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涉及河南、江蘇、安徽三地企業圍繞“食族人”商標展開的商標權訴訟大戰落下帷幕。盡管三家企業同樣注冊過包含“食族人”的商標,但最終其中兩家企業因銷售“食族人”食品侵犯受害企業商標權,被法院認定侵權并賠償300萬元。
河南食族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豫食”)于2017年12月注冊成立,是一家擁有互聯網思維的食品品牌企業。其線下銷售遍及全國各地,還在天貓、京東、拼多多等線上平臺進行銷售及推廣,僅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銷售額就超過5億元。
“食族人”屬于豫食旗下品牌,主營酸辣粉系列、地域小吃系列、未來面系列和MINI系列近40款產品。為打造“食族人”品牌,提升該品牌知名度,豫食精心設計并注冊了多款“食族人”系列文字、圖形及圖文組合商標(以下統稱“案涉商標”),相關產品涉及零食、粉絲、方便面、飲料等。
巧合的是,江蘇也有一個曾經以“食族人”作為關鍵詞命名的企業——食族人(江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食”)。蘇食于2019年7月注冊成立,也是一家以經營食品銷售為主的企業。
2020年9月30日,蘇食與同樣經營食品生產和銷售的安徽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徽生”)簽訂委托加工合同,約定蘇食委托徽生加工“食族人”自熱火鍋、方便粉絲等系列速食產品,并由蘇食負責銷售。
隨著豫食“食族人”品牌產品知名度的不斷提高,“食族人”品牌商品屢遭仿冒,豫食為此開展了打假維權活動。
2022年3月,豫食在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經營的一家食品商行(以下簡稱“烏市商行”)發現了侵權線索,遂開展證據保全。相關公證書載明:店鋪名為“烏市商行”,疑似侵權產品銷售品名為“食族人酸辣粉”“食族人錫制花甲粉”“食族人麻辣爆肚粉”,該三款商品包裝盒上載明委托方為蘇食,受委托方為徽生。
豫食據此認為,上述公證保全的證據足以證實蘇食、徽生、烏市商行涉嫌侵犯案涉商標,遂向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烏市中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判令三被告蘇食、徽生、烏市商行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消除影響,并按照侵權獲利金額的3倍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賠償其經濟損失及律師費等300萬元。
關于被訴商標侵權行為是否成立,烏市中院認為,“食族人”標識與被訴侵權商標文字部分相同,構成近似商標;被訴侵權標識亦與案涉商標中的圖形標識構成近似,三被告生產、銷售被訴侵權產品的行為均構成商標侵權。

2024年1月,烏市中院作出一審判決:蘇食、徽生、烏市商行立即停止侵害豫食案涉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蘇食、徽生、烏市商行立即停止侵犯豫食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食族人”、商品裝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蘇食于判決生效之日起30日內變更企業名稱,變更后的企業名稱中不得包含“食族人”文字;蘇食、徽生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共同賠償豫食經濟損失180萬元;駁回豫食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宣判后,豫食、徽生均不服,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新疆高院”)提起上訴,新疆高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新疆高院經審理,根據雙方的上訴和答辯意見,將本案二審爭議焦點歸納為:一、徽生被訴行為是否構成侵害商標權;二、徽生被訴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三、如構成侵權,徽生應如何承擔責任。
關于徽生被訴行為是否構成侵害商標權:首先,徽生雖然取得其名下某圖文商標的注冊商標專用權,但根據已查明的案件事實,其在被訴侵權產品上標注的是“食族人”文字,但并未使用圖文商標;其次,被訴侵權產品上“食族人”文字右上方均標注有“TM”,從該細節來看,徽生系將“食族人”進行了商標性使用,并非其所主張的將委托方企業名稱標注在產品上的行為;再次,徽生使用的“食族人”標識,與案涉商標文字部分相同,構成近似商標,而被訴侵權產品和案涉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粉絲”屬于類似商品。因此,徽生行為構成對案涉商標專用權的侵犯。
關于對案涉圖形商標是否構成侵權:首先,徽生除在咸蛋黃拌面桶蓋上使用了被訴侵權商標外,在其他被訴侵權產品上并未使用該圖文商標,且其名下某乙商標的核定商品使用范圍為咖啡、茶、蜂蜜,并未包括被訴侵權產品,即徽生對其名下某注冊商標使用已超出核定范圍;其次,徽生在被訴侵權產品上使用的圖形標識,與豫食圖形注冊商標整體風格相似,與相關公眾一般注意力難以區分,屬于近似商標。因此,構成侵權。
關于徽生被訴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案涉三項外觀設計專利權屬于在后權利,且上述外觀設計與豫食有一定影響的商品裝潢構成近似,并會造成同領域普通消費者的混淆誤認,已經與豫食的裝潢使用權產生沖突。故其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關于徽生是否存在擅自使用豫食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豫食“食族人”酸辣粉等權利商品具有較高市場知名度,在方便食品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食族人”發揮了區別商品來源的作用。因此,徽生未經許可的使用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關于侵權責任如何承擔的問題:
首先,關于徽生與蘇食是否構成共同侵權。結合雙方合同約定由徽生提供商品包裝以及被訴侵權產品的裝潢來看,可以認定二者主觀上具有共同侵權的故意,客觀上相互配合實施了侵權行為,構成共同侵權。
其次,關于賠償數額如何認定,結合豫食“食族人”品牌的影響力、蘇食及徽生實際超出一審認定銷售金額,以及豫食維權合理支出及在本案中的訴請金額,豫食訴請賠償金額在適用懲罰性賠償的數額范圍內,故對豫食要求判令蘇食、徽生賠償經濟損失300萬元的訴訟請求,全額予以支持。
最后,關于豫食訴請蘇食、徽生刊登聲明、消除影響,有無事實及法律依據。豫食上訴主張蘇食、徽生對豫食進行全面模仿和攀附,侵權惡意明顯,已經造成相關公眾實際混淆誤認,一審未予支持其該項訴請錯誤。鑒于蘇食、徽生的被訴侵權行為,已構成了對豫食的商標侵權行為及不正當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豫食的聲譽,故對于豫食的該項上訴請求,應當予以支持。
2024年6月8日,新疆高院對外公布本案二審判決結果:維持一審判決第一、第二、第三項;撤銷一審判決第四、第五項;蘇食、徽生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共同賠償河南食族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經濟損失300萬元;蘇食、徽生在天貓、淘寶、阿里巴巴、拼多多銷售平臺和《中國知識產權報》上刊登聲明,消除影響;駁回河南食族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本文謝絕轉載)
編輯:黃靈" " yeshzhwu@foxmail.com
盡管本案兩被告均注冊了含有“食族人”的商標,但在使用時只能限定在核定范圍內,且商標標識的設計要盡可能顯著區別于其他同名商標,否則可能涉嫌構成商標侵權。本案是構成仿冒混淆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典型案件,二審改判全額支持權利人的關于經濟損失的訴訟請求以及增加消除影響的判項,有力打擊了惡意攀附他人知名商品的侵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