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連年混戰,時局動蕩,就連當時最為強大的晉國,也有一場內部風暴,這場政治風暴迫使重耳踏上逃亡之路。
夜已深,一輪明月高掛在黑沉沉的天幕上,萬籟俱寂。突然,一陣馬蹄聲刺破寧靜,與馬車的嘎吱嘎吱聲共同充斥在荒野之上。重耳坐在馬車中,顛簸使他心煩意亂,想到自己顛沛流離的生活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他長長地嘆息了一聲。
“公子,前面就是衛國了。”一名隨從道。重耳終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衛國曾是晉國昔日最好的同盟,衛文公一定會伸出援手的。可是,他想錯了。當衛文公看到他的落魄樣時,神情冰冷,不僅沒有以禮相待,反而在言語中處處刁難。察覺到衛文公有了逐客之意,重耳不得不動身離開。烏云掩蓋了最后一片陽光。
馬車不知又走了多久,重耳雙腿有些僵硬,再加上沒有進食,餓得前胸貼后背。他們曾向路邊的人討要吃的,換來的卻是冷眼和嘲笑。
行至五鹿野外時,隨從來報:“公子,前面有田壟,想必有人居住。”重耳連忙下車,向前走去,看到一個耕地的老農,也是瘦骨嶙峋的模樣,那莊稼地貧瘠龜裂,稀稀拉拉地長著一些小苗。重耳懇切地說:“老丈,我們已經很久沒吃飯了,能否給些吃的?”老農看著自己歉收的莊稼地,一言不發。
重耳十分不解,堂堂晉國公子,已經落魄到向人乞討,為何卻沒喚起這個老者的同情心?老者從地上抓起一塊土遞給重耳。重耳再也抑制不住情緒,憤怒至極。盟友背叛自己,路人嘲笑自己,現在連鄉村野夫也拿泥巴糊弄自己,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抄起馬車上的鞭子,要讓人知道,他重耳不是好欺負的!當鞭子即將落在老農的身上時,狐偃急忙阻攔:“公子,冷靜,這是上天賞賜給您的土地啊!”“此話何意?”“您想,百姓將泥土給您,也就是將土地給您,這象征著以后天下的百姓都會臣服于您,此乃吉兆啊!”重耳聽后,恍然大悟。沒錯,現在老農把土塊交給我,這預示著我一定會稱霸中原!總有一天,我會回到晉國,成就偉業,讓百姓安居樂業!信念和希望之火在重耳心頭燃起,他跪到地上,跪拜土地,并對老農磕頭致謝,然后將這塊泥土帶上馬車。
重耳揮起馬鞭,他的眼睛重新煥發出光彩,眼神中透露著堅定。
煙塵中,馬車浩蕩而去,斜陽入山,染紅了半邊天空,晚霞燦爛,幾朵彩云飄然而去。不久之后,在歷史的天空中,一顆新星將閃爍出耀眼的光彩……
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指導老師 黃美華
點 評
作者在保持原故事脈絡的基礎上,主要對人物的言行、神態、心理以及人情的冷暖等方面進行了擴寫,尤其是對重耳的心理擴寫很到位。文章增補了隨從、農夫的言行等內容,豐富了故事內容,也突出了重耳逃亡生活的艱難困苦。另外,對狐偃的話語的擴寫提升了重耳的形象,點出了重耳勵精圖治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