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海洋教育,不僅能夠促進海洋教育課程的順利開展,還能滿足學生在知識方面的需求。因此,在海洋教育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在海洋教育課程設計中的優勢,并將其融入具體的海洋教育課程設計實踐中。本文針對當前海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結合信息技術優勢,提出了基于信息技術的海洋教育課程設計策略,以期能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海洋教育;課程設計;教學策略
一、引言
海洋教育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能夠使學生了解海洋知識、掌握海洋技能、增強海洋意識。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國家對海洋領域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學生對海洋知識的興趣也隨之增長。在這種形勢下,海洋教育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也逐漸意識到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海洋教育課程設計的重要性。面對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新趨勢,教師必須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對信息技術在海洋教育課程設計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和探討,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通過分析信息技術在海洋教育課程設計中的應用優勢,促進信息技術與海洋教育課程設計的深度融合,進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二、概念界定
海洋教育是指通過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和利用,培養人們熱愛海洋、保護海洋的意識,培養人們對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從而促進海洋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在我國,海洋教育主要指的是對學生進行海洋意識教育,即通過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的海洋事業發展情況,培養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其中,海洋教育課程是實現海洋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
海洋教育是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支撐,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海洋強國”的重要手段。
在我國,中小學教育中的海洋教育課程是以海洋為載體,以海洋文化為核心內容,通過海洋知識、海洋意識和海洋精神的學習,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海洋觀,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增強民族自豪感。
中小學教育中的海洋教育課程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通過海洋觀和文化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海域廣闊、資源豐富、物產富饒的地理環境,知道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二是通過海洋觀和文化知識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近海海域的范圍、海域特點以及我國領海和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管轄海域的范圍及特征;三是通過海洋觀和文化知識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近海海域資源開發利用現狀、保護措施及相關政策。
三、課程設計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海洋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加強學生的海洋意識和海洋素質培養顯得尤為重要,而海洋教育課程設計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課程設計不僅涉及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還包括將這些內容以有效的教學手段呈現出來。因此,為了提高海洋教育課程設計的質量,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對其海洋意識和海洋素質的培養。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以講授為主,但這種教學方式過于單調,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則能夠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來展現豐富多彩的海洋內容和海洋環境。例如,在講解“我國管轄海域面積最大”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展示。這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加強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網絡資源對學生進行在線指導,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和技能,還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
效率。
四、我國海洋教育課程設計存在的問題
雖然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以國家海洋戰略為核心,以地方海洋發展規劃為依托的海洋教育體系,但我國海洋教育課程設計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首先,課程內容設置過于單一,缺乏趣味性、實踐性。其次,學生缺少實踐機會,導致他們無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第三,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時間。第四,教師缺少系統培訓。當前我國海洋教育課程設計中,教師以課堂理論知識教學為主,無法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和指導。最后,沒有對學生群體進行分類。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應結合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
教學。
五、信息技術在海洋教育中的優勢
(一)促進海洋教育課程的順利開展
在海洋教育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內容的呈現、學生學習效果的監測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首先,在教學內容的呈現上,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海洋教育課程,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主動性,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其次,在學習效果監測方面,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追蹤學生的學習成效。通過記錄與反饋學生在海洋知識掌握和實踐應用中遇到的問題,并結合教師專業知識進行分析,確保海洋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能滿足學生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需求。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以及反饋的持續記錄與分析,能夠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
(二)為海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平臺
在信息化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顯著提升,他們能夠更輕松地理解海洋知識。同時,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如視頻、動畫、圖片等,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獲得知識。例如,在講解“海底生物多樣性”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有關海底生物多樣性的視頻,通過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各種海洋生物和環境變化,從而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海底生物的多樣性,對海洋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此外,信息技術還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講解“海洋環境污染”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海洋污染帶來的危害,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六、基于信息技術的海洋教育課程設計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前提。在海洋教育中,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如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課程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展示出各種海洋生物,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使其對海洋環境有更深入的認識。再如,在“海洋災害防范”課程中,教師可將生活中的地震、臺風、海嘯等自然災害展示給學生看,并通過多媒體技術將其模擬成真實場景。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對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災害進行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防災意識。通過上述方式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學習海洋知識,進而提升海洋教育效果。同時還可使學生感受到海洋環境的重要性,加深對海洋知識的認識與
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資源整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在各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如:網絡資源、教育資源等。在海洋教育課程設計中,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資源整合,以保證海洋教育的全面性、系統性。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對課程設計進行整合,利用信息技術將海洋知識呈現出來,讓學生對海洋知識有全面的認識。同時,教師可通過網絡資源、圖書資料等途徑獲取相關海洋知識,豐富自己的海洋知識體系。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出海洋教育專題課程,利用信息技術將相關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并在網絡上發布,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利用網絡平臺發布相關文章、視頻、圖片等學習材料,供學生學習參考。同時教師還可通過網絡平臺與學生互動交流。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一些經典的海洋教育視頻放到網絡上,供學生自主學習與討論。此外教師還可將一些海洋教育論壇放到網上供學生自由下載并學習。總之,信息技術為海洋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機會,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海洋教育教學中,教師只能通過一張嘴進行教學,這使得教師的講解過于單調、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教師可以將相關海洋知識通過多媒體教學進行展現,使海洋知識更加形象、生動,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
例如:教師在進行“海洋文化與科技”一課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海洋文化知識,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一些海洋文化與科技相結合的圖片、視頻等,使學生能夠通過圖片、視頻等了解到中國的海洋科技發展狀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進行“海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我國近年來在海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的成就進行展示,讓學生通過圖片、視頻等了解到我國海洋環境保護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我國海洋環境保護的認識。
(四)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海洋意識
實踐活動是海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洋教育課程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在海洋教育課程設計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特點開展實踐活動。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海洋保護與環境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到海洋公園參觀、宣傳、發放宣傳冊等方式,使學生認識到保護海洋環境的重要性。另外,還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到學校周邊的海灘、公園進行調研活動。在調研過程中,通過講解環保知識、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當地居民對海洋保護的態度與認知情況。最后,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交流活動,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通過上述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學生的海洋環保意識以及海洋保護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評價模式,提升海洋教育課程的實效性
在海洋教育課程中,學生通過海洋知識的學習,不僅要了解我國的海洋資源,還應了解我國在海洋資源方面所做出的貢獻。因此,在開展海洋教育課程時,要注重對學生評價模式的優化。
首先,教師在設計評價內容時,應將學生在海洋知識學習中的表現納入到評價標準中來。例如:教師可以以學生回答問題、參與課堂討論等形式,來對學生海洋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價,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后,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
七、結束語
海洋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是中小學海洋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培養學生的海洋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基于信息技術的海洋教育課程設計策略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對海洋知識和意識的掌握為主要目標,以信息技術為媒介,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以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需求。該策略還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海洋教育教學水平。當然,海洋教育課程設計策略是一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在實踐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需要不斷地修正和改進。同時,由于我國在海洋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在實踐中所存在的問題也需要及時進行分析和解決。
作者單位:紀娟 青島市城陽區第三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1]趙建永.基于信息技術的海洋教育課程設計策略分析[J].教師,2021(22):64-65.
[2]馬仁鋒,周小靖.國民素養視角海洋經濟知識體系及其教育實施策略[J].航海教育研究,2020,37(3):49-54+59.
[3]季托,武波.從“海洋教育”到“海洋教育學”[J]. 浙江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9,36(6):62-68.
[4]李永艷.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20.
[5]周凡.中小學海洋教育課程的教師合作設計研究——以青島市為例[D].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6.
[6]解梅.基于ISM模型的中小學海洋教育網絡課程設計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8.
[7]劉曉燕.基于海洋意識教育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設計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0.
[8]幸瀬.基于STEAM的小學海洋課程設計[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