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content of biosafety virtual s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 for clinical nursing staff
WU Chao, ZHANG Hongli, XU Huan, LANG Hongjuan*
School of Nursing,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710032 Chin
*Corresponding Author" LANG Hongjuan, E?mail: 906963251@qq.com
Abstract" Objective:To build a virtual s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 for clinical nursing staff's biosafety,and 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biosafety training for clinical nursing staff.Methods:By conducting literature searches,expert group meetings,and Delphi consultations,a knowledge base and case library of a virtual s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 for clinical nursing staff's biosafety were constructed.Results:Through 2 rounds of Delphi expert consultations,the consensus of expert opinions was good,and the authority level of experts was 0.910.The Kendall's W for primary,secondary,and tertiary indicators were 0.431,0.403,and 0.401,respectively(all Plt;0.01),ultimately forming a nursing staff biosafety virtual s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 that included four categories of biosafety overview,biosafety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biosafety protection and control,and biosafety nursing disposal,with 28 categories of knowledge items.A case library covering 28 biosafety rescue cases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group preliminary review,expert letter review,and teaching meeting review.Conclusion:The training content of the biosafety virtual s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 for clinical nursing staff constructed in this study is diverse and comprehensive,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biosafety training of clinical nursing staff.
Keywords" clinical nursing staff; biosafety; virtual simulation training; training; knowledge base; case library
摘要" 目的:搭建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為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培訓提供平臺。方法:通過文獻檢索、專家小組會議、德爾菲函詢等方法,搭建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知識庫和案例庫。結果:通過2輪德爾菲專家函詢,專家意見一致性好,專家權威程度為0.910。第2輪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的肯德爾協調系數分別為0.431,0.403,0.401(均Plt;0.01),最終形成包含生物安全概述、生物安全監測預警、生物安全防護感控、生物安全護理處置四大類別及28個知識條目的護理人員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知識內容;通過小組初審、專家函審、教學會審構建了涵蓋28個生物安全救護的案例庫。結論:構建的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培訓內容形式多樣、內容全面,可為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培訓提供參考。
關鍵詞" 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培訓;知識庫;案例庫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5.03.006
護理人員作為醫療衛生保障力量的最前沿、疾病防控體系的最基層、生物安全救治的第一線,其救護能力水平的高低、反應速度的快慢將直接影響生物安全事件的應對效率[1?2]。然而,當前對于護理人員生物安全能力培訓主要以安全防護基本操作技能為主,缺少關于突發傳染病最新應對技術、生物戰劑知識、生物安全威脅意識、應對與救援方面的教學[3]。生物安全事件應對培訓具有虛擬性,傳統教學形式缺乏信息化載體,情景性和視覺化效果差,難以呈現生物安全事件救援特性。虛擬仿真演練能夠突破傳統教學形式的局限性,為培訓人員提供虛擬化的生物安全感染救援的場景,進行更為直觀性、規范化、沉浸式的模擬教學[4?6]。因而將虛擬仿真技術與生物安全應對能力培訓相結合,可成為護理人員生物安全事件應對能力培訓的新形式。鑒于此,本研究運用德爾菲法構建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培訓內容,旨在為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事件應對能力的提升提供培訓平臺。
1" 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知識庫的構建
1.1 成立研究小組
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研究小組共包含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在讀博士研究生2人,在讀碩士研究生2人。研究小組主要負責遴選函詢專家、設計與編制虛擬仿真演練系統培訓內容及函詢問卷、發放與回收問卷、整理與分析數據。
1.2 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培訓模塊的確立
召開專家小組會議,對護理人員生物安全事件應對能力培訓內容予以討論和確立。專家的納入標準:1)從事三防研究(對核武器、化學武器、生物武器的防護)、軍隊衛生勤務學研究、護理教育學研究和參與過生物安全救援的護理學專家;2)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3)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研究。納入專家一般資料見表1。
專家經過討論一致認為采用信息化線上自主學習的形式受眾面更廣泛,更符合護士群體的工作性質與工作特點,開發、搭建生物安全事件應對虛擬仿真演練系統,設計原則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救治原則,突出“注重與救護需求對接”“注重與崗位職能銜接”“案例事件典型”“對技術考核綜合性”原則。虛擬仿真演練系統的內容設計采用知識庫與案例庫相結合的形式,注重緊急救護思維引領、涵蓋救護技術全面、訓練方法多樣。知識庫的搭建注重生物安全救護知識的全面性,案例庫的設計選取具有代表性,能展示生物安全救援任務中或生物安全事件訓練演習、訓練中護理救援和護理操作技術的真實情景案例。
1.3 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知識庫的構建
1.3.1 遴選函詢專家
通過文獻查閱、理論分析和專家小組討論,并結合課題組前期構建的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事件應對能力概念模型,構建生物安全事件虛擬仿真演練系統的知識題庫。采用德爾菲專家函詢法對培訓方案的內容進行修改和完善,函詢專家涵蓋三防研究領域、軍隊衛生勤務領域、護理教育學領域和臨床護理學領域,函詢專家納入標準:1)工作年限在10年及以上;2)具有中級以上職稱;3)取得知情同意,自愿參與函詢。
1.3.2 編制函詢問卷
函詢問卷主要包含3部分。1)專家個人資料:包括姓名、年齡、學歷、工作單位、專業、職稱等內容;2)護理人員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知識題庫函詢表:函詢表包含生物安全概述、生物安全監測預警、生物安全防護感控、生物安全護理處置4個一級指標、27個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各級條目和知識點重要性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非常重要”至“非常不重要”分別計5~1分;3)專家的熟悉程度與判斷依據表。
1.3.3 實施專家函詢
于2023年12月對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知識題庫展開第1輪函詢,給予專家2周的填寫時間,對函詢問卷回收后,依據專家評分和意見對知識條目進行修改完善形成第2輪函詢問卷,再次發放給專家對指標進行修改完善,直至專家意見一致。
1.3.4 統計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6.0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專家的積極性用問卷有效回收率(%)表示;專家權威性用權威系數(Cr)表示,Cr由專家對函詢表的判斷依據(Ca)和專家對函詢表問題的熟悉程度(Cs)的算術平均值表示。專家意見的協調程度用肯德爾和諧系數(Kendall's W)和條目重要性賦值的變異系數(CV)表示[7]。
1.3.5 函詢結果
1.3.5.1 函詢專家基本資料
共選取了三防研究領域、軍隊衛生勤務學領域、護理教育學領域和臨床護理學領域21名函詢專家對護理人員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知識題庫進行函詢,21名專家年齡為42~58(49.90±4.53)歲,工作年限為18~29(23.24±3.48)年,專家基本資料詳見表2。
1.3.5.2 函詢專家積極程度
第1輪函詢共發放問卷23份,回收有效問卷2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1.30%;第2輪函詢共發放問卷21份,有效回收問卷2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00%。在2輪函詢中,分別有16名和6名專家對虛擬仿真演練系統知識庫內容提出修改意見,表明本部分研究函詢專家的積極性較高,詳見表3。
1.3.5.3 函詢專家權威程度
2輪函詢,21名專家判斷系數為0.957,專家熟悉程度系數為0.862,專家權威程度為0.910。
1.3.5.4 函詢專家意見協調程度
第1輪函詢專家各級指標肯德爾協調系數分別為0.324,0.373,0.398(均Plt;0.01),第2輪專家函詢的協調系數分別為0.431,0.403,0.401(均Plt;0.01),表明專家對指標內容的一致性較好[8],詳見表4。
1.3.5.5 專家函詢意見
第1輪專家函詢中共有16名專家提出28條具體的修改意見,經課題組討論、整合,對條目內容進行調整,共修改了12項內容,增加4項內容。一級指標專家認可程度較高,無改動;二級指標:將“新突發傳染病與生物安全”修改為“傳染病與生物安全”;將“微生物耐藥監測”修改為“生物安全微生物耐藥監測”;增加“生物安全應急處置”;將“疫苗接種與藥物預防”修改為“免疫防護與藥物預防”;知識點部分:生物安全法律法規中,將《國家生物安全法》《突發事件應對法》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將“傳染病種類,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發突發傳染病,傳染病管理,傳染病4個階段”修改為“傳染病種類、重大傳染病疫情、新發突發傳染病、傳染病管理”;生物安全風險識別條目下的知識點“生物安全風險識別”修改為“生物安全突發事件早期風險識別”,增加“生物安全危害因子本底調查”;將生物安全風險評估中的“病原微生物危害評估”修改為“生物安全危害評估”,同時增加“生物安全危害量表評估”;“生物安全應急處置”下增加具體知識點“生物安全應急預案”;將“防護技術”中“防毒面具”修改為“面罩”;將“防護分級”中“個人防護設備”修改為“個人防護裝備”;將“疫苗的接種”修改為“免疫接種”;將“急危重感染病人救援”中“生物武器、生物戰劑造成的不同類型傷、主要部位傷的急救與護理,轉運與后送生物感染病人”修改為“生物武器損傷的急救與護理,轉運與后送”;將“生物安全心理護理”中“感染病人及其家屬心理護理”修改為“感染病人及其家屬、暴露者、救援人員心理護理”。
第2輪專家函詢中共有6名專家提出6條具體的修改意見,經課題組討論、整合,對條目內容進行調整,共修改了1項內容,增加3項內容。專家對一級、二級指標的認可程度較高,沒有提出修改意見。知識點:在“生物安全應急處置”中增加“生物安全事件現場應急處置”;在消毒技術中增加“醫院疫情防控常用的消毒方法”,將“生物戰劑清除的方法”修改為“生物戰劑洗消原則和方法”;“生物安全護理管理”知識點中增加“感染病人的病案管理”。
1.3.5.6 專家函詢結果(見表5)
2" 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案例庫構建
2.1 案例收集與編寫
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救護案例的收集主要來自以下途徑:1)文獻查閱、網絡檢索有關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救援的典型案例;2)走訪調研、人物訪談,對參與過生物安全救援的護理人員圍繞生物安全救援展開訪談,收集典型的生物安全救護案例;3)護理病歷查閱與整理,對生物感染病人的護理病歷進行篩選,提取典型感染癥狀病人護理病歷,形成生物安全救護典型案例。
對收集的案例進行整理,共提煉編寫30個典型的生物安全救護案例,在案例編寫過程中注重:1)案例的真實性。案例是來源臨床的真實病例,不得脫離臨床實際人為杜撰。2)內容的典型性。典型的生物安全救護案例能夠反映生物安全救護的特點,通過典型案例的學習,能夠加深對生物安全救護知識點的理解;3)撰寫的規范性。案例的撰寫在內容和格式上都有規定的要求,須按照要求進行規范撰寫,以確保案例信息的完整性和語言表述的準確性[9]。
2.2 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救護案例小組初審
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救護案例小組初審是研究團隊對前期文獻檢索、關鍵人物訪談、病例查閱等方式收集、編寫的案例內容、格式進行審查,以確保案例的規范性、信息的完整性、生物安全救護護理技術種類全面性、語言表述的準確性。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救護案例初稿撰寫流程見圖1。前期撰寫的30個生物安全救護案例,經審查1個案例不典型,1個案例信息內容不全,1個案例情景設置有缺陷。經討論論證,對信息不全案例進行補充完善,對不典型案例和情景設置有缺陷案例予以刪除,保留28個生物安全救護案例。
2.3 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救護案例專家函審
在對生物安全救護案例小組初審的基礎上,采用《護理專業案例資源評價指標》作為評價工具[10],編制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救護案例專家評審表,對案例的內容、結構、設計、規范、實效進行打分,并對案例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依據護理專業案例資源評價指標,得分gt;90分為優秀,80~90分為良好,60~lt;80分為合格,lt;60分為不合格,對函審合格案例進行保留,對不合格案例予以刪除。案例至少需由3名專家進行評審,2名及以上專家打分評為通過則視為通過;對于存在爭議的案例,則召開專家小組會議對案例進行討論決定是否入庫[11]。詳見表6。
2.4 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救護案例專家會審及案例編碼
邀請臨床護理學專家、護理教育學專家對函審后的護理人員生物安全救護案例進行專家會審,最終論證案例修改、完善情況,專家對當前28個案例意見趨于一致,對案例入庫達成一致意見,并對案例進行編碼,形成護理人員生物安全救護案例庫,詳表7。
3" 討論
3.1 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培訓內容編制的科學性與嚴謹性
本研究搭建的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包含知識庫和案例庫,內容充實、全面,且搭建方法科學、嚴謹,知識庫經過2輪專家函詢,結果顯示,專家的一致性均較高,且第2輪函詢一致性系數較第1輪有所提升(Plt;0.01)。案例庫經過三級審查獲得了專家的一致認可,可為護理人員生物安全知識的學習提供系統化、體系化的學習內容[12]。
3.2 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搭建的意義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生物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國家高度重視生物安全,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戰略[13]。護理人員的生物安全應對能力直接關系生物安全救護效率[14]。因此,著力提升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事件應對能力是應對生物安全威脅的重要舉措。隨著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及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已經開始廣泛地和各醫學領域的教學培訓相結合,虛擬仿真技術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同時減少了耗材的使用,降低了教學成本,具有直觀性、實踐性、規范性等特點,在急危重癥護理、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等領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15?17]。本研究借鑒信息化手段,開發護理人員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創新生物安全教育培訓形式,為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培訓提供有效的平臺工具,以推動生物安全應對能力的提升,鞏固國防安全[18]。
3.3 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內容全面、翔實
本研究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的臨床護理人員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涵蓋知識庫和案例庫,既有直觀、系統化的知識,又有真實的案例,既為受訓者提供了系統、全面的知識內容,也鍛煉了他們對不同情景案例的綜合處置能力,培訓內容全面,培訓形式多樣,融合護理學、信息學、工程學等多學科領域,搭建生物安全虛擬仿真演練系統,解決了當前護理人員生物安全救護知識未形成體系化、案例數量少、更新滯后、學科綜合案例相對缺乏等問題,可為護理人員的培訓、考核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 吾超,顏佳冉,武靖,等.野戰護理人員生物安全核心能力指標體系構建[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22,36(9):741-746.
[2]" 馬慧.護理人員面臨的生物安全形勢及應對策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1,38(11):1-3.
[3]" 楊芳芳,王桂秋,蔣昀靚,等.廣西高校醫學生生物安全認知情況分析[J].應用預防醫學,2019,25(3):195-198.
[4]" BIELSA V F.Virtual reality simulation in plastic surgery training.Literature review[J].Journal of Plastic,Reconstructive amp; Aesthetic Surgery,2021,74(9):2372-2378.
[5]" KIVLEHAN S M,TENNEY K,PLASMATI S,et al.Humanitarian training with virtual simulation during a pandemic[J].Disaster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2022,16(5):2103-2107.
[6]" FORONDA C L,FERNANDEZ-BURGOS M,NADEAU C,et al.Virtual 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spanning 1996 to 2018[J].Simulation in Healthcare,2020,15(1):46-54.
[7]" WU C,WU P,LI P,et al.Construction of an index system of core competence assessment for infectious disease specialist nurse in China:a Delphi study[J].BMC Infectious Diseases,2021,21(1):791.
[8]" 秦科文,王萍,曹漢忠,等.麻醉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護理學報,2023,30(22):20-24.
[9]" 杜麗霞,張艷,臧舒婷,等.基于案例庫的新入職護士危急癥護理培訓方案構建[J].中華護理教育,2023,20(4):457-462.
[10]" 楊琳.醫教協同下護理專業案例資源庫的建設與研究[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19.
[11]" 唐潔,麥陳耀.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44):178-179.
[12]" BAGNASCO A,CATANIA G,ZANINI M,et al.Core competencies for family and community nurses:a European e-Delphi study[J].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2022,60:103296.
[13]" ASPLAND A M,DOUAGI I,FILBY A,et al.Biosafety during a pandemic:shared resource laboratories rise to the challenge[J].Cytometry Part A,2021,99(1):68-80.
[14]" BAJJOU T,ENNIBI K,AMINE I L,et al.Role of training and experience in biosafety practices among nurses working in level 2 or 3 patient containment[J].Applied Biosafety,2020,25(2):96-103.
[15]" HEYN L G,BREMBO E A,BYERMOEN K R,et al.Exploring facilitation in virtual 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a scoping review[J].PEC Innovation,2023,3:100233.
[16]" 柳家賢,周薇,馬春花.基于BOPPPS的在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在傳染病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23,39(22):3944-3946;3954.
[17]" FONTENOT J,HEBERT M,LIN H C,et al.Examining the perceptions among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using virtual reality in a community course:a mixed-methods explanatory study[J].Journal of Community Health Nursing,2024,41(3):145-155.
[18]" 徐巧玲,陳勁梅.生物安全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1,22(9):1122-1123.
(收稿日期:2023-12-29;修回日期:2024-11-16)
(本文編輯 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