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語言與思維相互交融的過程,也是促使人類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的階梯。高中語文教學要立足課綱要求,開展多元化的閱讀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具體做法可以是:基于學生本位,營造自主閱讀氛圍;進行有效指導,調動自主閱讀熱情;創設閱讀情境,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自主閱讀
有關閱讀學理論指出,閱讀是語言與思維相互交融的過程,也是促使人類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的階梯。通過閱讀,學生可以不斷積累語文知識,感受文字背后的深遠意境。教師需要立足于課綱要求,開展多元化閱讀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
作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要求教師通過創設適合的教學情境,巧妙設計探究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自主尋求問題的答案[1]。其中,教師要在充分考慮學生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的基礎之上,進行合理的問題設計,讓學生在思考中激發閱讀興趣,享受自主閱讀帶來的成功喜悅。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習慣時可以深入分析文本,結合音樂、圖畫、視頻等多媒體形式,為學生創設自主閱讀的情境,分層設置啟發性問題,讓學生結合個人認知結構進行自主探索,逐漸形成自主閱讀能力。
例如,一位教師在對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課文《故都的秋》進行教學時,充分利用了高中生“心性敏感”這一特征,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生渲染了感人的氛圍。在課堂伊始,舒緩的音樂緩緩流出,通過多媒體展現了一幅幅體現秋景的圖片,瞬時抓住了學生的眼球,在情感上引起了學生的共鳴。接著,教師緊扣教學目標進行一系列的設問:先從簡單的閱讀全文,尋找描述“秋”的語句開始;再到整理提及“秋”的次數和場景;最后透過“秋”的描述,揣摩作者的情感。
上述教學過程中,通過層層遞進的設問,學生逐漸深入理解文章內涵,在自主探究中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一)教師發揮指導功能
提倡自主閱讀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如果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引導,勢必能為學生的閱讀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么樣才能實現有效的自主閱讀引導呢?首先從閱讀材料的選擇說起。在進行閱讀選材時,教師可以將文本中的高光時刻或是最具吸引力的部分展示給學生,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學生主動閱讀的熱情。其次,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自身的引導職能。可以緊扣文本內容提前設計好問題,使學生在問題的啟發下主動探索、思考和提煉信息,提高閱讀效果。
上述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理順了文本邏輯,更把握了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背后所蘊含的哲理。可見,閱讀不應該作為一種應試教育模式下的教學任務,而應該是一件值得反復品味的個性化活動。教師只有發揮好引導職能,立足于學生的興趣,激發其閱讀好奇心,才能促使學生不斷進行深入閱讀,從而實現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2]。
(二)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在新教學理念的影響下,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注重師生的互動交流。然而,在實際施行過程中,閱讀教學仍然嚴重依賴教師的講解,忽視了學生的個性閱讀。造成這一結果的最重要原因,依然是固化的傳統教學思維。教師應當嘗試著轉變角色,樹立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探究文本中的疑惑點,在師生互動中尋求答案,以此促成自主閱讀能力的養成。
例如,一位教師在對必修下《燭之武退秦師》進行教學時,就重視角色轉變,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到了高中,學生普遍能夠借助課后注釋理解文言文的含義了。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注釋,自行翻譯文章,并能夠用兩三句話概括全文主旨。接著,教師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與同學交流和探討閱讀中的難點。
在上述教學片段中,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實現了閱讀教學中的角色轉變,思維能力得到充分啟發。
(一)激發自主閱讀潛能
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閱讀潛能,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優化自身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獲得情感熏陶,進行自主閱讀。
同樣以郁達夫《故都的秋》的教學為例。一位教師伴隨著悠揚的樂曲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秋天,因其獨特的韻味讓眾多大家紛紛留下筆墨。‘無邊落木蕭蕭下’是詩圣杜甫筆下的秋,‘我言秋日勝春朝’則是詩人劉禹錫心目中的秋。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郁達夫的內心,品味《故都的秋》。”飽含深情的語言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調動學生的閱讀欲望,引發學生對課文的好奇心,進而驅動學生自主閱讀課文。
(二)引導自主閱讀質疑
以疑帶學是一種突破性教學方法。一位教師在對必修上中的課文《拿來主義》進行教學時,就通過以疑帶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教師提出了質疑:“凡是‘拿來’的,就一定是好的嗎?能不能結合實際生活說說自己的看法?”這一開放性的問題,很快就引起了學生爭論。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全文閱讀,到文章中尋找支撐自己觀點的論據。由此,學生的自主閱讀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通過自主閱讀體會到了作者的寫作用心。
作為鞏固閱讀效率的有效手段,評價激勵必須引起教師的重視。愛默生有言:“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由此可以合理推斷,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尊重。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來正視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和觀點,適時給予學生正面的肯定,激勵學生不斷前進[3]。對學生而言,希望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獲得教師的肯定。因此,就算是閱讀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也應該給予恰當的鼓勵,從細節深挖學生的可取之處。
綜上所述,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倡自主閱讀,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其養成全面思考問題的習慣。相信通過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能走進異彩紛呈的文字世界,享受語文帶來的美好。
參考文獻:
[1]石彩虹.引導自主閱讀,優化高中語文教學[J].語文世界(中旬刊),2024(6):77-78.
[2]劉玲玲.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專題教學探究[J].語文教學之友,2024(06):37-39.
[3]董福杰,王秀翠.深度學習視野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J].作文,2024(20):21-22.
作者簡介:河北省保定市安國市河北安國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