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在我的寫作計劃之外的書。
李浴洋君主編一套頗具創意的“無限交談”叢書,首輯就邀我加盟。對他的熱誠,卻之不恭,只能勉為其難。
我原以為我的訪談錄不多,不料搜集下來,長長短短,居然還真不少。雖然還只是“有限交談”,但可以成一本書了,書名就定作《文學現場的真實與想象》。
書中所收的這些答問和對話,散見于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的各種報刊,收入本書時均注明了出處,并做了必要的校訂。這些訪談的內容較為龐雜,但不外對如何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探討、對一些現代作家熱門話題的解答、對自己治學路徑的回顧,以及漫談讀書的體會。因此,這本訪談錄就分為“談文學史觀”“談現當代作家作品”“談學術追求”和“談閱讀體驗”四輯。這只是大致的歸類。由于訪問者雖各各不同,關注點卻往往相似或接近,以至各輯中的所問和所答難免有些交叉和重疊,但總體而言,還是各有側重,各有主要話題,這是應該加以說明的。
在我看來,所謂“回到文學史現場”,所謂“歷史的真實”,都只是相對而言,都和后人對之的“想象”密切相關。對現代文學史上的某些作家、某些事件和某些作品,學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這是完全正常的,反之,反而不正常。我只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己的發掘,提供第一手史料,推動現代文學文獻學的建構,從而進一步逼近歷史真相,描繪更為全面的現代文學史圖景,進而對現代文學史做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更為客觀的分析和評價。而這些訪談錄正可視為其中的一個方面,因為我在答問和對話中坦率地說出了自己的根據和思考。至于是否能夠達到浴洋君所引用和提出的“通過研究者和受訪者之間的互動而產生知識”,通過訪談產生新的疑問、追索和思想探求,那就要由讀者諸君來評判了。感謝本書所收訪談錄的各位訪問者,感謝本書主編李浴洋君,感謝為整理這些訪談錄做了大量工作的張可可君,也感謝出版本書的我的老合作方——山東畫報出版社和負責“無限交談”叢書的王一諾女士。
是為序。
2024年2月24日于海上梅川書舍
時陽光明媚,卻仍寒風凜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