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和寫作猶如一對孿生姊妹,關系親密,互為表里,具有高度的統一性。教師應注重讀寫聯動,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本文將重點探討高中語文教學中讀寫聯動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讀寫聯動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應響應政策的要求,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升級。閱讀與寫作是語文學科的兩大核心板塊,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所在。疲于讀書,苦于作文,是大多數學生對讀寫的認知。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教師應采取讀寫聯動策略,切實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真實情境注重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情感經驗。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想要實現讀寫聯動,教師需以閱讀為核心,以寫作為輸出。但常規的讀寫融合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創設情境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度思考,推動學生主動表達[1]。
例如,高一語文必修上冊第一單元以“青春激揚”為主題收錄了《沁園春·長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等四首詩歌。為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現代詩歌的語言特征,教師可為學生創設驅動型讀寫情境。具體為:為引燃學子的青春斗志,某校園刊物舉辦了“青春,我的選擇”主題詩歌集創寫活動?,F在請你結合部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的現代詩歌,參與“我為青春注解”“我為青春放歌”“我為青春寫詩”活動,談談你對時代精神的思考以及青春價值的領悟。該情境巧妙融合閱讀、鑒賞以及寫作,可以加深學生對現代詩歌的體會和領悟。在此期間,教師可引導學生捕捉這四首詩歌中的意象,對詩歌意境和情感進行鑒賞,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通過疊加意象的方式創作新詩。如,有的學生以“青春,無悔選擇”為題創作:青春/我來選擇/我選擇為一棵樹/永遠屹立不倒/為遠行的游子遮風擋雨/化作一陣雨/飄入麥地田間/為干涸的土地帶來潤澤/化作一縷風/為炎熱的夏季提供一絲清涼/化作一只白鴿/為飽經戰爭洗禮的土地/送來和平的信號/這就是我的選擇/我的青春/真誠而炙熱……
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常常將寫作孤立于閱讀教學之外,而讀寫教學分裂現象的加劇,阻礙了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事實上,閱讀和寫作本為一體兩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將閱讀和寫作進行融合,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寫作,在寫作教學中融入閱讀,加強讀寫聯動。
例如,在教學高一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第八課時,教師可在備課階段利用互聯網搜集“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魔”白居易的重要代表作及創作背景資料,整理歸納成“浪漫與現實的奇妙碰撞”專題閱讀材料,讓學生在課前自主瀏覽、歸納重要信息點,引導學生把握三位詩人的生平經歷,同時還要撰寫人物評價和作品讀后感。有的學生在閱讀資料以后,對“詩仙”李白寫下了這樣評價:“在盛唐歷史中,李白是名副其實的‘詩仙’,留下了不少佳作,但他的一生也留下了不少謎團。比如,才華橫溢的李白為何從未參加科舉考試?是他志不在此還是另有原因?如果李白志不在此,為何進入長安以后,為了走上仕途,他還專門結交玉真公主,向其獻詩?這說明李白未參與科舉,應是另有原因的?!边@位學生通過閱讀李白的背景資料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也寫出了自己的想法。教師設計的這一讀寫任務,既在無形中實現了預習目的,還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使讀寫聯動的教學目標得到順利實現。
在日常教學中,學生的寫作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有的學生很難將自己的觀點流暢地轉化為文字,盡管他們內心深處涌現了無數想法,但只要提起筆思維就會陷入停滯;而有的學生雖然會審題立意,但缺乏書面表達技巧,往往言不達意。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教材中收錄的文本,學會鑒賞文本中的精妙詞句、修辭手法等,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例如,在教學《故都的秋》時,教師首先要求學生通讀文本,把握孤獨的秋“清、靜、悲涼”的特點,體會“情景交融”的妙處。然后,引導學生抓住“秋味”這個中心,選取精彩段落反復誦讀、鑒賞。除此以外,教師應給學生預留自主閱讀的時間,鼓勵學生通過批注的方法篩選自己感興趣的精妙詞句,結合此前學習的基礎知識,深入剖析這些句子的表達方式以及運用的修辭手法。如,有的學生發現作者為了寫出故都之秋的特色和濃度,采取了烘托對比的手法進行描寫,作者首先描繪的是江南的秋色,稱其是“半開半醉的”,如一杯平淡的溫開水。這樣的景物描寫,有效突出了故都之秋的獨特。
想要實現讀寫聯動的目的,教師不能只關注課堂教學,還需要重視課前預習以及課后鞏固。因為讀寫聯合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教學理念,只有讓這種教學理念貫穿課前、課中以及課后三個環節,才能改變學生的認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真正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例如,在《老人與海(節選)》的課前預習階段,教師可改變傳統的授課形式,以寫作為切入點組織教學活動。教師要求學生聚焦“老人與?!边@個題目,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試著創作一篇微型小說。接下來,教師順勢引出文本,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海明威的創作思路,激發學生對小說的閱讀興趣。在課后階段,教師要求學生從“偉大與渺小”“永不言棄”“生命的強者”“勇對挫折”主題中任選其一,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段不少于300字且觀點、闡釋、論據、結論清晰的議論文。通過將讀寫融合拓展到課前和課后階段,可以巧妙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本為一體,二者不可分割,因此教師需采取讀寫聯動策略,探尋科學的讀寫融合方式,發揮讀寫合力,實現語言積累和運用、語文知識的輸入和輸出、理論和實踐的融合與轉化,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從而切實提升高中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麗霞.“讀寫結合”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語文,2023(24):109-110.
作者簡介:江蘇省海安中等專業學校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