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愛護黨員,特別是關懷幫扶生活困難的黨員、老黨員和老干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充分體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關懷,是各級黨組織的重要職責。
內蒙古包頭市堅持把開展走訪慰問活動作為增強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向心力的重要措施,專門下撥黨費,精心組織實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心用情做好走訪慰問工作,真心實意為困難黨員群眾辦實事、解難事。
2025年元旦的前一天,包頭市老干部正能量宣講團負責人李玉然將“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榮譽獎牌帶回包頭,向大家分享了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盟市唯一代表,參加全國離退休干部“雙先”表彰大會并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的感受。
包頭市正能量宣講團成立于2016年,現有成員35人,平均年齡69歲,80歲以上的有5位。近年來,圍繞90多個宣傳主題,宣講團深入基層,累計宣講1900多場,受眾15萬人次,成為一支退休不褪色的紅色宣講隊伍。

回到包頭后,宣講團又緊鑼密鼓開展了兩次宣講,向宣講團發出邀請的社區、企業和學校還在不斷增加。“黨委、政府關心關愛我們老干部、老同志,逢年過節傳遞組織溫暖、傾聽意見建議,各項醫療待遇、生活補貼都能落實到位,鼓勵我們繼續發光發熱、貢獻‘銀發’力量。在春節前夕,我們宣講團要多開展幾輪宣講,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深情厚愛帶到基層,傳承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李玉然說。
家住包頭市九原區沙河街道花園社區的高侯倉今年已71歲,33歲入黨,自2016年退休后,他始終保持老黨員本色,積極參與社區管理服務工作。作為花園社區第三黨支部書記、恒源小區業委會主任、“五老報告團”副團長,高侯倉帶領群眾安裝電動車充電樁、改造小區排水管網、加固電力設施設備,小區面貌和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大家有什么困難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他,黨員模范是什么樣的,看看老高就明白嘍。”“五老報告團”團長馬希泉說道。
“事跡可貴,行為可貴!您一直不變的初心、一直不變的情懷,讓我們特別感動,我們要向您學習。”一進門,街道前來慰問的人員就向高侯倉表達敬意,稱贊他說:“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高侯倉還特意跟街道工作人員分享了自己到社區和中小學校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等的感觸。
臨近春節,包頭市在市縣鄉三級分別成立黨政慰問團,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認真傾聽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心聲,對困難黨員、特困群眾、離任嘎查村社區干部以及在急難險重任務一線工作的同志進行集中慰問,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他們身邊。
昆都侖區對轄區新中國成立前入黨的老黨員進行全面排查,為14名老黨員建立了翔實的信息臺賬,做實做細日常服務工作,用心用情為老黨員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實現“節日性慰問”向“經常性關懷”轉變。
叩響新中國成立前入黨老黨員吳世昌的家門,少先路街道工作人員將慰問金遞到吳老手中,“吳老,我們一直記掛著您,有什么困難及時告訴我們,黨組織就是您最堅實的后盾。老黨員為黨的事業奉獻了一生,我們不僅要在生活上給予你們貼心照料,更要在精神上給予充分關懷,讓你們時刻感受到黨的溫暖,盡享幸福晚年”。
石拐區結合走訪慰問工作,認真傾聽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的聲音,收集到慰問對象提出的意見建議50余條,精準建立問題清單、工作清單,設立10萬元關愛專項資金庫,對罹患重病、家庭困難的黨員、干部和群眾進行慰問。
“感謝組織對我的慰問和關心,作為一名基層黨務工作者,我深感溫暖和自豪。”白菜溝嘎查黨支部書記薛少平說。
在帶領白菜溝嘎查村民發展村集體肉羊養殖項目過程中,薛少平腿部半月板撕裂,只在醫院待了兩天便出院繼續參與工作,帶領嘎查“兩委”班子成員赴錫林浩特買回來90頭西門塔爾牛。為了讓草原散養牛適應本地的飼養方式及飼草料,薛少平還親自參與喂牛,因勞累過度扭傷脊椎再次住院。住院5天后,薛少平因工作需要再一次帶傷返回工作崗位……在他的帶領下,白菜溝嘎查村集體收入連續3年超過100萬元。
包頭市固陽縣外出流動黨員有1800余名,多數在包頭市區打工創業,固陽縣各級黨組織以情為線、以愛為針,不斷織密黨組織與流動黨員的聯系網,讓流動黨員在異鄉也能感受到來自黨組織的溫暖。
在包頭市區中心地帶打造集黨務、政務、服務于一體的駐包黨群服務中心,組織本地黨員與流動黨員“一對一”結對共聯,建立“逢年過節必聯、外出返鄉必聯、組織生活必聯、重大事項必聯”機制,常態了解流動黨員在外學習、工作和生活情況,協調各方資源為流動黨員辦實事解難題。
“一杯熱茶暖心話,什么困難都不怕!有困難找組織。”固陽縣懷朔鎮流動黨員黨支部在駐包黨群服務中心舉辦春節慰問座談會,流動黨員黨支部書記李卿親切地與大家拉家常,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和家庭生活情況,并叮囑他們要保重身體、樂觀生活,工作中繼續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為社會作貢獻。
“感謝黨和政府為我爭取了‘創業貸’,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予我這么大的幫助,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我們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懷朔鎮流動黨員楊建軍說。近年來,固陽縣為幫助外出流動黨員創業致富,發放“固鄉貸”“黨員貸”“創業貸”等各類貸款累計達1.06億元,切實用實際行動傳遞黨的溫暖與關懷。
達茂旗作為內蒙古自治區19個邊境旗(市)之一,北與蒙古國東戈壁省接壤,國境線長達88.6公里。旗委、旗政府一直秉持“以民為本,情系邊疆”的理念,每年春節前夕,旗委組織部、工會等多家單位聯合開展“暖邊行動”,深入到紅色堡壘戶、牧民護邊員的家中,仔細詢問他們的生活狀況以及生產活動中遇到的困難,認真傾聽他們對邊境工作的建議,同時送去保暖物資以及米面糧油等。
“我每天都要騎摩托車到邊境線上巡視檢查,發揮自己人熟、地熟、自然氣候熟的優勢,觀察是否有人抵邊、是否有人非法穿越邊界,發現異常第一時間制止、勸返。”莎仁圖雅是達茂旗查干哈達蘇木騰格淖爾嘎查的一名紅色堡壘戶、牧民護邊員,在8.57公里的邊境上,他已經風雨無阻巡守了23個年頭,紅色基因在莎仁圖雅的家族里生生不息。
“小時候父親就經常帶我去巡邊,一邊走一邊給我講那些老前輩守護邊疆的故事。長大后我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名戰士,守護好這片土地,是對祖國的承諾,也是老兵的職責,更是家族的傳承。”莎仁圖雅說。
像莎仁圖雅這樣的紅色堡壘戶和牧民護邊員,達茂旗有210余名,在黨和國家好政策的支持下,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談起這些變化,獲得過第七屆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范、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第三屆全國最美擁軍人物的護邊員阿迪雅感嘆道:“這些年,黨和國家對護邊員的政策補貼和待遇不斷提高,現如今每月有600元的基礎補助,并為我們改善了生活設施,修了堅實平整的水泥路,更換了門窗,電和水也進了家,再也不用受凍去戶外取水了。”
寒冬時節,包頭市青山區對新就業群體冬季送溫暖行動持續開展,奔波忙碌的新就業群體在暖“新”流動服務車前停下腳步,收到來自黨組織的冬日關懷。
先鋒道街道光榮社區黨委書記周磊帶領黨員志愿者和社區工作者,為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遞上一杯杯暖茶,并將一份份飽含心意的帽子、手套、圍脖、暖貼等防寒裝備慰問品一并送上。
捧著熱氣騰騰的姜茶,美團外賣騎手范志佳臉上露出了笑容,他說:“街道社區平時也特別照顧我,逢年過節都送來米面油。感謝黨組織對我們的關心,讓我感覺到自己的付出受到了認可和尊重,心里特別暖。”范志佳是新就業群體中的困難黨員,自己身患尿毒癥,妻子收入微薄,孩子還在上小學,在得知他的家庭情況后,先鋒道街道曾多次為他送去關懷。

青山路街道都蘭社區黨委書記趙麗霞在日常走訪慰問中了解到:生活在都蘭社區的黨員張小華家庭困難,由于職業特殊,他每天回家的時間極為不固定,妻子每天也要晚上7點才能下班,而且沒有老人幫忙照顧,孩子每天放學后的托管一直是小家庭的困擾。
社區黨組織提出將孩子放學后送到黨群服務中心“四點半課堂”的建議。“市面上普通的托管班要1200元一個月,好一點的甚至要兩三千元一個月。自從咱們‘紅色蓄能站’開始關懷我們快遞員之后,社區在本就低價的基礎上還額外減免了100元。現在不僅有專業的老師中午、晚上兩次到學校將孩子安全接到托管中心,孩子還能在吃飯、休息之余接受乒乓球、閱讀和書法等課余興趣培訓。我們兩口子也真的放心了。”張小華感動地說。
關心關懷每一名困難黨員、群眾,讓他們感受到來自黨和政府的溫暖,讓社會更加和諧穩定,激發了每個人愛黨愛國、愛崗敬業的熱情與動力。包頭市用實際行動把黨的溫暖送到了黨員群眾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