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謝你們了,我們全家已經找了3天了,這么冷的天就怕他有個三長兩短。”家住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的張業海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
張業海的父親張守理已87歲高齡,眼睛有殘疾,偶爾還會糊涂。2024年11月17日,老人離家并走失,事后得到山東省濱州市救助管理站救助并及時送回家中。
將走失老人及時送回家中,是濱州市社會救助工作中的一個剪影。2025年元旦、春節期間,濱州市各級黨委和政府廣泛開展救助幫扶、走訪慰問等活動,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讓困難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自2024年11月以來,濱州市救助管理站及時啟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活動,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近年來,濱州市民政部門以困難群眾需求為導向,堅持黨建引領,優化服務供給,注重數字賦能,打造全鏈條社會救助新模式,切實兜住兜準兜好基本民生底線,推動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把“民生之盼”變為“民生之贊”。
張業海和愛人平日忙于大棚蔬菜種植,父親張守理經常一個人在家,閑來無事會騎著三輪車出門遛彎兒。“父親年事已高,出門時常迷路,我們也說過他幾次,但是都無濟于事。”張業海說。
2024年11月17日下午,張守理出門后沒有回來,發現父親走失后張業海有些心慌,生怕他出什么事,大家四處找尋仍然無果,直到第二天早晨都沒有回來,家里人十分著急。
張守理老人的成功救助,得力于濱州市救助管理站志愿者第一時間發現。
“你好,我是志愿者小王,我在杜店街道發現一位老人,說話含糊不清,天太冷了,我先把他帶到辦事處的臨時救助點,你們過來看看吧。”2024年11月20日,張守理被濱州市救助管理站救助。



近年來,濱州市民政部門堅持黨建引領,優化服務供給,注重數字賦能,打造全鏈條社會救助新模式,切實兜住兜準兜好基本民生底線。
為確保寒冬天氣下流浪乞討等臨時遇困人員得到及時救助,2024年下半年以來,濱州市救助管理站開展“百站千點萬人”救助網絡建設行動,在民政服務站、福彩投注點以及愛心商家等處建立了107個站外臨時救助點,這些臨時救助點能夠為流浪遇困人員提供避寒避暑、免費就餐以及簡單醫療救治等服務。
除了建設站外救助點,濱州市救助管理站還積極發動全市17900余名志愿者參與到救助管理工作中,并推廣使用“云救助"隨手拍”微信小程序,可以上傳圖片實現一鍵求助并一鍵導航到最近的救助管理機構,通過便捷的上報渠道,每位熱心市民都能成為救助管理工作的“巡查員”。
以張守理老人為例,由于老人無法正常交流,為及時確定老人的身份信息,濱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將老人的照片發到“救助尋親專家群”。很快,公安部門的尋親專家便完成了人臉比對并鎖定高度相似人員,經過與淄博市高青縣救助管理站核實,確定救助的這名老人正是走失的張守理。
為及時幫助無法確定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員核實信息,濱州市救助管理站聘請了湖南、安徽、河南等地的公安部門尋親專家,開展全國人像數據庫的比對,最快8分鐘即可完成比對,極大提升了尋親效率。
除了做好本機構的尋親工作外,近年來,濱州市救助管理站還牽頭發起了“全國救助尋親平臺”,組織公安干警、志愿者、救助站工作人員、愛心媒體等成立尋親專家團隊,利用人臉、指紋、DNA比對、口音辨別等技術為全國救助管理機構中難以確認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員提供“會診式”尋親服務。
為方便溝通協調,濱州市救助管理站還研發了“互助尋親平臺”小程序,有尋親需求的救助管理機構上傳受助人員的照片、視頻,該站便可組織專家開展人臉比對、口音辨別等方式來核查身份信息。
“這名受助人員已經滯留站上好幾年了,感謝你們幫他找到了家……”山東省昌邑市救助管理站站長劉軍紅說,昌邑市救助管理站將一名長期尋親無果的受助人員信息提交給濱州市救助管理站,經尋親專家綜合判斷,最終通過Y系DNA比對的方式幫助這名受助人員核實了身份信息。截至目前,濱州市救助管理站已經通過“全國救助尋親平臺”幫助40多名受助人員查明了身份信息。
為進一步提升巡查效率,濱州市救助管理站還積極與公安、城管、大數據局等部門對接,共享市區內的193處攝像頭信息,這些攝像頭主要集中在車站、商場、農貿市場、橋梁涵洞等流浪乞討人員出現頻率較高的區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視頻巡查,確保寒冬天氣下的流浪乞討人員能第一時間被發現、第一時間被救助。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格局加快形成,救助管理工作的服務對象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受助人員訴求增多,專業服務需求日益增長。
“有了這份工作,雖然掙得不多,但是感覺自己是個有用的人。”濱州市濱城區里則街道居民牛娟娟對救助站的工作人員說,牛娟娟是被濱州市救助站救助返鄉的受助人員。
為了讓這部分人有一份穩定工作,濱州市救助管理站在2024年開展了“故園鄉夢”源頭治理項目,對濱州市被救助返鄉的受助人員開展入戶評估和精準幫扶。工作人員在走訪牛娟娟的時候了解到,她患有輕微的精神疾病,目前享受低保,父親對她的監護照顧也很到位,但由于長期待在家中,牛娟娟感覺自己跟社會脫節,希望能通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來融入社會。
了解到牛娟娟的需求后,濱州市救助管理站幫她對接了一個在家做手工的工作,讓她能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除了幫助受助人員對接工作,“故園鄉夢”項目還幫助困難群眾鏈接醫療資源,開展居家環境改善以及心理幫扶等。對于在走訪中評估為高風險的受助人員,濱州市救助管理站還聯合縣(區)民政部門開展重點幫扶,在嚴寒天氣到來時,為受助人員提供御寒物資和生活物資,確保他們安全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