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河南省首家中藥材農事服務中心在洛陽市嵩縣成立運行,一場中藥材產業的變革悄然發生。
位于田湖鎮張莊村的田湖社會化服務中心占地30畝,由原廢棄“煙站”改建。嵩縣投資1500余萬元,建設了實驗室、培訓樓、晾曬車間、烘干車間、倉庫和農機庫等。目前,田湖西山26公里產業環線上13個重點村的丹參總種植面積10000畝,都與中心簽訂了服務協議。
據了解,2022年,我國“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出臺,要求中藥材按“六統一”標準種植、加工、收儲(簡稱“中藥材GAP種植標準”)。
2023年下半年,嵩縣縣委書記辛俊峰帶隊赴中墾中藥考察對接。2024年6月,中國農墾“田湖萬畝丹參基地·社會化服務中心”“葉嶺丹參農事服務中心”相繼落戶嵩縣田湖鎮張莊村和城關鎮葉嶺村。
中國農墾田湖社會化服務中心市場總監李延飛介紹說,目前服務中心的核心成員有11人,主要依托平臺優勢解決當地藥農“種不好”和“賣不好”的難題。
“葉嶺丹參農事服務中心”在城關鎮葉嶺村落成后,便迅速成為嵩縣中藥材產業的“新引擎”。依托先進的GAP數智化平臺,“葉嶺丹參農事服務中心”將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緊密相連,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藥農們不僅可以獲得科學種植的技術指導,還能享受到從種子選育、田間管理到收獲加工、市場銷售的一條龍服務。
葉嶺村黨支部書記董廣聚是變革的參與者,他表示:“以前村民們種植丹參全靠經驗,產量和品質都得不到保障。但自從有了中藥材農事服務中心,現在中心的技術人員會定期來地里指導我們種植,還會通過GAP數智化平臺實時監測丹參的生長情況。丹參產量提高了,品質也更好了,賣出的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
以往,藥農們常常因為缺乏銷售渠道,導致中藥材滯銷。現在,服務中心依托央企平臺、資源和資金優勢,與下游藥商藥廠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實現了中藥材的優質優價銷售。這樣一來,藥農們的中藥材“賣得好”,收益也大有提高。
“通過服務中心的帶動,嵩縣的中藥材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和品質持續提升,已經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嵩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趙永鋒說。
目前,嵩縣已經建成多個中藥材種植基地和交易市場,形成了集種植、加工、銷售、科研于一體的中藥材產業化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