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2月3日,“東方慧眼高分01星”通過捷龍三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廣東陽江海域成功發射。這是“東方慧眼”智能遙感星座的業務首發星,也是通信、導航、遙感一體化智能遙感衛星系統的一次重要實踐。擔任這顆衛星首席科學家的李德仁是中國高精度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體系的開創者之一,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地球空間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在幾十年的科研時光里,他致力于提升遙感對地觀測水平,倡導、推動和建立了我國高精度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體系,為我國從測繪遙感大國到測繪遙感強國的轉變作出杰出貢獻。
1963年李德仁畢業于武漢測繪學院,作為人類認知地球和環境的重要技術手段,測繪遙感為諸多行業的發展提供基礎性、先導性的支撐,但是彼時我國衛星遙感技術還是一片未被開墾的“荒原”。留學德國期間,李德仁已經在國際測繪學界有所成就:他在1982年提出的處理系統誤差的方法,被學界稱為“李德仁方法”;1985年,他在自己的博士論文中解決了誤差可區分性這一測量學領域的難題。拒絕海外高校“橄欖枝”的李德仁致力于推動祖國測繪遙感技術的發展,他的科技報國之路由此開始。
“經天緯地,開路先鋒”,是測繪遙感事業生動而精準的寫照。由于衛星系統的高精度位置姿態測量核心器件被禁運,很長一段時期,國產遙感衛星應用范圍受到嚴重制約。為扭轉這一局面,20世紀90年代以來,李德仁提出地球空間信息科學的概念和理論體系,推進遙感、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3S)的集成與應用。進入21世紀,李德仁主持設計論證了我國第一顆民用測繪衛星“資源三號”的系統參數,大幅提高了衛星遙感影像的自主定位精度,推動中國國產衛星高精度測圖從國內走向全球。
近年來,李德仁帶領團隊積極開展通信、導航、遙感一體化天基信息實時服務系統關鍵技術攻關,并同步啟動了珞珈系列科學試驗衛星工程,目前已經研制發射了4顆珞珈系列衛星。從衛星數據85%依賴國外進口,到實現85%的自給率,再到向其他國家出口,我國測繪遙感技術從落后走到了世界前列,李德仁帶領團隊持續開展基礎理論和重大技術自主創新建立起真正的“中國人自己的全球觀測系統”。
從毅然歸國到開拓創新,從扎根科研一線到助推中國測繪學科發展逆勢而上,李德仁堅定不移地踐行著自己的人生追求——一輩子為國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