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明確指出:“傳承傳統文化是高中語文教學目標之一。通過學習語言文字,體會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學生主動弘揚傳統文化,并形成良好的人文底蘊。”語文教學肩負著提高學生人文素養,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責任。本文將具體分析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路徑。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滲透路徑
傳統文化是熠熠生輝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體會國家文化的發展歷程,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文化自信。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將傳統文化的精髓有系統、有深度地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靈深處。
能夠入選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品,具有一定的審美鑒賞價值和文化借鑒意義,特別是教材中收錄的古詩詞、文言文等經典佳作。高中語文教師應深入發掘教材中的文化資源,巧妙融合課程內容與傳統文化素材,這既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又能豐富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例如,在教學《陳情表》這篇文言文時,針對文章中涉及的有關“孝道與忠誠”的傳統價值觀,教師可將其作為傳統文化教育的切入點。首先,在學生閱讀以前,教師可要求學生批注出文本展現“孝道與忠誠”的相關語句,并引導學生思考:“忠與孝是古人經常面對的人生課題,李密又是如何對其進行取舍的呢?其中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接下來,教師給學生預留自主閱讀時間,讓學生回歸文本,深入探究上述問題。在課堂互動環節,教師可引導學生立足現代視角進行文化探討:對于今天的人們而言,應該以怎樣的方式看待傳統文化?其中的價值觀和道德要求是否適用于當下社會?有哪些值得保留,又有哪些應該摒棄?這樣的課程教學設計,可以引導學生從辯證角度看待古代傳統價值理念,從而實現良好的文化滲透效果。
想要將傳統文化與高中語文教學巧妙融合,教師應精心設計并豐富教學內容,以此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在文化理解過程中感受、經歷和體驗,最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與精髓融入個體生命之中,不斷堅定文化自信[1]。
例如,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鴻門宴》雖然篇幅不長,但其中蘊藏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比如,原文第三段提到鴻門宴上項羽、劉邦等人的座次安排,其中項羽、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坐。這一座次安排彰顯出獨特的“座次禮儀”:從古至今,中國人崇尚以東為貴,在筵席時,通常將身份尊貴或地位特殊的人安排在東邊的位置上。項羽作為鴻門宴的發起者,自然坐在東邊。再比如,文中提到“項王按劍而跽”“噲拜謝”“再拜”等,其中涉及古代坐姿與禮節,同樣可以向學生展開普及。如“跽”原指的是跪坐,由坐而跽表示警惕或敬意;“再拜”表示先后拜兩次,表示禮節之隆重。除此以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史記》其他篇目,以增強學生對文本史實的深入理解。
情感、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學習語文這門科目時,學生是否對其產生興趣將直接影響其學習效果。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涉及豐富的內容,想要在語文教學中巧妙融入傳統文化,并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僅憑借理論說教的方式是難以實現的。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優化傳統文化的呈現方式,增強課堂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探究興趣。
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紅樓夢》這部古典作品時,考慮到部分學生缺乏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將經典篇目中的傳統文化元素提煉出來,并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呈現。“林黛玉進賈府”這一回目中就蘊藏了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比如林黛玉從角門進賈府,拜見舅父時先拜賈赦后拜賈政、賈府女眷餐飲過程中的座次禮儀等,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為引導學生深入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師可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展示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的片段,讓學生直觀感受賈府建筑的宏偉和陳設的奢華,深刻了解賈府對禮儀的講究和重視。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輔助,學生腦海中將構建相應的場景,并對傳統文化形成深刻感悟。此時進行文本指導,學生更容易接受。
在傳統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滲透手段相對單一,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相對片面,難以產生持續性的探究熱情。事實上,比起單一的傳統文化輸出方式,教師更需要結合課程內容設計趣味盎然的文化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這些豐富的文化活動,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將更加深入。傳統文化實踐活動的形式是多樣的,如社會調查、課本劇表演、演講比賽、知識競答等,教師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選擇,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深入體驗文學作品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例如,在《竇娥冤(節選)》的教學中,考慮到本文是戲劇作品,想要引導學生體會戲劇文化的獨特魅力,教師可在課堂中設計課本劇表演的傳統文化實踐活動。首先,教師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利用互聯網搜集有關本課的背景資料,把握主人公所處的歷史環境。接下來,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學生合作探究戲劇演繹的具體細節,如舞臺道具的制作、人物角色的分配、劇本內容的改編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立足課文內容,深入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思考如何在舞臺上進行具體呈現,并對學生在戲劇創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符合新課標要求,也能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語文授課質量。教師應意識到傳統文化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深入探索創新的融合方式,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滲透效果,為學生構建靈活生動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李曉軍.例說傳統文化與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機融合[1].中學語文,2022(36):100-102.
作者簡介:江蘇省揚州市仙城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