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六個重大原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這“六個堅持”從宏觀上回答了如何改革的問題,為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為了確保以“六個堅持”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實、行穩致遠,我們需要學懂悟透“六個堅持”以厚植理論之基,堅定銘記“六個堅持”以筑牢信仰之基,自覺貫徹“六個堅持”以涵養行動之基。
知是行之始,認識是行為的基礎與前提,正確的認識指導正確的行為。要保證改革順利進行、縱深推進,必須加強對“六個堅持”重大原則的深入學習,做到既知其言又知其義,實現以學促知、以學增智。學懂悟透“六個堅持”,關鍵在于把握其核心內涵要旨,厘清其角色定位、功能作用與問題指向。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證?!稕Q定》指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該原則回答了改革由誰領導的問題,強調黨在改革中的核心領導地位,揭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同時,還進一步表明黨的領導具有全面性和系統性,貫穿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改革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和方方面面。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立場?!稕Q定》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痹撛瓌t回答了改革的主體性問題,要求將人民性貫徹于改革的全過程。改革應該以人民作為出發點與落腳點,以人民作為主體力量,由人民作為改革成果的享有者、評價者。
堅持守正創新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稕Q定》指出:“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突出問題導向,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該原則回答了改革的本質問題,改革本質上是“不變”與“變”的有機統一,守正是“不變”,創新是“變”。改革是“不變”基礎上的“變”,是守正基礎上的創新。
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面向。《決定》指出:“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破立并舉、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該原則回答了改革的重點維度問題,明確指出改革的重點任務在于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強體制機制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各方面體制機制,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具體要求處理好制度的“破”“立”關系,把準各級制度的改革定位。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稕Q定》指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痹撛瓌t回答了改革與法治的關系問題,改革與法治猶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法治建設為改革創造重要的法治條件、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
堅持系統觀念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性思想和工作方法?!稕Q定》指出:“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痹撛瓌t回答了改革的一般方法論問題,要求以系統思維推進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信念是實現認識向實踐成功轉化的助推器,為實踐提供強大動力與精神支撐。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只有信念堅定才能行穩致遠。要以“六個堅持”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穩致遠,需要堅定“六個堅持”能夠指導改革取得成功的信念。鑒于此,本質上需要邏輯耦合地堅定以下幾大信念。
一要堅定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站穩人民立場。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始終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系統復雜的重大工程,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只有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站穩人民立場,才能為改革實踐提供強大的思想內驅力,真正激發改革動力、點燃改革熱情。
二要增強改革緊迫感,凝聚改革共識。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價值取向,明確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人民,改革的根本動力源于人民。然而,目前的國際國內形勢紛繁復雜,體制機制建設不健全、不完善,這些都不利于人民美好生活目標的實現,因此改革勢在必行。習近平總書記通過《決定》中的“六個必然要求”和《決定》說明中的“四個迫切需要”,深度闡明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這無疑增強了我們改革的緊迫感,凝聚了改革的必要性共識。
三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成功改革的決心。如果說堅定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和增強改革的緊迫感堅定了我們改革的信念,那么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則堅定了成功改革的決心與信心。要將“六個堅持”嚴格貫徹落實,將知識理論付諸行為實踐,真正發揮它在改革中的指導作用,就需要增強對“六個堅持”的信念,堅信它是指導改革成功的重要法寶。然而,對“六個堅持”的堅定信念本質上就是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因為“六個堅持”植根于馬克思主義,是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繼承與發展,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寶貴經驗的深刻總結。因此,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內蘊了“六個堅持”的科學性,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內蘊了堅定對“六個堅持”的信心?!傲鶄€堅持”來源于實踐,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我們相信它必將繼續指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實踐取得真正成功。
實踐是認識的歸宿,理論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導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的觀點、生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六個堅持”重大原則源于實踐,也必將回歸實踐。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中,要發揮“六個堅持”的指導性作用,彰顯其方法論價值,就需要在行動上自覺貫徹“六個堅持”。
在改革實踐中貫徹“六個堅持”,需要將其貫穿于改革的全過程各環節。根據改革實踐的時間關系,改革活動實質上可以分為改革前、改革中、改革后三個階段。因此,在改革實踐中貫徹“六個堅持”實質上可以視作將其貫穿于這三個階段。在改革啟動前,需要以“六個堅持”為指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制定科學可行的改革方案,明確改革任務書、時間表、優先序。在改革過程中,需要以“六個堅持”為指引,組織、統籌、協調好改革的各方力量、各種資源,明確改革實施主體與責任,加強對改革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改革順利推進。在改革結束后,需要以“六個堅持”為指引,對改革結果進行檢驗,對改革經驗與問題加以總結。例如,貫徹落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原則要求,在改革啟動前,積極主動充分了解民情、聽取民意、匯聚民智,明確問題目標,制定改革方案;在改革過程中,應該發揮人民群眾的歷史主動與創造精神,積極依靠群眾推動改革;在改革結束后,應由人民共享改革成果,以人民滿意度檢驗改革。
在改革實踐中貫徹“六個堅持”,還需要以強大的實踐能力為依托。改革是一項復雜系統的重大工程,改革之路荊棘密布,為了保證改革行穩致遠、力促“六個堅持”落地見效,黨員干部強大的實踐能力必不可少。實踐能力主要指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而實踐能力的涵養需要聚焦會學、會用、會問、會思四維之路。會學之維突出聯系歷史學、緊跟實際學、伴著問題學,明晰相關原則的應用場景、實踐語境、問題情境,增強利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針對性、有效性。會用之維強調“六個堅持”不是教條,不能生搬硬套、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要活用真用相關方法原則。會問之維聚焦改革中的不確定問題、不確定理論,要積極上報組織、請示領導、求教同事,明確問題本質、吃準理論內核、尋求解決良策。會思之維要求積極投身改革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省思、不斷總結、不斷提升,做到行思并重。
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我們既要高瞻遠矚、科學謀劃,更要腳踏實地、狠抓落實。廣大黨員干部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始終遵循“六個堅持”重大原則,發揚賡續釘釘子精神,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穩致遠,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邁向新階段。
基金項目:中共青海省委黨校2024年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精神研究校(院)級專項課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個堅持’重大原則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共青海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