓聲音”系列短視頻,創編7期作品,吸納粉絲3100余人,獲贊2687個,瀏覽量50余萬人次,單條視頻最高瀏覽量達14.4萬人次。
著眼“統籌好”,在凝聚合力上下功夫。強化思想統籌。樹立“一盤棋”思維,統一謀劃、統一建設、統一使用縣轄鄉鎮黨校、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黨員教育現場教學基地,全力打造全縣黨員教育培訓陣地體系,堅持“資源共享、陣地共建、活動共聯、師資共用”的理念,打破地域、部門壁壘和條塊分割,努力實現“1+1gt;2”的效果。強化師資統籌。充分挖掘縣域“能人”,按照素質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要求,通過多種渠道選聘政治素質過硬、理論水平較高、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兼職教師。全縣14所鄉鎮(街道)黨校已組建不少于10人的“黨校教師+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X”模式專兼職師資隊伍。縣委組織部對各鄉鎮(街道)師資進行登記備案,實施動態管理調整,截至目前,全縣黨員教育培訓師資庫儲備師資130人。強化資源統籌。結合慶陽鎮、石道河鎮、金川鎮等不同區域教育資源,根據不同培訓班次和主題,打破鄉鎮(街道)地域分割,統籌資源為通化市、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配合舉辦了有一定影響力的示范培訓班,資源重組優化后的“課堂講授+案例解析+現場感悟”的辦學模式,極大增強了黨校課堂的吸引力、感染力、說服力。
責任編輯/王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