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圍繞建設文化強國目標,作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為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白城市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精神,深刻領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考量、總體要求,樹牢“發展必須是、只能是高質量發展”的理念,著力增強改革意識、提高改革能力、鍛造改革本領,全力推動白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以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凝聚率先突破發展的動力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征程中,在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的進程中,需要偉大思想理論引領實踐,需要共同價值理念團結力量。一是優化理論學習教育機制。聚焦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系,完善各層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列席旁聽、結果運用等規則制度,推動黨員干部在學用結合、知行合一上取得新成效。統籌推進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和理論宣講體系建設,發揮各級黨委宣講團、“七個講堂”理論宣講、大中小學思政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臺資源優勢,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理論宣講,實現精準宣講、有效覆蓋。二是豐富理論研究宣傳途徑。緊密聯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東北振興面臨的“四大短板”和吉林“六個方面優勢”,開展黨的創新理論應用研究,總結提煉白城在建設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西部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吉林西部生態安全屏障中探索出的新鮮經驗。健全一體化推進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傳播工作機制,以方法手段、內容產品、途徑載體的創新,全面提升理論宣傳的吸引力、感染力、到達率。三是改進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充分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堅持把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同解決社會生活的實際問題、群眾關心的具體問題結合起來,迭代升級“日行一善”、“小積分激活大德治”等文明鄉風建設活動,切實讓群眾在參與實踐中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堅持線上線下雙向聯動,實施網上思想道德教育行動和文明社會風尚引領行動,組織開展文明習慣養成、網絡公益、誠信建設等主題實踐活動,推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協同治理。
二、堅持以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既要通過經濟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也要通過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一是激發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的活力。堅持完善城鄉一體聯動的公共文化供給體系,在資源共建、全域共享上下功夫,在統籌力量、貫通渠道上下功夫,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十大活動”,促進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加大文藝精品扶持激勵、宣傳推廣、選樹推介力度,引導全市文藝工作者創作更多傳遞精神力量、謳歌奮斗人生、反映美好生活的文藝作品。二是激發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體系建設的活力。深入實施重點文化企業培育行動,積極盤活壯大各類文化市場主體,加大對新型新業態民營文化企業招商引進、服務支持、品牌宣傳力度,推進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規范市、縣兩級文旅公司運行模式,主動融入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旅游規劃,打造吉林西部白城嫩江流域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漁獵文化特色旅游帶,努力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三是激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活力。建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協調機制,將文化遺產保護納入領導干部教育培訓、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建設、納入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巡察督察,構建全社會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共保共建”的工作格局。深入抓好城四家子古城遺址保護開發工作,成立工作專班、組建專家委員會,推動城四家子城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著力守護好白城遺址文物和歷史文脈。
三、堅持以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主流輿論宣傳的效力
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需要新聞輿論工作吹響號角、講好故事,鼓足干勁、堅定信心。一是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市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抓好市級媒體“一中心、一公司”改革,在機構、平臺、人員、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全面升級。進一步完善微信公眾號、抖音視頻號、國際傳播賬號運營管理模式,打造有競爭力的主流新媒體平臺。堅持優化資源配置與淘汰落后產能相結合,重塑“策、采、編、審、發、評”流程,形成一體策劃、一次采訪、多種生成、一鍵推送、全媒傳播、全網覆蓋的業務流程和生產體系。二是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加強市級媒體與中央、省級媒體協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統籌、大屏與小屏聯動,及時報道全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縱深實施“一三三四”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做法成效,不斷增強干部和群眾對白城振興發展的信心和預期。探索建立網絡正能量傳播工作機制,強化內容策劃和議題設置,團結培養扶持一批政務新媒體、商業平臺、MCN機構和自媒體,通過講述城市故事、凡人微光,展現白城形象、傳播白城聲音。三是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深化網絡管理體制改革,加強網絡空間法治建設,常態化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鶴曉法”普法e路行宣傳活動和網絡安全進校園活動,加大重點平臺檢測和違規“自媒體”處置力度,明晰域內網站平臺主體責任,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完善輿論引導機制和輿情應對協同機制,全鏈條壓實各級黨委(黨組)抓輿情工作責任,強化輿情線上線下聯動處置機制,堅決有效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風險。
責任編輯/高嘉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