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討了區塊鏈特別是智能合約在內部審計中的應用。智能合約通過條件觸發、權限控制和自動化執行,能夠有效提升內部審計透明度,優化責任劃分,確保審計流程的規范化管理,避免人為干預和舞弊。尤其是在企業級私有鏈和Unipass技術的支持下,智能合約不僅能實現內部審計過程的實時追蹤和權限約束,還能確保內部審計結果的公正性和透明性,杜絕“走過場”現象,提升內部審計質量。
一、引言
內部審計在推動組織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職責履行評估體系的完善,以及協調國家審計、社會審計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內部審計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常見問題包括執行力度不足、責任劃分不清、審計流程不完善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內部審計的有效性,還可能導致審計發現的風險無法得到及時處置和預警,阻礙組織的治理與合規建設。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區塊鏈因其獨特的鏈式結構設計,逐漸被視為解決內部審計瓶頸的重要工具。區塊鏈以其數據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等特點,為審計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在內部審計領域,區塊鏈的應用能夠顯著提升審計透明度,優化責任劃分,并完善審計流程管理,從而推動審計治理體系的智能化與規范化。尤其是以太坊的出現,將區塊鏈帶入智能合約時代。智能合約能夠承擔多重角色,包括審計流程的自動執行者、數據的驗證者,以及責任落實的監督者。其特點是通過智能合約的預編程規則,確保審計過程中的關鍵節點和業務流程得到實時監控,并在觸發預設條件時自動生成審計報告或預警信息。同時,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確保了審計數據的高度可信,審計人員或第三方機構可以通過區塊鏈瀏覽器對審計記錄進行溯源和驗證,確保審計的公正性與透明性。
二、當前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國的內部審計事業雖已取得顯著成效,但隨著技術進步和企業轉型的需求,內部審計工作中暴露出的諸多問題亟待解決。首先,審計執行力度薄弱,部分審計人員可能面臨被腐蝕的風險,與業務部門形成舞弊行為,進而影響企業的合規性和聲譽。舞弊行為往往源自機會、壓力和借口三要素的共振,內部審計人員可能受到外部利益相關者和內部領導的壓力,從而滋生舞弊行為;其次,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在實踐中難以保障,部分員工兼任行政職責,導致責任劃分不清,監督職能混亂,審計工作流于形式,失去應有的獨立性與公正性;最后,內部審計流程的不健全和過程不規范也限制了其效能,如工作底稿不完整、隨意開展審計活動等。
1.執行力度薄弱,存在被腐蝕風險
內部控制是企業確保合規經營、提升管理效率和防范風險的核心手段,其有效性對于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然而,審計執行力度不足以及審計人員面臨的腐蝕風險,成為制約內部審計發揮作用的關鍵問題之一。
首先,“機會”是舞弊行為發生的基礎條件,審計人員在工作中可能接觸到客戶、供應商等利益相關者,這些利益相關者可能通過賄賂或私下交易提供舞弊的機會。審計人員在執行工作時,接觸到的業務信息,如資金流動、采購交易等,也為他們利用職務之便進行舞弊提供了機會;其次,審計人員面臨的“壓力”是促使舞弊行為發生的重要誘因。審計人員不僅要應對工作壓力,還可能受到來自內部的組織和人際壓力;最后,“借口”作為第三個要素,常為審計人員的舞弊行為提供心理合理化的依據。當面臨機會和壓力時,審計人員往往會通過自我合理化的方式為自己的不當行為尋找借口。例如,他們可能將違規行為歸因于上級的指示,認為是“不得已而為之”,或將其視為“工作中的妥協”。這種自我合理化過程進一步削弱了他們對職業道德和獨立性的堅守,為舞弊行為提供了心理上的安慰。
2.責任不明確,監督職能混亂
獨立性是內部審計的核心要素和靈魂,只有在確保審計工作具有高度獨立性的前提下,審計職能才能夠客觀公正地發揮其監督、評價和鑒證的作用。作為企業治理的一項重要機制,內部審計部門承擔著對組織經濟業務、內部控制制度以及管理職能履行情況進行獨立評價的任務。然而,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常常受到內部權力結構、業務安排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其責任界定不明確,監督職能混亂,最終難以有效發揮應有的作用。
審計獨立性的削弱主要表現在內部審計人員的角色定位和職責兼任上。許多企業中,審計人員不僅負責審計工作,還兼任行政職務,甚至參與核心業務決策,這嚴重侵蝕了審計的獨立性,影響了審計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審計人員若兼管與其審查相關的職責,可能會產生利益沖突,導致其在審計過程中包庇違規行為或提供不實報告,進而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此外,責任劃分不明確也會導致監督職能混亂。內部審計本應獨立監督企業的經濟活動,但職能交叉使審計人員不得不承擔超出其職責范圍的任務,難以保持獨立性,進一步削弱了審計的監督力度。這種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現象,導致審計工作流于形式,削弱了其監督價值,增加了企業的風險敞口。
3.內部審計流程不健全,過程不規范
內部審計作為現代企業治理體系中的三大審計之一,與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共同構成了全面監督體系,對企業內部控制、財務活動及風險管理等環節,承擔著獨立客觀監督和評價的職責。內部審計應當具備完備的審計流程,嚴格遵循既定的審計標準和指南。然而內部審計在執行過程中,往往存在諸多不規范的操作,使得其功能無法充分發揮,導致審計工作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履行其監督與提升企業管理的職責。
首先,內部審計工作的規范性問題突出。在實際操作中,許多企業的內部審計缺乏完整系統的審計工作底稿,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完全沒有底稿。這直接影響了審計工作的可追溯性和合規性。審計工作底稿是審計過程的記錄,是審計意見和結論的重要依據,缺少完整的底稿,意味著審計過程中的關鍵信息無法得到有效記錄,審計結果的公正性和客觀性也難以得到保障;其次,審計業務的隨意性大大削弱了審計的作用。在部分企業中,內部審計人員未能嚴格按照內部審計指南和規定的流程開展審計業務,審計過程缺乏標準化和一致性。審計活動隨意,審計人員的主觀判斷往往影響了審計結果的客觀性和可信度。
三、區塊鏈在內部審計中的探索
區塊鏈特別是智能合約在內部審計中,能夠通過條件觸發和自動預警,實現交易的毫秒級執行與實時記錄,避免了人為操作失誤或舞弊,提升了透明度。在業務溯源與責任壓實方面,智能合約通過權限控制,確保內部審計人員只能在規定范圍內操作,防止其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從而增強其獨立性與公正性。此外,智能合約還能通過邏輯判斷,規范審計流程,防止審計步驟被故意忽略,確保高質量的內部審計結果。
1.業務溯源、壓實責任
傳統的業務流程通常依賴人工操作和判斷,雖然在某些領域,自動化工具已經被廣泛應用,但其局限性依然顯著。例如,在采購流程中,部分數據收集任務已通過Python等編程語言實現了自動化,如采購價格的自動收集與匯總。然而,在實際決策階段,依然存在人為干預和判斷的空間。這種人為參與不可避免地引入了主觀性偏差,導致數據分析和決策的準確性下降,甚至為舞弊行為提供了可能。審計人員在處理復雜數據或決策過程中,可能出于自身利益、上級壓力或人情世故,進行不正當操作,從而影響審計的公正性。
智能合約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能夠規避人為干預,進一步提升流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智能合約是一種在區塊鏈上自動執行的程序,通過嵌入條件語句來設定觸發條件,自動化執行相應操作。這種分布式、自動化的特性,使得智能合約可以在不依賴人工操作的情況下,完成復雜的業務流程,確保流程的透明性與可靠性。以采購審計為例,在價格信息被收集和分析后,智能合約能夠根據設定的規則自動觸發警報,并將相關審計事件記錄在區塊鏈上。每次觸發的事件都生成唯一的哈希值,并記錄在鏈上,供內部審計人員或外部審計機構通過區塊鏈瀏覽器進行查詢。與傳統的手動預警和記錄相比,這種自動化系統極大減少了人為干預的空間,不僅提升了效率,還有效避免了團隊舞弊或個人隱瞞問題的情況。通過區塊鏈,所有的操作記錄和數據變得透明且永久可查,智能合約也能夠根據設定的條件實時發出預警,確保業務流程的合規性和透明度。
2.權責分明、監督有效
內部審計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地位愈加重要,然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內部審計往往面臨責任不明確、監督職能混亂的問題。這種現象不僅削弱了內部審計的監督效力,也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帶來了潛在風險。在此背景下,區塊鏈的引入為內部審計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在責任劃分、監督職能與權限管理方面,區塊鏈能夠為內部審計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企業可以利用區塊鏈構建私有鏈。該私有鏈應當包含企業所有的業務流程,并將內部審計部門作為獨立的模塊嵌入區塊鏈中,與業務流程實現有效分離。在傳統的審計模式下,審計人員可能兼任某些業務職能,導致其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這種角色重疊的現象,極大削弱了審計工作的獨立性,甚至可能為腐敗和舞弊行為提供便利。而通過區塊鏈的引入,內部審計部門可以完全獨立于業務流程運作之外,確保審計人員的職能和責任清晰劃分。在私有鏈中,所有業務流程的操作記錄、時間戳和審計活動將被精確記錄,并且這些記錄不可篡改。
企業級私有鏈為大型企業解決內部審計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但對于小微企業而言,直接構建企業級私有鏈可能會增加其運行成本,造成不必要的經濟負擔。私有鏈的開發和維護需要較高的技術投入。此外,區塊鏈網絡的運行和安全保障也需要一定的資源配置,這對于資源有限的小微企業來說,可能并不現實。因此,針對小微企業的需求,可以通過引入諸如Unipass等簡化版的區塊鏈解決方案來降低成本。
3.規范流程、提升質量
內部審計工作中,流程不規范常常導致“走過場”現象的發生,成為審計質量提升的重大阻礙。所謂“走過場”,是指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任務時,由于流程不嚴謹、缺乏逐步執行的控制機制,導致審計工作流于形式,無法深入探討問題根源,最終影響審計結果的客觀性與公正性。這種現象削弱了審計的監督作用,甚至可能為企業經營活動埋下潛在風險。因此,過程不規范問題成為內部審計工作中的短板,亟須改進。
在內部審計過程中,規范化操作至關重要。審計工作不僅僅是對企業財務、管理、運營等方面的審查,更是一項復雜系統的過程。從審計計劃的制定、審計實施到審計報告的形成,每一個環節都要求審計人員嚴格按照內部審計指引進行操作。審計指引是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重要參考標準,確保審計工作的系統性和流程化。審計人員在工作中未能完全遵循指引,跳過步驟或遺漏環節,都會對審計結果的全面性和準確性造成負面影響。因此,規范化流程管理不僅能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還能確保審計結論的客觀性與可信度。
通過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區塊鏈公共地址進行溯源,智能合約能夠實時追蹤審計進展,了解審計工作已經進行到哪個階段。區塊鏈的分布式和不可篡改性,使得每個操作步驟都能夠透明化地展示在鏈上,確保審計人員的行為有跡可循,任何違規行為都無法逃避審計記錄的監督。更為重要的是,智能合約可以根據既定規則設立逐級檢查的機制,確保審計工作按部就班。
結語:
本文在分析了現有內部審計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區塊鏈智能合約的解決措施,旨在為壓實內部審計責任,完善內部審計流程,促進內部審計規范化發展提供新思路。同時,也對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素養,特別是在使用區塊鏈方面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這是利用區塊鏈智能合約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難點之一。隨著我國內部審計事業的不斷發展,區塊鏈智能合約賦能內部審計將成為趨勢之一,其將推動內部審計事業邁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