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為篩選出適合陜西關中地區種植的平菇菌株,對引進的4個平菇菌株和當地主栽平菇品種615進行栽培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菌株650在PDA培養基上生長速率最快,供試菌株兩兩之間均有拮抗現象產生,其中菌株650、K3和ZY-8間拮抗線明顯;菌株615和ZY-8出菇及采收時間較其他菌株早,且產量和生物轉化率較高,菌株ZY-8產量最高。綜合分析,菌株ZY-8適合在陜西關中地區推廣種植。
關鍵詞" "平菇;菌株;培養基;生長速率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又名白香菇[1]、糙皮側耳[2],屬于側耳屬真菌[3],其肉質肥厚且營養豐富,適應環境能力強,在世界范圍內分布廣泛[4-6],是主要食用菌之一[7]。
陜西咸陽地處關中平原,氣候宜人,交通便利,食用菌產業發展迅猛,其中平菇產業在當地最為突出[8],一些縣區將其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近年來,咸陽引進了大量的平菇菌種,但由于氣候及栽培模式的差異,低產、劣質現象頻繁發生,加上目前生產中平菇品種栽培不規范導致菌種退化嚴重、生產效益不佳,急需篩選出適合當地推廣種植的平菇品種。以引進的4個平菇品種和當地主栽品種615為研究對象,測定各品種菌絲生長速率,觀察菌株間拮抗線、農藝性狀等相關指標,篩選出適合陜西關中地區種植的優良平菇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供試菌種及來源見表1。
1.2" "培養基" "母種:綜合PDA培養基,培養基配置方法參考張姣[9];原種及栽培種:原種及栽培種配方相同,配方占比參考舒斌[10]。
1.3" "試驗方法
1.3.1nbsp; "菌絲生長速率試驗" "供試菌株轉接至PDA平板培養基活化,待即將長滿平板后,使用7 mm打孔器對菌落打孔,并將其轉移至另一平板培養基上,置于26 ℃培養箱中培養,采用十字劃線法[11]每隔4 d畫1次線,第8 d測定菌絲生長速率。
菌絲生長速率(mm/d)=(第8 d菌落直徑-第4 d菌落直徑)/時間
1.3.2" "生理特性試驗" "平板培養基上菌絲長滿后,用直徑7 mm的打孔器打孔,將供試菌株接種于同一PDA平板上,待菌株間兩兩接觸后繼續培養一段時間,觀測各菌株間拮抗線,根據拮抗線等級分為 “+++(拮抗明顯)”“++(拮抗一般)”“+(拮抗較弱)”“-(無拮抗)”,根據拮抗程度判斷各菌株間親緣關系。
1.3.3" "栽培試驗" "栽培時間:2024年5月6日;栽培方法:采用常規熟料袋栽方式,栽培袋規格250 mm×450 mm,每袋裝濕料2.3 kg,每個試驗重復30袋。菌絲體及子實體培養條件參考郭軍濤[12]的方法,待菌袋長滿后,通過早晚溫差刺激出菇,出菇后管理條件參考馬海濤[13]。測定指標及方法見表2。
1.4" "統計分析" "采用Excel2019、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菌株菌落特征及菌絲生長速率" "從圖1可知,供試菌株生長速率差異顯著,其中菌株650生長最快,菌絲生長速率為0.96 mm/d;菌株6228生長速率最小,為0.33 mm/d,和菌株615差異不顯著。
待長速最快的菌株即將長滿平板后,對5個菌株在同一時間拍照。由圖2可知。供試菌株菌落長勢差異顯著,菌株650長勢最好,氣生菌絲濃密,生長后期分泌黃褐色素,K3菌株次之,6228長勢較差,生長速率測定結果同菌落長勢基本一致。
2.2" "不同菌株生理特性" "由表3可知,供試菌株兩兩之間均有拮抗現象產生,其中菌株650、K3和ZY-8間拮抗線明顯,其他菌株間拮抗一般,表明這5個菌株間親緣關系較遠。
2.3" "不同菌株農藝性狀" "由表4可知,菌株615出菇時間最早,從接種至小菇蕾形成需30~33 d,ZY-8次之,需33~37 d,菌株K3出菇時間最晚,從接種至小菇蕾形成需45~48 d,表明菌株615和ZY-8在木屑栽培料中長速較快,且適合低溫季節種植;從采收時間看,菌株K3小菇蕾形成至可以采收需3~7 d,菌株615和ZY-8次之,需7~11 d,菌株6228最慢,需11~12 d;從轉潮期來看,供試菌株轉潮期15~20 d,其中菌株ZY-8和615轉潮期最短,均為15 d;子實體產量和生物轉化率測定結果表明,供試菌株產量差異顯著,其中菌株ZY-8產量和生物轉化率最高,單袋產量達1 095.8 g,生物轉化率為136%,菌株615次之,菌株6228產量和生物轉化率最低。由供試菌株出菇情況(圖3)可知,菌株615和ZY-8出菇情況較其他菌株好。
3" "結論與討論
優良的菌種是保證平菇高產的重要條件[14]。菌株650在PDA培養基上生長速率最快并且在生長后期分泌黃褐色素,菌株615、ZY-8和6228在PDA培養基上長勢較差,菌株615和ZY-8出菇時間較早且產量較高。因此,生長速率和產量之間并無明顯相關性,生產中選擇菌株時不能以長速這一單一指標進行選定,應結合生產數據綜合選擇。
拮抗試驗可用于區別擔子菌類菌株之間的親緣關系[15],通過觀察拮抗線可判斷菌株間親緣關系遠近。本試驗5個供試菌株間均有拮抗線產生,表明這5個菌株間均存在一定差異。
供試菌株中菌株615出菇時間和采收時間最早,ZY-8次之,菌株ZY-8和615轉潮期最短,ZY-8產量和生物轉化率最高。綜合考慮,菌株ZY-8適合在咸陽及類似地區推廣種植。
參考文獻
[1] 張鵬.閩南地區冬季適栽平菇菌株比較試驗[J].基層農技推廣,2024,12(2):45-49.
[2] 李星,王杰,諶金吾,等.玉米芯生料輕簡化栽培平菇技術[J].食用菌,2024,46(3):56-57.
[3] 龔鳳萍,竹瑋,王子良,等.平菇培養料發酵后熟化栽培技術開發與應用[J].中國食用菌,2024,43(2):62-67.
[4] 沈寧東,祁鶴興,朱莉華,等.西寧地區主要平菇菌株秋冬兩季農藝性狀和產量比較試驗[J].青??萍?,2024,31(1):51-55.
[5] 郭海增,魯欣欣,劉元棟,等.不同麩皮含量對平菇生長和品質質構的影響[J].北方園藝,2024(2):109-118.
[6] 陳慶澤,馮慧敏,蔡愛群,等.平菇、榆黃菇對農田土壤重金屬的修復試驗[J].北方園藝,2024(2):61-67.
[7] 高帥平,田廣瑞,李順峰,等.不同氣調保鮮對平菇貯藏品質和理化性質的影響[J].中國瓜菜,2024,37(4):79-86.
[8] 樊玉萍,程雪絨,雷懷玉,等.咸陽市食用菌產業現狀與發展思考[J].食用菌,2019,41(2):11-12.
[9] 張姣.黑木耳優良菌株選育及富硒栽培技術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1.
[10] 舒斌.黑木耳袋料栽培關鍵技術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1.
[11] 程爽爽,杜雙田,張姣,等.香菇9608與一株野生香菇單雙雜交及優良雜交菌株篩選[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0(5):57-65.
[12] 郭軍濤.平菇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24(7):28-29.
[13] 馬海濤,彭東,趙建選,等.玉米芯的不同處理方式對平菇生產的影響[J/OL].浙江農業科學,2024,65(8):1 810-1 813.
[14] 孫志朋,徐春方,范秋運,等.水熱裂解有機肥基質對平菇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農技服務,2024,41(4):29-31.
[15] 王洪秀,章爐軍,孫鵬,等.對92個茶樹菇菌株的遺傳多樣性分析和農藝性狀的評價[J].微生物學雜志,2024,44(2):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