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能力。本文從運算能力的特點出發,分析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算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探討運算能力培養的意義,并提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研究表明,通過深化算理理解、創新教學方法、培養良好習慣等多種策略的綜合運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促進數學思維和能力的全面發展。
運算能力是數學學科最基礎也最關鍵的能力之一,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工具。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形成的運算思維方式和解題習慣將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深遠影響。在核心素養的視域下,運算能力的培養不僅限于準確計算的層面,更要注重算理理解、思維發展和實踐應用。當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是廣大一線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深入研究運算能力的培養策略,對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實際教學中,許多學生對數學運算缺乏學習興趣,主要表現為被動應付運算練習、缺乏主動探索算理的意識。這種狀況的形成與傳統的機械訓練模式有關,過分強調練習的數量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和認知需求,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部分學生在運算過程中過度依賴記憶和套用公式,對運算原理和算法本質缺乏深入理解。這種表面化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生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一旦遇到變式題目就無所適從。此外,教師在教學中也往往重視結果而輕視過程,沒有充分重視對算理的挖掘和闡釋。
學生在運算中普遍存在思維定式,習慣于按照固定思路解題,缺乏靈活思考和多角度分析問題的意識。這種思維方式的僵化不僅影響了運算效率,也制約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在遇到“簡便計算”時,許多學生往往按部就班地套用公式,而沒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優算法。
運算能力的培養過程是一個綜合性的思維訓練過程。在運算中,學生需要進行信息提取、邏輯分析、方法選擇等多維度的思維活動。這種持續的思維訓練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更能培養其抽象思維、邏輯推理和創新思維能力,為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思維基礎。
通過運算能力的培養,學生可以逐步形成系統的數學學習方法。從理解問題到選擇策略,從執行運算到驗證結果,這一完整的過程訓練有助于學生形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思維習慣。這些方法和習慣不僅適用于數學學習,也能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
運算能力的培養最終是要服務于實踐應用。通過創設貼近生活的運算情境,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運算本質的理解,也能培養其將數學知識運用于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形成持久的學習動力。
1.以具體情境闡明算理
教師應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具體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運算的本質含義。例如,在教學分數乘法時,可以通過長方形分割的直觀模型,讓學生理解“2/3×1/5”表示將2/3再平均分成5份所得到的1份,從而深刻理解分數乘法的算理。
2.強化算理與算法的聯系
引導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歸納算法,使算法的形成建立在對算理深刻理解的基礎之上。教師要注重展示運算過程中的思維過程,幫助學生建立算理與算法之間的內在聯系。
1.實施游戲化教學
將運算練習融入趣味游戲中,通過競賽、闖關等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例如,可以設計“數學接力賽”“巧算大比拼”等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練習運算。
2.開展探究性學習
設計開放性的運算問題,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運算規律。例如,在教學“簡便計算”時,可以讓學生嘗試不同的計算方法,并比較各種方法的優劣,培養其靈活思考的能力。
1.培養良好的運算習慣
強調書寫工整、數位對齊等基本要求,幫助學生養成規范的運算習慣。同時,要培養學生認真審題、仔細檢查的習慣,減少不必要的錯誤。
2.重視驗算意識培養
教導學生掌握多種驗算方法,培養其對運算結果的檢驗意識。通過估算、逆運算等方式,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并糾正運算錯誤。
1.設計實踐性任務
結合生活實際設計運算任務,如購物計算、數據統計等,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運用運算知識。
2.開展綜合性練習
設計多樣化的運算練習,包括口算、筆算、估算等不同形式,全面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同時要注意練習的梯度,循序漸進地提高難度。
運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通過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幫助學生建立扎實的運算基礎。在具體實踐中,教師應注重算理理解、創新教學方法、培養良好習慣,同時要將運算學習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不斷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思維品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全面發展,為其未來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解放路第二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