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灣精神是紅軍在南泥灣大生產中創造的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核心的偉大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南泥灣精神激勵著中華兒女前仆后繼、自強不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奇跡。大學生作為時代新人,培育南泥灣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南泥灣位于陜西省延安市,是陜甘寧邊區的南大門??谷諔馉帟r期,面對日軍的層層封鎖和陜甘寧邊區經濟困難,黨中央提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號,號召全體軍民進行大生產運動。1941年,三五九旅駐扎南泥灣,開始了大規模的生產墾荒運動,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把曾經荒蕪的南泥灣改造成了“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江南。在那個艱苦卓絕的時期,戰士們樂觀向上、迎難而上,逐步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核心的南泥灣精神。
1.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在面對敵軍的封鎖和內部缺衣少食的雙重困境下,戰士們迎難而上,依靠自身的力量和智慧,通過實踐來打破困境,在艱苦的環境中奪取了勝利的果實。
2.同心同德、團結奮斗的優良作風
戰士們注重實際工作,腳踏實地,在大生產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領袖們充分發揮帶頭模范作用鼓勵大家在團隊中合作,共克時艱。
1.信息化程度高
隨著互聯網的問世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使用互聯網和智能設備獲取信息已經成了大學生接觸外界的重要手段,因此具備較強的數字技能。
2.思維靈活多樣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大學生們受到各種文化影響,思維方式更加多樣、開放和靈活。
3.關注社會時事
通過新聞、社交媒體等大學生能快速獲取國內外的實事動態,尤其是對關于社會問題、就業形勢和社會公正等熱點事件表現出強烈的關注和參與意愿。
1.主流價值觀易受沖擊
不同文化之間相互激蕩,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提供了大量信息,各種觀點和價值觀交織,魚龍混雜,容易導致混淆和認同危機。
2.個體主義過度增強
自我為中心和個體主義的趨勢,使大學生更傾向于追求個人利益而忽視集體責任和社會價值。
3.消費異化問題突出
媒體和廣告塑造了消費文化,而大學生作為接觸互聯網的一線人員,對信息接收能力較強,促使學生追求品牌、時尚等,導致對商品表象的過度關注,從而鋪張浪費,進行不必要的消費。
1.繼承優良傳統,促進社會和諧
繼承和發揚南泥灣精神,有助于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抵御非主流價值觀沖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2.培育團結意識,實現社會價值
南泥灣精神強調團結協作、共克時艱的集體主義精神,有利于增強大學生集體意識,培養合作與溝通的能力。形成集體利益大于個人利益的價值觀,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我的價值。
3.反對奢靡之風,弘揚奮斗精神
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核心的南泥灣精神體現了先輩們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弘揚南泥灣精神有助于大學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激勵廣大學子在求學和工作中迎難而上。
1.理論教學方面
在思政理論課中,詳細介紹南泥灣精神的內涵,包括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于開拓、團結協作等。通過歷史故事、影像資料等讓學生深刻理解在艱苦歲月中南泥灣軍民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實現糧食和物資的自給自足。教師要盡量多選取當代踐行南泥灣精神的案例,如艱苦創業的企業、自力更生的鄉村振興典型等,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讓學生分析這些案例中體現的南泥灣精神以及如何將這種精神應用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
2.實踐教學方面
組織學生到南泥灣進行實地考察,讓學生親身感受當年南泥灣軍民的奮斗場景,增強對南泥灣精神的感性認識。在考察過程中,可以安排講解員進行講解,或者讓學生進行實地調研,撰寫心得體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南泥灣精神的價值。
1.開展主題活動和社團活動
開展以南泥灣精神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文藝演出等。通過這些活動,激發學生對南泥灣精神的興趣和熱愛,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鼓勵學生社團開展與南泥灣精神相關的活動,如成立南泥灣精神研究會、開展南泥灣精神主題的社團活動等。
2.打造南泥灣精神校園布景
將南泥灣精神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宣傳標語、海報、黑板報等,放置在學校各個角落,學校的建筑設計、教室布局,如圖書館、體育館、展覽等,都可以增加南泥灣精神的元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作者單位:西安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