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父親名叫李通全,生于1938年,是千千萬萬名農村教書匠中的一員,1958年開始教書,2002年退休,從教44年。回顧父親對我的教育和影響,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自信心的培養(yǎng)。
1994年春,我從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轉學到我們縣里的重點中學——江蘇省板浦中學就讀。本來在農村中學成績也就中等,基礎非常薄弱,到了重點中學之后,第一次月考就毫無懸念地在班級墊底、年級倒數(shù)。一時間,轉入重點中學的興奮感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極度自卑,毫無信心。
父親知道這個情況后,倒了三趟車來學校看我,安慰我,鼓勵我,臨走時還不經意地提了一句:我看政治這門課談不上什么基礎,大家都一樣,多背一背,最起碼這門課的成績排名有可能會靠前。
于是我開始嘗試著多背政治。在隨后的第二次月考中,政治還真考取了班級第一名,被政治老師大大地表揚了一番。盡管不是主科,但班級墊底的人能以單科第一的身份得到老師的表揚,那種心理滿足感至今想起來仍然記憶猶新。自信心的火苗一旦被點燃,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后,我采取了揚長避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先從最容易入手的歷史、地理、政治這些文科科目入手,確保文科領先;化學這個初三新開的科目一步不落,不留漏洞;數(shù)學、物理這兩門難度較大,逐步彌補基礎。引燃的信心,加上科學的方法和執(zhí)著的堅持,在中考時我竟然神奇般地以年級前六十名的好成績考入本校高中部。轉學后一年多時間發(fā)生在我身上的蛻變,讓家里所有親戚都感到不可思議。
2
時間如白駒過隙。如今,我的大兒子已經上初一了,在對他進行教育時,我也是把信心的培養(yǎng)放在了首位。
記得2020年9月,我的大兒子剛升入小學三年級。在此之前的兩年,因為生二胎,忙于照顧小寶,對大兒子的學習疏于引導,他的成績在班級也就一直不溫不火——這讓學生時代長期頭戴“學霸”頭銜的孩子媽媽頗為不習慣。
那時,新學期剛開學,我與兒子溝通:“這學期咱們定個小目標,這個學期末爭取追上你們班的兩個小學霸,怎么樣?”兒子連用兩個反問句:“那怎么可能呢?我怎么能考得過他們呢?”兒子的回答讓我很失望,這種失望不是源于成績本身,而是源于他的那種毫無信心、“我就不如人”的心態(tài)。
我告訴兒子:課堂上,務必專心聽講,學校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內容是最重要的,這些內容聽懂吃透了,就已經超越了80%的同學;如果校內課堂抓不牢,而去依賴課外學習,無異于丟了西瓜撿芝麻。空洞的說教作用并不大,于是我拿兒子比較擅長的數(shù)學入手,爭取讓兒子在數(shù)學這門學科上率先取得突破,并以此來扭轉信心不足的局面。
我結合他們校內的內容,本著“知識同步,思維升階”的原則,深挖校內已學過的知識點,每周利用周末時間與他一起探討一個小專題,題目數(shù)量也不多,一般每次也就6道題左右。此舉既幫助他提升對數(shù)學的興趣,也促進親子感情的提升。
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在2020年秋季學期的期中考試之前,我明顯感覺到兒子數(shù)學進步了。考前我向孩子媽媽夸口:這次數(shù)學期中考試,兒子正常應該能進入班級單科前三名。實際成績出來的時候,雖然沒有達到我夸口的“數(shù)學單科前三”的水平,但縱向比較,兒子確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也趁熱打鐵,及時對他進行鼓勵和表揚。那時,他的信心初顯。
那次期中考試過后,我們繼續(xù)堅持“校內課堂專心聽、周末親子共同探討一個微專題”的方式學習數(shù)學,到了期末考試的時候,兒子數(shù)學考了滿分。原來,只要方法得當,努力到位,是可以超越班級學霸的,兒子信心倍增。
信心一旦引燃,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此后,兒子不僅數(shù)學在班級保持領先,學習其他學科的內驅力也隨之提升,成績得到了大幅度進步,逐漸也成為同學們口中的“學霸”。而這一切,根本上都源于自信心的建立。
3
2024年9月,大兒子升入初中,面對新老師、新同學、新環(huán)境,兒子擁有尊重他人、相信自己、謙遜豁達的開放心態(tài),繼續(xù)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11月上旬,在校內期中教學質量檢測中,他取得了開門紅,也為后續(xù)的學習奠定了很好的自信心基礎。
11月10日,我?guī)е鴥蓚€孩子一起回連云港老家。當兒子告訴爺爺期中考試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時,爺爺露出了欣慰的表情。他曾經用在我身上的信心培養(yǎng)理念,被完美代際傳承了下來。
編輯"喬可可"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