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了新時代背景下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與傳播的意義及其發(fā)展路徑。校園體育文化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還能豐富校園文化氛圍和塑造學校精神品牌。信息化技術為體育文化建設提供了新的契機,通過便捷的傳播渠道和互動平臺,能夠提升學生參與感與認同感。但目前信息化建設面臨模式多樣、傳播途徑單一等問題。本文提出優(yōu)化信息化建設模式、豐富傳播途徑的策略,如開發(fā)多平臺傳播、引入直播技術、優(yōu)化信息推送等,以期推動校園體育文化的全面發(fā)展與傳播,增強其影響力和感染力。
關鍵詞:校園體育文化" 信息化傳播" 路徑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03-094-3-ZQ
體育是指以鍛煉人的身體素質為目的,以體能練習為主要途徑,促進人的身心各方面發(fā)展的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活動。體育在大的范疇上屬于文化,其反映并受制于經濟基礎,一般有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之分。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是現代教育體系中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板塊,其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夠助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討新時代背景下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和傳播的問題與方法,以期為相關發(fā)展提供參考。
1、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作用及契機
1.1、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在教育體系中,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并非可有可無的存在。全民體育素質的提升,離不開校園體育文化的發(fā)展。體育文化不僅能夠拓展學校體育活動的范疇,還可以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特色。體育文化以體育賽事、傳統及日常活動為載體,深度融入校園生活,成為展示校園精神面貌和教育特色的關鍵途徑。新時代對教育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一關注學生的學術能力已無法滿足社會的多元需求。所以需要培育出既有健康體魄,又具備完善人格和文化素養(yǎng)的復合型人才。
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不僅能夠提高身體素質,還能體驗到其中所倡導的團隊合作、規(guī)則意識以及自我挑戰(zhàn)的精神。這些素質對于學生未來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yè)發(fā)展同樣具有決定性意義。所以體育文化的發(fā)展,是具有高度必要性的。
1.2、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作用
(1)提升學生身體素質:身體健康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在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之下,能夠強健學生體魄,提高其免疫力,培養(yǎng)他們持久的鍛煉習慣。而且在體育鍛煉中釋放壓力、獲得愉悅感,也有助于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為其更好地學習提供支持。
(2)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綜合素質:體育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磨練意志的機會。在體育活動中,學生能夠挑戰(zhàn)自我、磨煉自我,提升抗挫折能力。同時,團隊體育項目還能增強學生的協作意識與溝通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尊重規(guī)則、尊重對手的態(tài)度,這些都是現代社會中必備的文化素質。
(3)豐富校園文化,營造活力氛圍:廣泛開展校園體育文化可以讓校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激發(fā)學生的青春活力。舉辦體育賽事、體育社團和相關主題活動,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參與機會,也能夠促進校園內多元文化的交融,提升校園的文化品位與吸引力。
(4)塑造學校精神品牌:校園體育文化是學校精神文化的重要構成環(huán)節(jié),借助體育活動的舉辦及傳播體育精神,可以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中,感受到團隊合作力量,體驗到公平競爭規(guī)則,對塑造學校精神品牌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舉辦體育活動,如校運會、體育節(jié)等,顯著提升了學生對學校活動的參與熱情,不僅傳播了體育精神,還使學校在社會層面的形象和影響力得到提升。
信息化背景下,校園體育文化傳播、建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校園體育文化傳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例如,利用網絡直播技術將校園體育賽事傳播給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包括家長、校友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可以不斷擴大校園體育文化的影響力。此外,社交媒體與移動應用的普及,為學生帶來更多參與體育活動、分享體育經驗的途徑,進一步推動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交流。
但是,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傳播并非一帆風順。現階段,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面臨模式多樣、傳播途徑單一等問題。為有效推動校園體育文化全面發(fā)展,應完善信息化建設模式,豐富傳播途徑。例如,制定多平臺傳播方案,借助校園網站、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多種渠道,形成全方位傳播模式。
1.3、信息化時代下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契機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信息化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帶來了諸多的可能與方便,可以讓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互動和參與等更為便捷。
信息化技術可以讓校園體育活動宣傳更加便捷高效。比如校園網站、電子公告板、微信公眾平臺等,可以實時發(fā)布體育活動的信息、賽事預告和精彩瞬間,以此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和關注。通過這種即時性的傳播方式,能夠提升校園體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而且信息化技術為校園體育文化的互動提供了新途徑。學生可以在在線平臺參與體育話題的討論、分享自己的運動心得和體驗,形成一個積極的互動氛圍。以此來增強學生的體育參與感,激發(fā)學生對校園體育文化的認同感。此外,信息化技術為校園體育文化的個性化發(fā)展提供了可能。比如可結合學生的個人信息,通過數據分析工具,以了解不同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需求,然后結合學生的需求來制訂學校的體育文化建設計劃和發(fā)展計劃,以此來提高校園體育文化的吸引力。由此可見,信息化技術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帶來了諸多契機。
2、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與傳播的阻礙
2.1、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模式多樣
當前,各高校在推進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呈現出模式多樣的特點。然而,這種多樣性也帶來了諸多阻礙。一方面,不同學校的體育文化基礎、資源配置、技術水平和師資隊伍等條件存在較大差異。例如,一些重點高校由于資金充足和技術資源豐富,能夠建立起功能完善的體育文化信息化平臺,而普通院校或中小學則可能受限于經費不足,難以配備先進的軟硬件設施,導致其信息化建設水平較低。另一方面,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也是一個重要問題。當前,沒有針對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的全國性或區(qū)域性規(guī)范,不同學校往往按照各自的理解和需求獨立建設。這種碎片化的建設模式容易導致信息孤島現象的產生,使各校之間的體育文化信息難以共享和互通。
此外,許多學校在模仿成功案例時,忽視了自身的實際情況。例如,一些學校照搬先進院校的體育文化信息化模式,未能充分考慮本校學生的體育興趣、文化背景及設施條件,導致實施效果不佳。模式的不匹配不僅浪費了資源,還可能打消師生參與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進一步削弱校園體育文化的影響力。甚至有些學校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過于追求個性和特色,而忽視了校園體育文化的本質和內涵。一些看似新穎、獨特的建設模式,實際上并未真正體現校園體育文化的精髓,反而使得校園文化建設變得空洞和浮躁。這不僅影響了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也削弱了信息化建設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推動作用。
2.2、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化傳播途徑單一
盡管部分學校已經完成了體育文化的信息化建設,但其傳播途徑的單一性仍然是一個顯著問題。許多學校的信息化傳播主要依賴于校內網站、微信公眾號或單一的數字公告平臺,傳播手段單調且互動性不足。比如體育活動信息僅通過學校官網或線上公告發(fā)布,未能充分利用短視頻平臺、直播技術或其他新媒體形式,導致信息傳播的覆蓋面有限,難以吸引廣大學生,特別是那些對傳統媒介不感興趣的學生群體。
此外,信息更新不及時的問題也普遍存在。一些學校的體育文化信息化平臺僅在重要活動期間才更新內容,平時的日常更新較少,學生難以持續(xù)關注體育文化動態(tài)。加之由于缺乏多元化的傳播渠道,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難以在學生中形成較強的影響力。例如,一些學校雖然舉辦了高質量的體育賽事或文化活動,但由于傳播力度不夠,許多學生甚至不知道活動的存在,導致活動參與度和關注度大幅降低。
而且信息傳播途徑的單一性還會導致師生之間互動不足。大部分學校的體育文化信息傳播仍然是單向的,缺乏學生反饋或意見收集的機制。學生在體育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無法充分體現,這不僅限制了體育文化活動的吸引力,還阻礙了信息化傳播的良性循環(huán),導致校園體育文化的信息化傳播難以真正實現其目標,無法營造出體育文化氛圍,也難以提升學生體育素養(yǎng)和促進學校整體體育文化發(fā)展。
2.3重視程度有待提升
現如今的教育環(huán)境中,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與傳播重視程度有待提升,這在某種程度上約束了其發(fā)展。其一,從政策層面分析,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沒有成為教育政策中的重點,缺乏一定的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這造成很多學校在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方面缺乏明確的規(guī)劃與足夠的資源,無法形成有效的建設與傳播機制。
其二,從學校管理層面上看,部分學校領導對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將其納入學校發(fā)展的整體戰(zhàn)略中。這種認識上的偏差,造成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逐漸被邊緣化,不能獲得足夠的重視與資源支持。同時,教師和學生作為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主體,其參與度、積極性也受到重視程度的影響。若學校無法提供充足的激勵措施及參與平臺,學生、教師參與熱情難以被調動,這樣影響了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的深度與廣度。
為提升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與傳播重視程度,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教育主管部門應出臺相應政策,明確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目標及要求,為學校提供政策指導與資金支持;學校管理層應將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納入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制訂周密的實施計劃與激勵機制,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同時,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師生對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重要性的認知,激發(fā)其參與熱情。
3、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與傳播路徑
3.1、優(yōu)化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模式
針對當前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模式多樣但難以借鑒的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出發(fā),來探尋解決措施。(1)建立統一的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框架:教育部門或相關權威機構可以制定全國性或區(qū)域性的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指導方案,為校園體育文化技術平臺的搭建提供一個參考框架,框架可包含平臺建設要求、數據采集要求、用戶體驗設計和功能設置等要求。例如,可明確規(guī)定信息化平臺需要具備賽事管理、活動報名、體育課程資源共享等核心功能,同時確保系統易于擴展,以便學校根據自身需要添加特色模塊。(2)因地制宜設計擴展性信息化建設方案:學校在參考其他成功案例時,應進行深入的前期調研,充分評估自身資源和需求。可以通過問卷調查或座談會收集學生和教職工的意見,明確他們對體育文化平臺的功能需求和內容偏好。此后,根據調研結果量身定制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建設方案,確保平臺既具備功能性又符合學校特色。(3)推進資源共享和技術支持:設立區(qū)域性校園體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平臺,鼓勵各校上傳體育文化活動資料、賽事視頻、課程資源等內容,實現區(qū)域內數據互通。這種共享模式不僅能夠節(jié)約單校的建設成本,還能擴大信息化建設的覆蓋面。同時,建立技術支持團隊,協助技術薄弱的學校完成信息化建設,解決軟硬件開發(fā)和維護問題。
3.2、豐富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化傳播途徑
為解決傳播途徑單一的問題,應注重利用多元化的新媒體工具和技術手段,提升體育文化傳播的廣度和深度,在具體實施時,可參考以下幾方面來進行。
(1)開發(fā)多平臺傳播機制:除了傳統的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外,學校還可廣泛利用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短視頻平臺,以及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媒體,制作內容豐富且有趣的體育文化宣傳材料。例如,拍攝校園體育活動的精彩片段、學生專訪以及趣味運動教程,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和分享。(2)引入直播技術擴大影響力:在自媒體和網紅經濟時代,直播門檻低,學校大可借助直播技術,將重要的體育賽事、運動會開幕式或校園體育文化論壇通過校內平臺或第三方直播平臺進行實時播放。并利用直播的互動功能,增加觀眾參與感,使活動的傳播效果不局限于現場觀眾,進而覆蓋更廣泛的群體。(3)優(yōu)化信息更新和推送機制:條件允許的學校還可投資構建基于AI的智能推薦系統,根據學生的瀏覽記錄和興趣偏好向他們推送個性化的體育文化信息。比如為熱衷籃球的學生推薦相關賽事直播,為喜愛瑜伽的學生推送相關活動報名信息。此外可設立專門的線上運營團隊,確保平臺內容定期更新,重要信息第一時間推送,提高學生對體育文化信息化平臺的黏性。
基于上述幾方面來優(yōu)化校園體育文化的信息化傳播,預計可以讓校園體育文化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并且增強學生對體育文化的認知和參與,為學校塑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
4、結語
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化建設與傳播是推動學校教育全面發(fā)展和信息化發(fā)展的重要舉措,其核心在于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建設校園體育文化、優(yōu)化體育資源配置、提升傳播效率,并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與歸屬感。本文提出的統一的建設框架和資源共享機制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化建設中的碎片化問題,而因地制宜的方案設計與先進技術的引入則能讓信息化建設更契合學校實際需求。同時,多元化的新媒體傳播、智能推薦技術以及互動平臺的應用,則為體育文化的信息傳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入不僅能夠提升體育文化的傳播力和感染力,還將助力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推動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為校園整體文化建設注入持久動力。
參考文獻:
[1]武泓宇,石嘯,劉浩翔.體育現代信息化背景下校園體育管理路徑探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17).
[2]張瑞翔,陳麗,馬勇.“體育信息化”背景下校園籃球的高質量發(fā)展路徑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15).
[3]徐健.智慧校園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體育信息化建設的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28).
[4]殷丹艷.信息化背景下高職校園體育文化的塑造——基于線上線下混合模式的研究[J].體育風尚,2020(06).
[5]仲佳鋒,覃宇德.信息化時代體育非遺校園傳承研究——以黃沙獅子為例[J].武術研究,2019,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