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局勢日益復雜的背景下,特朗普再度當選對于當前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中美之間的經貿關系不僅對兩國有著深刻影響,更關乎世界經濟的穩定與發展。特朗普上任后的新政將對我國服務貿易帶來一定沖擊,我們應做好事前預判和應對措施。
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對華經貿政策及其影響
中美貿易摩擦始于特朗普首次執政,從2017年開始延續至今,期間,中美貿易摩擦不斷演繹深化,不管是特朗普首屆政府還是拜登政府對華打壓政策都是一致的。從美國對華經貿政策的演繹來看,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脫鉤斷鏈”促產業回流;二是“小院高墻”防中國產業升級;三是嚴防死守保美國制造業,中美貿易摩擦從貨物貿易領域不斷延伸至服務貿易領域,具體政策及其影響梳理如下。
1.特朗普政府對華經貿政策和影響梳理
特朗普在2017-2021年首屆總統任期內,對華采取以高強度關稅為核心、以技術出口和投資限制為重點、以擴大經濟制裁為脅迫的多層級、激進式的打壓政策(簡稱特朗普1.0版本)。

2.拜登政府對華經貿政策和影響梳理
拜登上臺后,及時調整了對華經貿政策的重心,但本質對我國的打壓與特朗普政府是一致的,雖然不再以產業回流美國為重點,但將核心目標定位在防止中國向全球技術密集型產業結構快速攀升,制定了新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主要包括半導體、人工智能以及生物制藥等先進技術領域。
在關稅方面,繼續執行特朗普政府的對華關稅政策,并加速推動“離岸外包”“友岸外包”,以達到“即使勞動密集型產業無法回流美國也要遷出中國”的目標。
在出口和投融資領域,對華限制的框架、覆蓋范圍、計劃和方案、政策出臺等方面建立了明確的思路、實施路徑和政策庫。
在產業政策方面,拜登政府將產業政策納入系統性對華打壓的體系,一方面,推動《芯片與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等,強制相關領域公司在美或北美建立供應鏈,為相關投資提供大規模財政補貼,推動芯片和綠色產業鏈回流;另一方面,持續夸大跨國企業供應鏈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渲染中國“產能過剩論”,阻止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中國新興產業帶來的沖擊,保護美國國內制造業。

特朗普新政后對華經貿政策預判
從近一年來特朗普公開發言中展示對華強硬的敵對態度以及提名的對華鷹派內閣名單來看,特朗普第二任期將延續其“美國優先”原則,并進一步強化“逆全球化”傾向,著重推進保護主義政策(特朗普2.0版本),將在貿易、投資、產業等領域對華持續打壓(見表3)。
特朗普新政對我國服務貿易影響的研判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是我國服務貿易重要合作伙伴,雖然近年來中美服務貿易額比歷史高值(特朗普首次執政前)有較大下降,但還是保持除香港地區外的第二大服務貿易伙伴國地位,因此,特朗普新政對我國服務貿易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根據特朗普目前對外公開的部分施政綱領預判,特朗普上臺后將不再局限于貨物貿易領域,而是全方位的限制打壓,服務貿易領域也將成為重點,這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將帶來較大沖擊,尤其在傳統服務貿易領域將帶來嚴重影響,中美之間的運輸、旅行將出現較大的波動,對知識密集型服務也將蒙上陰影。
總體來看,一是對華的關稅政策將使運輸服務、貨物跟隨的商業服務受限;二是對華出口和投融資限制將使旅行服務、技術服務、知識產權使用、金融服務、保險服務等帶來沖擊;三是對華產業政策將對知識密集型服務,如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商業服務等影響深遠。如果應對不好,特朗普新政將阻礙我國服務貿易的高質量發展。
(一)短期影響研判
2024年,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局勢,我國服務貿易保持非常大的韌性,依然保持快速發展,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2024年1-9月,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7329億美元,同比增長13.7%,其中旅行、運輸、建設、其他商業服務、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領域都保持二位數的增長,根據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預測,預計2024年我國服務貿易額達到9985億美元,同比增長14.2%左右。
由于拜登政府政策的慣性作用和特朗普新政影響的滯后性,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格局短期波動效應會滯后,預計2025年,我國服務貿易額將不會出現大幅下滑的趨勢,但增速將斷崖式下降,樂觀的估計,2025年我國服務貿易規模將與2024年相當,保持在9933億美元左右的規模,但對美服務出口將快速下降,中美服務貿易逆差將繼續加大、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將受較大影響,具體測算數據如表4。
1.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勢頭可能被遏制,將出現負增長態勢

根據表4預測數據,2025年我國服務貿易額將保持平穩過渡,進出口額為9933.5億美元左右,增速為-0.5%,其中出口額為3640.5億美元,同比下降4.3%,進口額為6293.1億美元,同比增長1.9%。
原因探析:特朗普上臺后將對全球各國的進口商品都將開征大規模關稅,必然給全球經濟帶來重大影響,貿易戰、逆全球化將此起彼伏,全球經濟有可能下行,全球貿易將出現重大波動。短期來看,對我國發展較好的運輸、旅行兩大傳統服務貿易領域將產生較大影響,同時,受美國政府的長臂管轄,在華美資高科技服務企業將縮減業務規模、裁減人員或轉移境外,這將拖累我國服務貿易的整體發展。
但由于我國對美服務貿易的依賴度并不是最高,東盟和歐盟已上升為主要貿易伙伴,同時,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往來將進一步深化,因此,短期內我國服務貿易并不會出現斷崖式下降,而是會出現滯漲現象,具體趨勢如下圖所示。

2.我國對美服務貿易逆差將繼續加大
根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2024年發布的《美國對華出口報告》統計,2023年,中國仍是美國商品和服務的出口主要市場,美國對華出口支撐了近百萬個美國就業崗位,2022年美國對華出口達到418億美元,較上年略有增長,服務貿易順差有一定的增加,但還未恢復至疫情前歷史水平。據研判,2025年我國對美貿易逆差將進一步擴大,尤其是旅行、運輸服務等領域,知識產權使用等領域逆差將會下降。
原因探析:由于關稅原因,特朗普新政后美國對我國貨物的直接貿易將出現下降趨勢,從而拖累對美運輸服務出口和貨物跟隨服務;美國對人員流動的限制將使美國赴我國旅行和商務活動的規模下降,而我國赴美旅行的剛性需求并不會導致我國人員赴美規模大幅度減少,因此,中美在旅行方面的逆差將進一步加大;其他方面,由于技術封鎖和限制,離岸服務外包等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領域出口將斷崖式下降,同時在華美資企業的離岸服務外包業務量將大幅度萎縮,這都會加速中美服務貿易的逆差擴大。
3.傳統服務貿易將受到較大沖擊
運輸、旅行和建設服務是我國三大服務貿易領域,特拉普上臺后,2025年,預計運輸、旅行和建設服務的規模分別為2546億美元、3028億美元和241.6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9.7%、4.5%和-0.4%,如圖3、圖4所示。
原因探析:特朗普新政后將對全球各國都加征關稅,對中國將加征更高,全球貿易萎縮是大概率事件,貨物貿易的影響將導致運輸服務下降;同時全球經濟下行,導致各國投資萎縮,對建設服務也會帶來負面影響;而旅行一直是我國的逆差項,我國居民赴外旅行熱情還一直高漲,旅行進口服務將會平穩發展,隨著我國免簽國家的增多也會對旅行服務出口帶來正面影響,但這些正面影響還不足以抵消特朗普新政的破壞性,因此,旅行的增速也將放慢。
4.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將受到更大的打壓
特朗普新政的出口與投融資政策、產業政策中都與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新有關方面有關,這對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將產生重大不利影響。本報告主要從知識產權使用費、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三個方面進行研判。
——知識產權使用費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逆差幅度將收窄。美國是我國技術服務進出口第一大國,特朗普上臺后對高科技領域的打壓和技術封鎖,將使美資高科技企業大幅減少在華的投資甚至撤離我國,將導致高技術領域研發成果使用、復制和分銷計算機軟件許可、特許和商標使用、版權使用等方面受限加大,對美知識產權使用費的進口額將會出現較大下滑。由于美國的技術封鎖和限制,也將推動歐盟、日韓、英國等同盟國加大對我國的限制,我國的主要服務貿易伙伴在知識產權使用領域都會出現不同程度下降,最大的機遇就是要利用好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轉口貿易。
——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領域承壓加大,順差額將快速下降。特朗普上臺后將會以國家安全為由加大對數據跨境流動、數據本地化存儲等方面的監管,大力推崇“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對美離岸服務外包將受到嚴峻挑戰,而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主要是以離岸服務外包形式開展,且美國一直是我國離岸服務外包的第一發包國,因此,對該領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預計2025年,在集成電路和電子電路設計服務、軟件研發服務、數字服務、數據交易、大數據技術開發及應用、數據處理服務等領域受到較大沖擊。在華美資企業對境外母公司的業務承接和服務是我國離岸服務外包的主要形式之一,一旦受到美國政府干預,大量在華美資企業很可能為避險而將業務轉移到其他國家,從而使我國對美離岸服務外包規模快速下降。

——生物醫藥研發服務、供應鏈采購服務等其他商務服務發展將受到重大阻礙。特朗普上臺后,將會延續拜登政府的產業政策,尤其是《芯片和科學法案》《生物安全法案》將繼續從嚴執行,目的是把中國內供應鏈體系移除,其中生物和醫藥研發服務、供應鏈管理服務、工業設計、專業和管理咨詢服務及技術貿易服務都將受到重大影響,同時其他與貨物相關的跟隨服務也將是重災區。藥明康德、大華基因等在美國實體清單上的國內醫藥研發企業將出現轉移,默沙東、諾華等美資醫藥研發企業也可能收縮國內業務,但由于美國生物制藥領域對中國供應鏈和市場依賴度高,中美制藥行業產業鏈融合較深,2022年中國為美國制藥領域上游材料的第四大供應國(占美國該領域進口額的7.9%),大量美國生物醫藥初創企業依賴中國的研發外包服務,只要采取措施得當,生物醫藥研發服務還是有機會把影響降至最低。蘋果供應鏈公司、特斯拉相關上下游供應鏈服務等企業將會出現搖擺,基于市場考量短期內出現大規模業務轉移現象不太可能。
(二)長期影響研判
特朗普上臺后將繼續奉行“美國優先”原則,終極目標是與中國徹底脫鉤斷鏈、重塑供應鏈體系,迫使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回流美國,同時打壓中國高科技產業,繼續維持世界霸主地位。因此,從長期來看,特朗普新政將美國帶入新的貿易保護主義軌道,并伙同比較緊密的盟友與中國脫鉤斷鏈,形成新的封閉區域合作聯盟,這對我國的服務貿易影響才是深遠和致命的。
1.特朗普新政后我國服務貿易將在曲折中發展
美國鐵桿盟友日本、韓國、英國將會與美國協同限制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我國對日韓、英國的服務貿易也將經受挑戰,日本經濟安全法案出臺就是明顯的信號。預計未來5年,我國與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一致行動國的服務貿易額將出現反復波動趨勢。而歐盟將面對美國的壓力也將出現搖擺的立場,全球經濟的下行也將影響我們與東盟、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服務貿易發展,但如果我們應對得當,完全有可能變危險為機遇,因此,悲觀的估計,2025年-2028年我國服務貿易將出現先下降后回升的螺旋式發展,我國GDP對外貿的依賴度在33%左右,未來4年我國服務貿易的趨勢研判如圖8所示。
2.未來4年我國服務行業就業壓力陡增
《中國統計年鑒2024》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服務業就業人數為35639萬人,占就業人口總數的48.1%,其中服務外包產業共有從業人員1587萬人(商務部統計數據),占服務業就業總人數的4.5%,大學以上學歷人員1031萬人,占服務外包就業總人數的65%,新增就業人員89萬人。按2023年我國服務業就業人口占比48.1%推算,一旦受到美政府干預,樂觀的預測,將影響我國1%的GDP增速(現行測算是1%的GDP增速將帶動1000萬人的就業),我國服務貿易業務可能影響服務產業481萬人的就業崗位(按服務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48.1%計算),影響服務外包新增就業21.6萬人,其中大學以上學歷人員約15.8萬人(2023年,我國服務外包產業新增大學生就業人數占服務外包新增就業人數的73%左右)。

3.我國服務貿易市場結構將出現重大變化
2023年全球服務貿易規模為15.3萬億美元(UNCTAD數據),其中歐洲、亞洲、北美洲占比分別為48.0%、31.3%和13.5%,其中美國、英國、德國、中國、愛爾蘭、法國、新加坡、荷蘭、印度和日本位列前10,美國達到10266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服務貿易國。特朗普上臺后,中美服務貿易將首當其沖,同時,中日、中英等服務貿易也將會受影響,因此,我國服務貿易的市場結構將重新洗牌。
——與東盟的服務貿易合作將成為壓艙石。東盟已經連續多年是我國第一貿易伙伴,服務貿易額連續多年位列首位,尤其是RCEP生效以后,我國與東盟的服務貿易發展更是進入快車道,與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傳統服務貿易國家和地區的規模穩步增長,與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等新興國家的服務貿易額也持續增長。未來,隨著我國和東盟的轉口貿易持續增長,服務貿易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運輸、旅行、建設、文化貿易以及以貨物跟隨服務為主的其他商業服務都將有上升空間。
——與歐盟的服務貿易發展是重中之重。歐盟一直是我國服務貿易的重要伙伴國,尤其在知識密集型服務領域保持緊密合作,與德國、法國、荷蘭、盧森堡及意大利的服務貿易發展勢頭良好,與中東歐等國家的發展也比較迅速,歐盟在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領域的規模也將持續擴大,鞏固和發展與歐盟的服務貿易將是我國未來一段時間的重要支撐點。
——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服務貿易將成為新增長極。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得到越來越多亞非拉國家的響應,絲路電商的合作范圍不斷擴大和延伸,隨著南美和非洲等國家對服務進口的需求不斷增加,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服務貿易額將進入發展快車道,并將成為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新的增長極。
——發展新能源技術服務等新業態將成為突破口。特朗普上臺后可能會大幅降低對綠色和新能源產業鏈的財政支持,這與歐盟和全球其他國家的政策是相悖的,這也有利于加強我國在該領域與全球各國的合作。我國在新能源汽車、光伏、新能源電池等領域在技術方面一直是全球第一方陣,新能源領域供應鏈上下游技術服務將成為我國在服務貿易領域重要的突破口。
對策與建議
1.進一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在數據跨境流動、自貿區先行先試、深化開放政策方面繼續發力。探索在部分自貿區先行先試中美自貿區概念,主動提出與美方積極推動建立基于“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的中美自貿區。
2.加大對美國政策的研究
中美貿易事關全球經濟發展,特朗普上臺并不
能改變中美貿易的最終格局,維護中美貿易良性發展將是我們未來重要任務之一,不能因為特朗普重新執政就消極對待。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對美國經濟、政治等信息收集和研究,盡量維持與美國各界溝通渠道,深入研判美國社會和經濟走勢、政策動向、民意變化等,研究制定對特朗普對華經貿政策的反制政策組合,為妥善應對打好基礎,確保中美貿易不繼續惡化。
3.營造良好的國際營商環境
一是擴大內需,不斷提升服務消費。只要我國服務消費市場健康發展,不斷提升高質量的服務需求,中美服務貿易就能繼續保持平穩發展,特朗普政府對其有利的貿易是不會封鎖的。
二是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和效率。我國在推動服務貿易發展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好的政策和舉措,但各地各部門對政策的宣講和執行透明度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要加大對企業的服務,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服務,在服務出口免稅退稅等方面要高效執行國家政策。
三是進一步完善服務貿易通關便利化。不斷提升境外人員跨境流動便利化措施,完善免簽后續服務舉措。創新招商引資政策,為外資創造更廣闊的市場空間、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4.大力拓展服務出口多元化發展空間
除了繼續錨定美國市場外,還需進一步加強與其他區域的合作,鞏固與歐盟等傳統市場的合作,大力發展與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和投資往來,尤其注重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東歐、中亞、南亞、拉美等地區的服務貿易合作,擴大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朋友圈,開拓國際市場并擴大出口份額。
5.提升我國服務貿易商國際競爭能力
一是穩定國際龍頭服務貿易商。在華跨國公司對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貢獻非常大,要做好在華跨國大型服務企業的穩商工作,在業務開拓、國際往來、結算和投融資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務,尤其要爭取一些在華美資企業不撤離我國。
二是提升本土服務貿易商能級。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尤其在一些知識密集型服務領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如生物與醫藥研發、軟件開發、集成電路設計和開發、動漫游戲、工業設計、人工智能研發等,但與歐美公司相比,我國高技術服務貿易商能級還有較大差距,甚至與印度、愛爾蘭、荷蘭等國家還有差距。我國服務貿易大型企業主要集中運輸、建設等領域,在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領域大型跨國企業較少,因此,要不斷培育如華為、小米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巨頭。同時,鼓勵我國服務貿易企業主動“走出去”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通過與服務貿易強國的合作,如新加坡、愛爾蘭等國家,不斷推進中美間接服務貿易發展,開辟第三方轉口服務貿易,打破特朗普新政的封鎖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