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各類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時刻把他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關心他們的疾苦,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又是一年新春至。近期,各地區各部門正廣泛開展救助幫扶、走訪慰問活動,通過務實之舉、管用之策,把困難群眾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好,讓困難群眾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連日來,貴州三穗縣積極開展春節期間走訪慰問特殊困難老年人活動,為老人送去溫暖與關懷。同時,加大對留守兒童、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特殊未成年人走訪排查力度,對農村留守困境兒童實行動態監測,將符合孤兒認定標準及事實無人撫養的兒童及時納入救助范疇。
春節前夕,浙江浦江縣四套班子領導分別帶隊,走訪慰問困難黨員、困難群眾、困難殘疾人、退役軍人等,并與慰問對象拉家常、問冷暖,認真傾聽大家的困難和訴求,叮囑屬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要用足用好各項幫扶政策和保障措施,給予困難群體更多的關心關愛。
歲末年初,為做好全面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青海省海西州健全聯動機制,擰緊責任鏈條,實行繁簡分流、分類辦案模式,全面推進全域化速裁庭建設,開辟處理農民工工資爭議“綠色通道”,切實做到“快立快調快審快結”,用心用情用力推動治理欠薪冬季行動取得實效。
入冬以來,黑龍江省持續推動“黨有囑托·民政牽掛—救在身邊”民政工作服務品牌建設,通過創新救助實踐,實施了臨時救助“全省通辦”,落實“先行救助、后補手續”,臨時遇困群眾可在第一時間獲得急難救助。
…………
扶弱濟困,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美德。做好困難群眾的民生幫扶工作,實現“弱有所扶”,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
從革命老區到民族地區,從廣袤鄉村到城市社區,習近平總書記赴地方考察調研,多次看望慰問困難群眾。在新年賀詞中,總書記掛念著困難群眾—
“新年之際,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么樣、住得怎么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
“我始終惦記著困難群眾。在四川涼山三河村,我看望了彝族村民吉好也求、節列俄阿木兩家人。在山東濟南三澗溪村,我和趙順利一家圍坐一起拉家常。在遼寧撫順東華園社區,我到陳玉芳家里了解避險搬遷安置情況。”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用心用情用力補齊民生保障短板,千方百計兜住兜牢困難群體民生底線,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已基本建成,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制度性保障。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5年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正在召開的地方兩會上,一張張“2025年民生清單”相繼開出,一項項針對困難群體的暖心政策舉措,猶如冬日暖陽,點亮了困難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025年,湖南省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不低于740元/月和485元/月、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提高到每人100元/月、散居和集中養育孤兒補貼標準提高到不低于1200元/月和1700元/月。
2025年,吉林省將為有需求的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對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現應救盡救;為7000戶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
2025年,福建將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加快就業幫扶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城鎮新增就業50萬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0萬人。
…………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要積極做好“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堅持干字當頭,注重從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發力點和突破口,從困難群眾的樸素愿望中找到工作著力點,時刻把困難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困難群眾之所想、急困難群眾之所急,把為困難群眾該辦的各項民生實事辦好、辦實。
做好民生工作、辦好民生實事要用心用情用力。救助幫扶、走訪慰問是一項溫暖人心、凝聚力量的愛民之舉,也是一個解決問題、征求意見的好機會。各地區各部門不僅要把來自各級黨委、政府關愛關懷帶給慰問對象,還要堅持在幫扶慰問中聽真心話、看真問題、找真辦法、交真感情,讓困難群眾看到走訪之后帶來的真變化、得到的真實惠。
不僅如此,在開展集中慰問的同時,各地區各部門還應把“年終關心”變為“全年關心”,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深入現實困難多、群眾反映大的地方問計于民、問需于民。把困難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重視在經常,解決于日常,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把暖民心的事辦細,把順民意的事辦好,用實際行動詮釋“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