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計數據顯示,跨境電商正成為中國外貿增長的新引擎。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占貨物貿易進出口的比重,已從2015年的1%增長到2023年的5.7%。
通過政策創新、模式創新,徐州跨境電商的發展正不斷邁上新臺階。2024年以來,徐州充分發揮國家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優勢,在跨境電商領域多點發力,成效顯著,為本土品牌聯結國際市場架起“高速路”。截至2024年11月底,徐州數字貿易服務平臺已有70家企業和25家服務商入駐,實現進出口額超1.5億元。
戰略布局:精準施策效能高
徐州奮輯爭先,多點發力……徐州經開區作為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核心區,積極發展新業態,大力招引知名跨境電商企業,支持本地企業設立海外獨立站,力爭全年跨境電商貿易額突破25億元;銅山區馬坡鎮的玻璃制品產業發達,內外貿產品實現“同線同標同質”;沛縣五段鎮圍繞玻璃制品產業帶建設成果顯著,2024年1-11月累計完成電商交易額16.5億元,同比增長12.1%。
跨境電商是外貿發展的新動能。近年來,徐州跨境電商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不斷提升全是開放發展活力。
2024年6月,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培育“跨境電商賦能產業帶”模式發展標桿成為其中一大亮點。“跨境電商+產業帶”也成為2024年徐州外貿領域的關鍵趨勢之一,許多傳統產業正積極利用跨境電商渠道,開辟國際市場,拓展全球商機。
2024年9月26日,由徐州市商務局主辦的“賦能出海 鏈接全球”(第五期)——廣交會和跨境電商業務培訓會舉辦,吸引了超過320家企業參會。培訓旨在助力企業備戰第136屆廣交會,熟悉相關參展規范及流程,并利用跨境電商平臺和數字生態鏈,推動徐州制造加速出海。
2024年以來,以“賦能出海 鏈接全球”為主題的系列培訓活動已經舉辦了6場,進一步扶持引導企業通過跨境電商加快轉型發展,開拓全球市場。
在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及企業的緊密合作下,通過各項舉措的出臺和活動的開展,讓徐州企業對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也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為未來的國際化發展鋪平了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徐州還制定出臺了《中國(徐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提出大力培育跨境電商企業和自主品牌,推動更多傳統外貿企業“觸網升級”,發展壯大本土平臺企業,著力引進輻射帶動能力強、行業影響力大的跨境電商平臺型、貿易型、服務型企業,構建具有徐州特色的跨境電商培育體系,不斷做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力。同時,徐州著力培育經開區工程機械、豐縣電動車、銅山玻璃等3條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帶,持續培育5家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11家海外倉、7個跨境電商知名品牌,全年跨境電商交易額突破60億元,進一步完善徐州數字貿易服務平臺功能,推動50家企業入駐,新增貿易額10億元。
在人才培育層面,跨境電商呈現蓬勃發展態勢,人才短缺成為了跨境電商亟需解決的問題,基于此,徐州按照《三年行動計劃》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生態,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提供多種專業化服務。近年來,通過舉辦跨境電商系列培訓活動、電商人才培訓班等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提升人才技能水平,連續兩年舉辦跨境電商職業技能競賽,發掘出不少優秀團隊和人才,為徐州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也為企業提供初創孵化、知識產權保護等專業化服務,營造跨境電商良好發展環境。
徐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培訓和大賽的舉辦,發掘出許多優秀團隊和人才,讓徐州培育壯大跨境電商新業態、打造跨境電商人才新高地有了更大的信心、更足的底氣和更強的動力,將進一步推動徐州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同時,徐州積極加強電商技能人才的培育,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已經連續兩年舉辦跨境電商職業技能競賽。
載體賦能:打造創新高地
徐州經開區作為徐州跨境出海的一個典型縮影,徐州經開區積極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新業態,大力招引蘇豪云商、絲路云尚國際甄選商城等行業知名跨境電商企業,支持淮海控股、徐工進出口設立海外獨立站,推動淮海(國際)數字貿易產業園創建國家級電商示范基地,力爭全年跨境電商貿易額突破25億元。
作為中國(徐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核心區,2024年徐州經開區強化與江蘇貿促數科深度合作,通過“園區+數字貿易”生態建設,高效運營淮海(國際)數字貿易產業園,積極搶占數字發展新賽道,打造淮海經濟區數字貿易服務新高地。
在2024年徐州經開區數字經濟發展懇談會上,淮海(國際)數字貿易產業園正式簽約。淮海(國際)數字貿易產業園前身為淮海(國際)跨境電商產業園,位于金龍湖街道的淮海數字經濟產業園內,入駐企業主要從事跨境電商、國際貿易。更名為淮海(國際)數字貿易產業園后,重點招引國內外具有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的數字貿易TOP級企業并建立配套的園區服務生態。
淮海(國際)數字貿易產業園新的運營方——江蘇貿促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是江蘇省屬國資控股企業,作為一家業內經驗和資源豐富的跨境電商生態運營商,由跨境電商領域擁有豐富從業經驗的專家團隊組建而成,為江浙滬皖地區培育孵化了5000余家跨境電商企業,其中年銷售額超過1億美金的企業達7家。
新團隊的進駐,成為創新生態的探路人、營商服務的帶路人,為園區帶來無限活力。目前,淮海(國際)數字貿易產業園已與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工程學院、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等11家高校達成電商、直播、跨境、外貿人才的培訓和實訓基地,每年培訓3000人次,推薦園區就業600人次,孵化創業學生100人次。
平臺搭建:構建物流樞紐體系
徐州空港跨境電商監管中心位于徐州空港經濟開發區,場所內擁有完善的硬件設施和功能區,集通關、物流、查驗等功能于一體,伴隨著汽笛聲響,滿載工程機械、汽車配件、日用百貨等各類貨物的一列列班列從這里開行……2024年11月5日,徐州空港跨境電商監管中心正式運行,首單發往韓國的一批貨物經海關查驗無誤后放行通關,標志著徐州跨境電商零售一般出口(9610)業務正式開通。
著眼于打造區域雙向開放高地,徐州不斷拓展開放平臺功能。據介紹,淮海國際陸港、徐州綜合保稅區、觀音國際機場口岸和國際郵件互換局等平臺的對外開放功能,讓企業產品便捷高效地通過“鐵水陸郵快跨特空”等多種方式銷往全世界,以更大格局、更高水平加快開放步伐。
初冬的徐州,淮海國際陸港依舊熱潮澎湃,處處彰顯著樞紐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徐州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設立“9610”監管場所之前,徐州的出口商品大多是從寧波、義烏等南方城市出口,企業運行成本比較高。徐州空港跨境電商監管中心的正式運營,進一步完善了徐州開放平臺體系,豐富了外貿出口業務模式,有助于適合“9610”模式的零售出口企業從本土出海,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徐州重要的對外開放窗口和平臺,充分利用中歐班列、海鐵聯運載體效能,助力本地及淮海經濟區企業優質產品揚帆出海,積極構建淮海國際陸港“全方位物流大通道”,打造淮海經濟區對外開放、集聚外資、商貿流通的雙向開放新高地。
近期,淮海控股集團通過海鐵聯運方式,成功出口了一批價值約200萬美元的電動三輪車。這批貨物從徐州啟程,經過數日的快速運輸,順利抵達西非某港口。淮海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海鐵聯運的優勢,貨物從徐州出發,經過陸路運輸后,再無縫對接海上航線,確保了整個物流鏈條的順暢與高效。
為更好服務本地企業產品出口,港務區持續強化平臺建設,提升平臺能級,進一步拓展國際物流通道,降低企業運輸成本,提升物流效率,通過不斷優化服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構建物流樞紐體系,助推“徐州制造”加快出海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