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高度重視,我國學前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同時,教師隊伍不穩定、小學化傾向、保教質量不高等問題在各地區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在教研方面,存在教研意識淡薄、教研機制不健全、教研無專人負責、教研形式單一等問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完善學前教育教研體系,充實教研隊伍,落實教研指導責任區制度,加強園本教研、區域教研。在此指導思想下,筆者展開了對區域內幼兒園教研工作開展現狀及對策的課題研究及實踐探索,通過對南鄭區幼兒園教研工作開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的研究,提出區域內幼兒園教研工作開展的對策和途徑,以期能促進區域內幼兒園教研水平和保教質量的整體提升。
一、幼兒園教研工作開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國內研究綜述
研究發現,幼兒園教研工作中存在教研內容流于形式、活動方式單一、缺乏創新,大多是組織教師學文件、學理論等,很少落實到教師的工作實際和心理需求;在教研活動中通常采用集中學習的方式,教師處于被支配和被動接受的地位,導致教師參與教研的興趣和愿望不夠強烈和積極,研究力度不夠,信息技術手段應用較少,等等。從所檢索到的有關“幼兒園教研工作中存在問題”的文獻中發現,研究者都普遍認為幼兒園教研工作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從問題的屬性來看,既有認知問題,又有實踐問題;既有制度問題,又有技術層面的問題;既有客觀的問題,又有主觀的問題。此外,研究者對教研問題的總結都局限于自己所在的幼兒園,缺少跨園的研究與探索,研究的空間和范圍相對較小。
(二)南鄭區幼兒園教研工作現狀及主要問題
1.現狀
一是一半以上幼兒園能夠將教研納入日常工作體系中,但多以教研組教研的方式為主,大部分幼兒園的教研頻次達到了一周一次或者兩周一次,形成了諸如“專題研究”“教研組教研”和“隨機教研”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是大多數幼兒園教師已經認識到教研的重要性,園內教研主要由骨干教師引領,其他教師參與為主。但教研主題不夠聚焦,廣度、深度及系統性有待進一步優化。
2.問題
一是不同地域、不同類別幼兒園的教研差異性較大,需要有效、有力地進行規范和引領。城鄉幼兒園在教研水平、教師專業能力、教育資源獲取、鄉鎮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穩定性等方面存在問題,極大地影響了教研質量。
二是缺乏良好教研機制,大部分幼兒園沒有專人負責教研,保教主任兼管教研的現象比較普遍,有教師發展中心和專門教研機構的幼兒園很少,教師教研意識不強、領導對教研的重視程度不夠。
三是在教研開展中,教研方式單一,以“訓”代研、以“會”代研較為普遍。園本教研主題不聚焦,問題意識不強,碎片化教研居多,教研深度不夠,關注了教師的“教”但忽視了幼兒的“學” 等問題比較明顯。
四是課題研究是南鄭區幼兒園教研中的“短板”,大部分幼兒園對“課題研究”缺乏正確認識。
二、提高南鄭區幼兒園教研工作的對策及有效途徑
(一)區域內統籌規劃,以引領促提升
聚焦教研隊伍建設、課程實施、教研教改、保教管理等關鍵因素,制定區域內幼兒園教研中長期發展規劃,科學引領。例如,可聚焦“課程”這一關鍵詞,以“走進課程—構建課程—探索課程”的思路制定3—5年規劃,以課程建設促內涵發展;同時,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分步驟逐年確定區域內幼兒園年度教研大主題和重點內容。例如,前年南鄭區以“基于領域教學知識的幼兒園健康活動實踐研究”為主題,去年以“基于領域教學知識的幼兒園語言活動實踐研究”為主題,逐年解決教師對五大領域核心經驗不清楚的問題。規劃過程中要抬頭看路,要結合國家學前教育發展趨勢、國家相關文件要求及本區域的實際,制定出科學、適宜、可操作的整體規劃。
(二)完善教研體系,以共同體促發展
篩選優質園所作為學科基地和教研示范基地,結合區域實際,構建以區域教研部門為主導,以學前學科建設基地為龍頭、以各園為落腳點的“三級一體”區域教研大共同體;以學科基地為中心的教研共同體,學科基地設立行政負責人、學科負責人、核心引領團隊,形成制度,落實分工,劃分教研責任區;構建以鄉鎮中心幼兒園為中心的鄉鎮教研小共同體。各教研共同體根據區域實際制定“方向一致、進度自主”的教研共同體發展規劃。建立交流互訪、協同教研制度,相鄰地域基地手拉手協同發展,形成合力,根據各自教研工作開展的現狀與現有的教研條件,制定階段性目標和教研規劃,擬定相關的制度與規章,通過“方案共擬、模式共探、策略共商”的方式加強管理。以此來推動南鄭區學前教育的不斷前進和可持續發展。
(三)建設“兩支隊伍”,以專業強引領
加強“教研隊伍建設”,一是區域教研員隊伍建設,即縣(區)級及以上教研部門至少配備一名學前教育專職教研員,根據本區域實際再遴選若干兼職教研員,形成一支專兼職結合的高素質專業化學前教研隊伍;二是幼兒園教研隊伍建設:三個班以上的幼兒園要安排專人負責教研,六個班以上的幼兒園可設立教研部門或教師發展中心,配備專職教研人員,成立核心教研團隊,以培養教研骨干及中堅力量。
(四)實現“三個轉變”,換思路做教研工作
1.從研究教師的“教”轉變為研究幼兒的“學”
劉占蘭提出,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布后,“上課”不再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主要形式,在以“游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的理念下,重視環境、師幼互動、游戲等方面的教育價值,幼兒是學習者,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等理念的確定,對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研究教師的“教”,還要研究幼兒的“學” 。“教”的目的是為了幼兒更好地“學”。從“學”的角度思考教研,是新時代學前教研的必經之路。
2.從“大水漫灌”式教研轉變為“精準滴注”式教研,以問題為突破點精準教研
從區級層面往下,聚焦學前教育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如從“課程建設”“幼小銜接”“幼兒園保育質量評估”等方面開展學習活動、實踐活動及專項教研活動,實施重點突破;從教師、園所需求往上,聚焦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如“環境創設、材料投放、自主游戲、師幼互動”等方面的具體問題。根據不同幼兒園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
3.從以園領導為主體的教研轉變為以教師為主體的教研
注重“人人參與”。馮曉霞在其關于幼兒主體性的研究中提出,要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首先要讓教師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次要讓教師成為教研的主人。因此,她提出在教研的過程中,園領導要學會退位,提倡教師輪流主持教研工作,做到人人能夠參與。教研的主題應多關注一線教師的需求,力求形成真教研、活教研、樂教研的教研氛圍。
(五)創新教研工作方式,以過程促實效
1.立足實踐,行動教研
劉占蘭、沈心燕等在提高幼兒師資素質的專項研究中提出,教研活動的內容要與教師的工作實踐緊密結合,要探索以實踐為核心的教研方式。唯有通過實踐,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一方面可以采取入園調研與送教送培結合的“駐園教研”,提前調研幼兒園的需求,采用“送” “看” “聽” “查” “研”五步方式促進園所教研水平。一送示范課、專題輔導;二看環境創設、游戲材料及幼兒各項活動的開展;三聽幼兒的心聲,了解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困惑;四查保教常規、教研活動的開展資料;五研存在的問題及困惑,可以開展一次主題教研活動。另一方面通過組織研訓結合的片區教研、主題教研活動等,引導各幼兒園在實踐中優化園本教研,以行動促教研提升。注重引導教研前期的學習、問題的調研,中期的實踐和后期的反思提煉,探索深度教研。
2.聚焦問題,雙向教研
“1—3—N”自上而下,從縣區到學科基地、從學科基地到各幼兒園層層推進。聚焦學前教育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如從“課程建設”“幼小銜接”“幼兒園保育質量評估”等方面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專項培訓及專題教研活動等。視工作需要也可以以“1—3—N”“1—3”“N—3”等方式靈活開展;“N—3—1”是自下而上,從幼兒園到學科基地、再到區級推動。圍繞基層幼兒園教師的培訓、學習需求和發展實際、園本教研中的共性問題層層往上,搜集整理基層問題為上級教研部門總體把握和開展各項工作提供思路。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園所主持區級教研活動,鼓勵教師主持園本教研活動,引導教師真正成為教研的主人,力求形成真教研、活教研、樂教研的教研氛圍。
3. 分步推進,主題教研
結合區域實際確定年度教研大主題,分層次引領教師在五大領域、教研教改等方面穩步提高。例如,圍繞幼兒園五大領域核心經驗的學習,今年南鄭區的主題為“基于領域教學知識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實踐與研究”,在這個大主題下實施了四步走。第一步,由區教研室組織學前基地中心組成員確定主題,明確方向和目標; 第二步,由各學科基地、教研示范園確定子主題,然后進行孵化式研討、示范式展開; 第三步,在各優質園、中心園實施并推進; 第四步,全區“覆蓋式”開放教研。 主題教研分步推進,既能夠解決區域內幼兒園教研工作開展不系統、主題不聚焦、教研不深入等問題,又能夠步調一致,整個區域 “大方向一致、小進度自主”,解決區域內的共性問題,促進園所之間的資源共享和同研共進。
4.優案示范,分享教研
指導區域內幼兒園敢于面對日常保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專業引領、核心經驗、幼兒發展及教師成長等多個方面深度思考,扎實開展有深度的主題教研活動,并在實踐中形成教研案例。教研案例的基本模式可以包含教研的主題、問題的來源、教研的發起與準備、教研過程概述、教研方法的提煉、教研小結與反思。也可開展教研案例交流活動,以優案作為示范,指導薄弱園所開展教研,實現各園所博采眾長的同研共進。
5.教師主體,多元教研
多元教研氛圍主要體現在教研方法上,要給教師創設寬松的教研環境。例如,在開展主題教研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研訓結合”的方式讓教師邊研邊訓;在研訓結合的過程中采用體驗式教研,讓教師操作體驗或讓教師在快樂的游戲中交流分享;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可以現場請教師做主持人或采用游戲式“搶問題單”的方法,讓教師研并快樂著,研并成長著。同時,教研方式可以依據教研的內容靈活選擇。例如,可針對新生入園焦慮及升班適應等問題開展“隨機教研”;可針對家長會中出現的問題開展“家長會模擬式教研”;可針對“區域活動材料投放及指導策略”中的普遍性問題,以“小組研習”和“探究式分組教研”展開,每組梳理出區域活動中的多個問題,并找出中心問題作為主題展開教研。還可以在主題教研的過程中進行頭腦風暴,通過思維導圖呈現。教研形式靈活多樣,教研內容不斷拓展,有助于教師主動解決一日保教活動中實際存在的問題。
6.課題帶動,深度教研
從區級層面,以區域內教研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為課題,帶動區域教研水平的整體提升。例如,南鄭區依托省級課題《區域內幼兒園教研工作現狀及對策的實踐研究》的立項和研究,帶動南鄭區幼兒園的教研水平和課題研究工作,激發南鄭區大部分幼兒園通過課題研究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從幼兒園層面積極引導教師進行微課題研究,幫助教師發現真問題、聚焦小問題、形成課題并深入探究。教育主管部門要搭建平臺,做好課題相關過程的指導和培訓工作,促進園本微課題的研究。
7.專家引領,研訓學結合
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云端交流與線下研修相結合,專家引領與師徒結對相結合,以國培、省培、市區級培訓為契機,以各大網絡研修平臺為媒介,積極為教師創造學習觀摩的機會,主動將區內外資深幼教專家、學者“請進來”。從教育觀、兒童觀、課程觀等源頭著手,通過學習研修、示范觀摩、崗位練兵等系列研訓學結合的活動,引導園長從管理層面重視教研,引領教師關注專業學習及對專業知識的運用和實踐,關注幼兒的學習環境和健康成長,有效提升幼兒園教師隊伍綜合素養和園所教研水平,進而促進園所內涵式發展和南鄭區保教質量的整體提升。
本文為陜西省“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區域內幼兒園教研工作現狀及對策的實踐研究——以漢中市南鄭區為例》的研究實踐文章。課題立項號:SGH20Y0823,主持人:何娜。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南鄭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