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要富強,鄉村必振興。為了回應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深切期盼,推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進程,黨的十九大報告初次亮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大旗,明確指出解決“三農”問題是黨的工作的核心要點。在此基礎上,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數字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治理工具,在提升信息傳播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突破時空限制等方面的作用愈發重要。將數字技術廣泛運用于鄉村,能夠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促使鄉村發生根本性變革。
在數字治理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依靠數字技術,實現二者的深度融合。從可能性維度來看,黨和國家相繼出臺的一系列宏觀政策為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為其賦能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在國家政策支持方面,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宏觀政策、改革舉措,為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框定了邊界條件,明確了發展方向,提供了頂層支持。
黨的十九大以來,關于推進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各項政策逐一出臺。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實施數字鄉村戰略,逐步彌補城鄉數字鴻溝。2019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要求“著力發揮信息化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支撐作用”,進一步明確了數字鄉村戰略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2019年12月,農業農村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的《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提出要實現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精準化、管理服務智能化、鄉村治理數字化。
近年來,黨和國家對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4年3月,中央網信辦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開展第二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到2026年底,數字鄉村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數字鄉村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機遇。2024年9月,全國數字鄉村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要求“推進數字鄉村建設走深走實,加快以信息化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提出數字鄉村建設的“兩個基礎”“兩個關鍵”“兩大能力”“兩條底線”“兩個行動”,并進一步強調要堅持系統觀念,正確把握鄉村振興中的各種重大關系,抓好各項任務落實。以上這些政策的出臺和落地,為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提供了至關重要的頂層支持,推動數字技術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振興事業。
在技術支持方面,新一代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在鄉村振興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區塊鏈、物聯網、云計算等數字技術逐漸下沉到鄉村,正在加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農村產業、文化全面振興,推動農村治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首先,數字技術推動鄉村治理體系轉型升級。在鄉村管理服務業務方面,數字技術有效地實現了“管理服務”的變革,促進了鄉村管理服務業務從傳統流程向數字化管理服務體系的轉型。在鄉村數據治理工作方面,利用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可以開展鄉村治理的現狀分析、問題診斷,推動決策科學化和治理精細化。
其次,數字技術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一方面,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有效地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拓展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并培育了新的產業形態,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另一方面,數字技術激活鄉村地理環境,發掘鄉村文化要素,催生出“數字+特色種植”“數字+鄉村文旅”“數字+農村電商”等一系列新產業、新模式,逐漸成為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再次,數字技術推動鄉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一方面,數字技術的廣泛發展和應用有效促進了農民對數字技術的認識和了解,培育了農民的數字素養,有利于推動鄉村文化數字化建設。另一方面,運用三維掃描、數字存儲、虛擬現實等技術對鄉村文化產品進行數字化處理,能夠有效提高鄉村文化保護水平,延續鄉村文化根脈。
最后,數字技術助力鄉村生態建設。一方面,衛星、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鄉村生態環境的監測能力,為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提供科學依據。另一方面,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對鄉村生態環境的各種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為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理方式提供決策支持。
發展數字技術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數字技術能夠推動鄉村產業、治理、文化、生態等全面振興,為鄉村振興持續注入發展動力,推動鄉村走向繁榮。目前,在國家政策和新一代數字技術的雙重推動下,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得以實現,并取得顯著成就。同時,數字技術的應用在鄉村振興中仍具有巨大潛力,要進一步利用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