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是為學生日后成長、發展奠基的關鍵學科,但許多體育項目與體育器材設備都具有危險性,為了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必須開展對體育器材設備的安全管理,并設計學生運動傷害預防策略。本文分析了現階段初中體育教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常見運動傷害事故的成因,提出了科學、可行的體育器材設備安全管理與學生運動傷害預防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 體育器材設備" 安全管理" 運動傷害預防
中圖分類號:G8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02-115-3-JF
體育學科的實踐性極強,且多數體育項目都是有危險性。體育教學時,體育器材設備管理不當或學生采用了錯誤的運動方法等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輕則影響體育教學活動,重則導致學生身心健康受損。所以,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保障課堂安全,展開高質量的器材設備安全管理,制定全面、可行的學生運動傷害預防策略,已成為當前體育教育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1、初中體育教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師安全教育意識不足
初中體育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體能,促進學生身體發育,還要保障學生的健康。若教師安全教育意識不足,將導致初中體育課程缺失安全教育內容,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實際上,教師安全意識不足的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應試教育思想下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度不足,部分體育教師欠缺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并未跟上現代化教育體制改革的步伐,教育理念滯后,安全教育意識不足。
1.2、學生安全意識不足
學生安全意識不足是體育教育安全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初中生雖已步入自我意識高速發展的關鍵階段,但其年齡尚小,自我管理、自律能力較差,對自身的認知尚不完全。再加上青春期影響,部分學生可能會夸大個人能力,在體育運動中過分激進、冒失,易造成事故。為避免上述問題發生,教師必須在體育課上展開安全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但體育教師安全教育水平有限,以及部分學生對安全問題毫無興趣、不愿意聽講等問題,將嚴重影響安全教育成效。
1.3、學生身體素質較差
學生身體素質差、體能不達標、運動能力低下,易造成運動傷害事件。從初中體育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對初中體育教學提出的要求來看,要想順利達成教育目標,需要學生充分調動身體機能,協調運動系統、循環系統、呼吸與神經系統,這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一定要求。然而,許多初中生的身體素質未能達標,不愛運動、體能差、過胖和過瘦等問題極為常見,過差的身體素質難以負擔標準體育運動強度。無論是教師不了解學情,還是學生不了解自身便貿然運動,都易發生運動傷害事件。
2、常見的運動傷害事故成因
2.1、未完全熱身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下,教師會將學生召集到同一區域,再按部就班地展開體育訓練,或直接讓學生自由活動,只要學生能達到體能鍛煉目的便算完成教學。這種教育模式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效果,還可能給學生造成潛在傷害,并且學生基本沒有熱身就參與到各種激烈的體育項目之中,極易造成運動損傷。
2.2、動作不標準
初中體育項目眾多,涉及許多專業技能和專業動作,這些動作不標準、不規范,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導致學生動作不標準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并非所有的初中生都喜歡體育課。有許多學生自身并不喜歡體育鍛煉,但作為學生,他們必須上體育課學習這些動作和運動技巧,部分學生便會應付學習,他們學到的運動技巧及相關動作必然是不規范、不標準的。
第二,部分初中生的體育運動動作不標準、不規范,是他們并未意識到自己的發力錯誤,或學生的肌肉力量不足以支持其做出標準動作。如學生確實以認真的態度參與了課堂學習,但他們發力點錯誤,照貓畫虎式的動作更容易對學生造成傷害。教師在講解動作時不仔細不認真,不注意提醒學生發力點;教師講解了,但學生并未完全理解,也未及時向教師求證,完全自學自做等,也會導致動作不標準。
如在學習引體向上這個動作時,許多初中生的上肢力量不足,也并未在手上涂抹防滑粉,運動時體力不支加上手滑,便很容易脫手,造成胳膊肌肉拉傷或直接跌落摔倒。
2.3、場地、器材設備的不安全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若所選體育活動場地存在安全隱患,或器材設備存在質量問題,也會使學生遭受運動損害。常見的不安全因素包括體育活動場地過硬、凹凸不平、場地中存在尖銳障礙物或體育活動所用的運動器材老化、螺絲松動,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可能造成學生運動傷害事故。
3、初中體育器材設備安全管理方法
3.1、課前管理
正式上課前,教師必須根據教學方案及教學計劃,清點本課所用的器材設備,并對其安全性、穩定性做出檢查。體育器材設備的安全檢查必須嚴謹、認真,絕不可漏檢一處,以免因教師疏忽導致學生受傷。如檢查運動場地的平整度,檢查單雙杠、籃球架等大型體育器材螺絲松動或生銹、開焊等情況,都要堅持從細節出發,做好安全防范。
3.2、日常管理
制定體育場地、器材設備管理制度,將其作為校園體育安全管理、風險防范的重要舉措有序實施。根據不同器材設備的危險程度及其應用頻率,定期展開對體育場的器材設備的安全檢查。檢查期間,所有信息必須按規定記錄在冊,如查出質量問題或安全隱患,應立即上報,由專業人員進行二次調查,制定維護措施,必要時可直接更換。注意,所有體育場地、器材設備維護或更換期間,均需在其周圍使用安全防護標識規劃出安全防護區域,以免學生誤入,造成安全事故。
3.3、學生集體管理
初中體育課上直接使用體育器材設備的主體往往是學生,器材設備在活動進程中突然出現質量問題應是學生第一個發現。如果學生具備判斷場地、器材設備質量及其安全性的能力,便能及時察覺到安全問題并保護好自己。所以,除教師與學校方對體育器材設備的管理、養護以外,還應在面向學生的安全教育中加入體育場地、器材設備的安全管理,使學生參與到管理工作中來,形成愛護體育場地、體育器材設備的意識與良好習慣,能在日常的體育學習及相關活動中察覺到場地、器材設備的老化、松動等危險跡象,再及時叫停當前活動,向其他同學說明情況并向教師反映,在體育課上創造出更安全、和諧的學習環境。
4、初中生體育課運動傷害預防策略
4.1、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規避風險
體育學科的課程準備極為重要,但在實踐中,課前準備是許多師生都極易忽略的問題,該問題正是造成許多學生運動傷害事件的根本原因之一。首先,為了將學生運動傷害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體育教師必須秉承先進的教育理念,認識到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損害。在課前認真備課,結合教育大綱、課標要求及當前學情,選擇最適合該階段學生學習、訓練的體育項目,再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并有效實施,保證體育教學有序開展。其次,教師應積極組織面向初中生的體育安全教育活動,全面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保證每一名學生都能在參與體育活動時,將自己的人身安全與同伴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最后,在每一節體育課學生正式運動前,教師都要帶領學生一同熱身,熱身內容與熱身強度應根據本課體育項目與體能練習強度決定。持之以恒地帶領學生熱身,能幫學生樹立起良好的熱身習慣、體育運動習慣,如此一來,無論是在體育課上還是在課后的自主練習,學生都會記得應在體育運動前做充分熱身,以免拉傷。
4.2、關注學生課堂表現,防控風險
體育課大多為室外活動,室內上課的時間極少。戶外運動時,教師管理難度大,且體育運動項目本就具有危險性,所以教師必須密切關注學生在體育課上的具體表現,加強課堂的風險防控,以免學生意外受傷。首先,教師必須保證學生尊重體育課,知曉參與體育運動的重要性。上課時,認真點到,并一一對應,確保每一名學生都已到位,避免學生因貪玩而翹課或不參與體育課反而去其他區域玩耍。其次,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課上學習的狀態,重點關注其身心健康狀況,適當照顧生病、受傷或情緒低落的學生。最后,教師要做好紀律管理工作,確保每一名同學都能以平穩的心態參加體育課,以免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突發矛盾、打鬧,發生危險事件。
4.3、強化專項動作訓練,降低傷害
專項動作訓練能夠避免學生因動作不規范、不標準等問題造成的運動傷害。所以,教師必須加大對專項動作的訓練指導力度。
一方面,在教學時教師就應當強調動作的規范性,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掌握正確的發力方式,做出標準動作。針對部分肌肉力量不足以支持標準動作的學生,應作出說明,為學生講述原因,并告知學生應通過怎樣的訓練提升個人肌肉力量。總之,教師要保證在教學時,將每一個動作都講透、講清。
另一方面,在學生自主練習以及之后的體育運動過程中,教師也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動作,確保學生在運動狀態下的每個動作都是正確的。同時,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制定運動過程或自主鍛煉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關鍵技巧、動作要領制作成海報或微課,將其打印出來發放給學生、張貼在教室,或使用多媒體設備在課上顯示,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在訓練、運動時做出符合標準且合乎規范的動作,降低學生的運動傷害。
針對部分高難度訓練或動作,教師要設計循序漸進的教育方案。仍然以引體向上為例,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體能、力量情況,將其分為多個小組。對能完成一個及以上動作的學生,教師要關注其運動狀態,對其做動作糾正或專項指導,保障學生動作正確后再設計階梯式的重復訓練方案,增加練習的重復次數,爭取這類學生能在短時間內獲得體能的提升。對無法完成一個動作的學生,教師應檢驗其體能狀況與肌肉力量情況,為其制定科學且具有針對性的鍛煉方案,幫助學生快速提升體能與肌肉力量。另外,教師還要關注一些細節,如涂抹防滑粉的方式是否正確等。
4.4、關注學生學習細節,避免意外
多數初中生仍處于毛手毛腳的年紀,即便教師已經做了安全教育,也仍有許多學生因不在意或疏忽大意等問題,在體育運動中發生各種意外事件,導致自己受傷,還有部分初中生幾乎不在意自己是否會在體育課上受傷。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要持續強化安全教育,增強學生安全意識以外,還需要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注重細節,避免意外發生。如部分學校對體育課教學的管理力度不嚴,沒有勒令學生必須在體育課上換運動服、運動鞋,不適宜運動的服飾可能會導致學生受傷。另外,有部分學生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鞋帶散開等問題,若學生此時處于激動情緒下,或學生的注意力始終放在別處,沒有注意到鞋帶,便很可能會因這個小細節摔倒、受傷。若這名同學正處于足球或籃球等激烈的體育項目活動中,那么這次摔倒還可能會影響他周邊的其他學生,最終造成一場波及多人、規模較大的輕微運動傷害事件。而造成這一事件的源頭僅僅是學生的鞋帶突然散開,所以,體育課堂的這些細節是預防運動傷害的關鍵。
為避免此類事情發生,教師可以在合理范圍內制定一些體育課的規則,包括必須穿運動服、運動鞋,注意儀容儀表,系好鞋帶;參與體育運動和體育訓練時,不得攜帶危險物品,如胸針、校卡、校徽等裝飾品,或手機手表等貴重物品,以及鑰匙等堅硬金屬物品。為了保障學生能記住并遵守這些規則,教師還可以編寫順口溜、口號,在每次開始體育活動前,都與學生一起背誦一遍,使其檢查自己是否做足了充分準備。一旦有學生因疏忽或遺漏等未做到某項規則,必須舉手示意教師,避免在后續的活動中受傷。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也需教師持續性地關注,以免學生在激烈的體育運動中突發意外而受傷。
4.5、講解體育器材正確使用方法,控制意外
倘若想要充分保證體育器材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不單單需要在以上建議中加強改進與調整,還需要科學指導學生規范化使用體育器材。因為學生對體育器材的整體化研究相對匱乏,這也導致大部分學生無法以科學的方式使用器材。這不單單會導致安全事故概率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體育鍛煉效果大打折扣。體育器材是應用于體育日常活動的重要性器械,所以在規范引導學生使用的階段中,任課教師需要注意運用科學鍛煉方法的傳授。舉例而言,在進行體育籃球課教學的過程中,任課教師需要對訓練用球進行仔細檢查,規避出現器械設備問題。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避免學生在練球階段的意外情況發生,可以針對籃球項目的特殊性進行熱身鍛煉,以避免在觸球等過程中出現手指挫傷等意外事件。
5、結語
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應將安全放在首位。然而,目前許多體育課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師生安全意識不足、學生身體素質較差等問題,而且因未完全熱身、動作不標準或場地、器材設備不安全等問題導致的學生運動傷害事故頻發,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了嚴重影響。為此,必須建立標準的設備器材安全管理方法,加強課前管理、日常管理并鼓勵學生參與其中進行集體管理,將場地、器材設備造成的安全風險降至最低。同時,應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關注學生課堂表現,強化對專項動作的訓練強度,并關注學生在體育課上的學習細節,做好運動傷害預防工作,合理預防體育課運動傷害,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吳鑫龍.天津市中學學校體育安全風險識別與評估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3.
[2]周靜雯.西寧市區初中體育教學安全狀況研究[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20.
[3]姜龍,朱繼紅,秦博.江蘇省高職院校體育運動傷害事故分析及預防策略[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03).
[4]王滿福.預防體育運動傷害“四法”[J].甘肅教育,2019(14).
[5]王逸瀟.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運動傷害事故的預防[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6).
[6]仲崇兵.訓練場地器材在初中體育訓練中的價值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