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汪不波的河水,不像山泉那樣清澈,卻像家鄉(xiāng)人形容的那樣—米湯水,混合了些許泥土的氣息。水至清則無魚,如果沒有波浪,魚在水下游動,水面上可以看到一些涌動的波紋。
這條河的形狀像一條蜿蜒游走的龍,同學們卻親切地稱之為米湯河。
水面上還有一種叫水拖車的小動物,書上也叫賣油郎。我只有小時候在水面上見過,它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平常很少能見到它在水面上自由地劃來劃去。米湯河接受天然的雨水,很適合水拖車在這里安家。
水里有幾簇天然生長的蒲草,去年只有細細的幾根,經過一年,卻長得很茂密。那柔柔細長的葉片在微風里搖擺,細細的波紋簇擁著,增添了幾多詩意。在童年的記憶里,蒲草可以做成草墩呢!
小河岸邊的泥與水自然、和諧地相處。風來了,水波輕輕地親吻著岸邊的泥土,直到把泥土里的養(yǎng)分慢慢勸解到水里,供魚兒們自由自在地享用。螃蟹可以來打個洞,最近龍蝦又多了起來,它們喜歡在這里做巢穴。岸邊的野草和種子如果被雨水沖到了水里,也是魚蝦的天然美味。
水里的魚可真不少,有錦鯉,有鯽魚,有鯉魚。錦鯉是買來的,鯽魚是愛垂釣的老師從別處移過來的,鯉魚是本處土生土長的。站在橋上可以看到魚兒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學生下課的時候,常來這里觀賞魚,這可是一堂有趣而別致的生物課。有時候,我也會采擷一把岸邊的嫩草,扔到平靜的水面上,看著魚兒爭搶,那蕩起的波紋,是心里喜悅的漣漪。
有時候,我也和學生一起來觀察這里的風景,把這一切美好的東西都美化在作文里。他們很高興,在岸邊的草地上嬉笑打鬧。我知道,這是小河帶給他們的快樂。有的同學寫出了很有創(chuàng)意的句子:“微風來了,河面蕩起層層的波紋,像龍的鱗。”他說這是龍溝,蕩起的波紋自然就是龍鱗,我們都稱贊,有道理。
小河岸邊,彎彎曲曲的小路很有詩意,鋪的磚塊幾乎被旺盛的草莖覆蓋。我時常在這里散步,看倒映在河里的白云和樹影。鳥雀也喜歡停留在岸邊的風景樹上歌唱。野花似乎總也采不完,但大多數的孩子不去采摘花朵,這樣好看的東西,他們不忍心破壞它們。
冬天的小河,水面結了冰,有的孩子砸出一塊,拋向冰面,你聽那一串來自水神的歌唱和吶喊,陪伴著孩子們開心的笑聲。岸邊的野草也枯黃成雄獅的鬃毛。
校園里有條米湯河,為校園生活增添了一種特有的詩意。那一汪被微風揉皺的水面,每天展開盈盈的笑意;那一灣靜靜的水波,蘊藏著天然的恬然。每天在那里走一走,看一看,心情會逐漸平靜,愉悅幾多身心。
米湯河不說話,有風的日子,她用細小的波浪問候我們。晴朗的日子,她把天上的白云飄蕩在心里,她把同學們的歡聲笑語、天上飛過的鳥兒記錄在心里。米湯河是知心的朋友,她仿佛聽懂了我內心的話語,就讓魚兒咬破水面,那漣漪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輕輕地訴說著愜意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