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最有意義的價值是要給人類未來提供一個新的解決方案,帶來一個更光明的未來,時間能告訴你一切。
——鄧宏魁
生命科學
多能干細胞,因其能分化成體內幾乎所有的細胞類型,被科學家們形象地稱為“種子細胞”。近30年來,科學家們在努力探索能讓發育成熟的細胞重新回到原始狀態,成為多能干細胞的技術路線。而鄧宏魁首創的化學重編程技術就是其中一種。
作為“魔術師”,鄧宏魁的研究可以修復損傷、病變、衰老的細胞,有望使未來人類的健康、生命的邊界得到拓展。
鄧宏魁步入生命科學領域,實屬偶然。他幼時成長于核工業部研究院的環境之中,每天看到的多是工程師的身影。盡管其父母均為醫者,他卻未曾萌生繼承父業的念頭,反而對計算機和工程感興趣。但在高考成績揭曉后,他未能進入到理想的大學。在第三志愿選擇武漢大學時,他所偏好的專業名額已滿,因此,鄧宏魁最終被分配至生命科學專業。
然而,正是這種“陰差陽錯”讓鄧宏魁發現了生命科學的樂趣,尤其是免疫學對他來說有更多的操作性,他也更愿意去研究如何調控免疫系統來治療疾病,這便成就了他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
1996年,鄧宏魁迎來第二個轉折點,他成功地發現了艾滋病病毒的受體CCR5,并將該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雜志上,這項成果被看作是艾滋病研究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科學》雜志還把這個發現評為了那一年生命科學最重要的進展之一。
此后,他在再生醫學領域的研究,以及利用化學小分子調控細胞功能,都是其科研生涯的其他關鍵轉折點。對于鄧宏魁而言,選擇回國從事科研工作是他最為重要的轉折點,從北京大學組建實驗室,到鄧宏魁團隊把化學重編程概念技術方法初步建立起來,每一步科研探索之路都為他取得成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9年,鄧宏魁利用CRISPR-Cas9技術編輯CCR5基因,成功治療一名HIV和白血病患者。這項研究使他成為《自然》年度人物中唯一的中國學者。
2024年鄧宏魁因開創了利用化學方法將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干細胞,改變細胞命運和狀態方面的杰出工作獲得了未來科學大獎三項獎項之一“生命科學獎”。
像“魔術師”一般的鄧宏魁與干細胞攜手走過十幾年,始終圍繞著“生命”這一宏大的話題,進行著細致而具體的研究工作。他選擇了“生長”作為自己科研的基點,這源于他對生命、對活力本真的熱愛與追求。鄧宏魁的科研人生不僅是一段傳奇,更是對生命無限可能的深刻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