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耳道異物是耳鼻喉科常見的急癥,成年人和兒童都會發生。通常是由于一些小物體,如豆類、果核、小玩具、蟲子等不慎進入外耳道引起的,這些異物可能導致耳痛、耳鳴、聽力下降等癥狀。在我們的生活中,怎樣避免外耳道異物的發生?一旦出現此類情況,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下面就對這些疑問一一進行解答。
外耳道異物最常見的病因 兒童多因好奇或者貪玩,將小珠、瓜子、豆類等各種小物體塞入外耳道;或昆蟲爬入或飛入外耳道內。成人多為挖耳或耳外傷時遺留小物體于外耳道,或者戶外活動時昆蟲等爬入或飛入外耳道。也有醫療操作,如耳部手術或者換藥時將紗條、棉球等異物遺留于外耳道,但這種情況較為少見。
外耳道異物的類型 ①動物類異物:主要包括一些可能進入耳道的小動物,如蚊子、蟑螂、飛蛾、螞蟻、蜈蚣等,這些動物通常在夜間活動,可能會在人們睡眠時飛入或爬入外耳道。②植物類異物:主要包括谷類、豆類、小果核等,通常是由于兒童玩耍時不慎將異物塞入耳朵或成人在勞作時不慎掉入外耳道。③非生物類異物:其種類繁多,包括小石塊、沙粒、鐵屑、木屑、棉簽、紙團等。
外耳道異物的表現 外耳道異物的臨床表現因異物的大小、形狀、位置、種類不同而存在差異。很小且是非生物性的異物可以長期存留于外耳道而無任何癥狀;較大的異物可引起耳痛、耳鳴、聽力下降、反射性咳嗽等。兒童外耳道異物開始不容易發現,常因繼發感染或疼痛時患兒哭鬧,或常用手抓撓耳部才引起家長的注意。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活昆蟲等動物性異物可在外耳道內爬行,引起劇烈的耳痛和耳鳴,使人驚恐不安,甚至出血或損傷鼓膜,引起鼓膜穿孔。②豆類等吸水性、植物性異物會遇水膨脹,阻塞外耳道,壓迫外耳道或引起局部炎癥,造成耳內脹痛、耳痛及聽力減退,位置越深,癥狀愈明顯。③棉簽、鉛筆尖、樹枝和發夾等銳利堅硬的非生物性異物容易穿透鼓膜,引起疼痛、眩暈、耳朵流膿,甚至聽力下降、面癱;有些異物還可能引起反射性咳嗽。
外耳道異物的緊急處理 外耳道異物多為瞬間發生,很多人會因此感到驚恐煩躁,有明顯的不適,會選擇使用棉簽、發卡或是掏耳設備欲將異物掏出。但是需要注意,外耳道異物可不是單純掏耳朵那么簡單,不當的處理很可能將異物推向深處,傷及耳道及鼓膜,加重病情或者引發外耳道發炎甚至耳聾。正確的方法是:如果是非動物性的異物,可以嘗試將進異物的耳朵偏向低處,單腿跳幾次,將異物跳出來;如未將異物跳出,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如無條件及時就診,需要及時做出正確的急救措施。①遇到活昆蟲等動物性異物,首先切勿驚慌喊叫,避免蟲子受到驚擾進入外耳道深部。若為蚊子、飛蛾等趨光性的昆蟲,可以利用昆蟲的向光性,在暗處用燈光或手電筒照射耳朵,引誘其飛出;還可用嬰兒油、植物油等滴入耳內,等待幾分鐘,使昆蟲活力下降、窒息死亡,把頭歪向進入異物的一側耳朵,昆蟲會隨油一起流出外耳道;若流不出來,再用棉簽蘸出或者用鑷子取出,以免發生感染。②豆類等植物性吸水性異物不能用水沖,也不要往外耳道滴油,以免豆類等植物性吸水性異物遇水膨脹,加重癥狀,更難取出;可以選一根同耳孔大小一致的細管,插入耳道后,用嘴用力往外吸,或者用95%的酒精滴入外耳道,使異物收縮變小,然后歪頭,有異物的那側耳朵向下,異物會自動滾出,也可單腿跳幾下,幫助異物滾出。③對棉簽、鉛筆尖、樹枝和發夾等銳利堅硬的異物損傷外耳道時,不要亂涂藥物,特別是不要用有顏色的藥水涂抹,因為帶顏色的藥水會影響就醫時醫生對病情變化的判斷。④如果異物為鐵質小東西,可將磁鐵放在耳道口,利用磁鐵的磁性將異物吸出。
出現下列情況應及時就醫 確認有外耳道異物、懷疑有外耳道異物或出現耳內不適感時,有就醫條件的患者須及時到耳鼻咽喉科門急診就診;異物入耳后,自己嘗試取出失敗者,也應及時去醫院請醫生取出;若異物自行取出后耳部仍有明顯的不適,如出現耳痛或流膿,多為異物操作損傷外耳道或鼓膜并繼發感染所致,應立即就醫。
外耳道異物的日常預防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居室環境的除蟲滅蟲,不要和寵物同睡,以防寵物身上有小蟲子進入耳道;在昆蟲較多的野外環境工作時,要加強工作防護,穿戴必要的裝備,保護好身體的暴露部位;進入野外活動時要注意驅蟲,可以噴一些防蟲劑,休息時配備必要的帳篷或者蚊帳;加強對兒童的教育,告誡其不要將小物件塞于耳道內玩耍,告知其危害性,以警示教育;一旦出現外耳道異物,家長盡量不要輕易嘗試自行為兒童取出異物,應及時就醫并予以安慰,以免加重兒童的緊張、恐懼情緒;同時,在就醫過程中要保持兒童的情緒穩定,盡量讓進異物的耳朵朝下,避免隨著兒童的哭鬧和搖頭使異物進入耳道的更深部位。
成人要糾正不良的掏耳習慣,感覺耳內有耵聹引起不適時,最好不要自行用鑷子、耳勺或是棉簽伸入耳道內掏耳。實際上,耵聹有保護外耳道、阻擋異物進入、抑制細菌滋生、防止耳內感染等作用;少量屑狀耵聹,隨運動震動和下頜的運動會自行排出。當耳道內存有大量耵聹引起不適時,建議到正規醫院就診,醫生會根據情況取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