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狹窄卻滿溢煙火氣息的廚房里,我與勛弟忙碌許久。鍋碗瓢盆的清脆碰撞聲、抽油煙機的低沉轟鳴聲,以及我們偶爾的交談之聲,奇妙地交織在一起,宛如一曲獨具韻味的生活交響樂。當最后一道菜精致裝盤,穩穩擺上餐桌,我們的忙碌總算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此時,窗外已暗,不遠處路燈散發昏黃的微光,雖在夜色中略顯黯淡,卻頑強地照亮了一方天地。天空不時綻放絢麗煙花,璀璨色彩瞬間點亮夜空,又迅速消逝,如夢似幻。
時光回溯至2000年,春節將至,上海這座繁華都市被節日的氛圍所籠罩。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的臉上洋溢著期待與喜悅。然而,我們選擇不回老家過年。其實我渴望回去,我思念家鄉的親人、熟悉的味道、廣袤的土地、寧靜的村莊。勛弟卻目光堅定地說:“再等一年吧,為了我。”他眼神中的堅定讓我無法拒絕。
在這寸土寸金的大都市,身處擁擠嘈雜的城中村,我們租住的房屋是最廉價的。那是間簡陋的小屋,墻壁斑駁,家具陳舊,但對我們來說是遮風擋雨的港灣。多虧勛弟能說會道,將房租從一千元砍到八百元。房東蓮姐操著一口四川話,笑著戳勛弟腦袋:“河南娃兒,嘴可真甜喲。”
勛弟家催相親催得緊。他的母親在電話里要挾他:“你二十三歲了,再不回家,我追到上海擰你耳朵回來相親。”聲音急切無奈,滿是對兒子終身大事的擔憂。勛弟自幼嬌慣,上頭三個姐姐背著他,對文化課不上心,菜譜卻倒背如流。他的父親無奈地慨嘆:“沒法兒,祖傳唄,像我。”
勛弟十六歲站灶臺,十八歲成大廚。在大上海當上大廚了不起,在家鄉他成了名人,上門說親的媒人不斷。然而,勛弟鐘情于蓮姐。蓮姐優秀,丈夫也出色,是上海名牌大學的高才生,曾令人羨慕,卻命運多舛。蓮姐失去愛人后,獨自帶著女兒小丫努力生活,堅韌勇敢,令人敬佩。“就讓我這個笨拙之人來填補這遺憾吧!”勛弟一臉正經,眼神堅定又溫柔。“蓮姐比你大六歲,還有孩子,又是寡婦。”我替他焦急擔憂。“女大三,抱金磚。我抱兩塊金磚呢,我可不傻。”勛弟笑著回答,毫無退縮。“家里那邊怎么辦?會同意嗎?”“熬著,等我年齡再大些,家里就會降低要求了。”勛弟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希望和對愛情的堅持。他相信時間會改變一切,只要他堅守自己的內心。
這個傻瓜!我在心里暗自埋怨勛弟,回想起他教我廚藝時,敲疼我的手,我便無言以對了。他對廚藝的嚴格要求和對我的嚴厲教導,都源于他對烹飪的熱愛和對完美的追求,也許這份執著正是他對待愛情的態度。等到最后一道菜上桌,我放鞭炮,勛弟去邀蓮姐母女共度晚餐。鞭炮聲打破寧靜,紅色紙屑飛舞。小丫開心拍手,自從父親離世,她許久未這般開心了。望著小丫的笑容,我與勛弟相視一笑。或許,勛弟覓得了自己的幸福。或許,這便是他的宿命。一個廚師,不看菜譜,不拿刀勺,卻傾心于愛情,鐘情于小丫的母親,誰讓他倆看對眼了呢!愛情的力量就是如此神奇!親情、友情在飯桌上流淌,幸福的味道彌漫開來。隨著蓮姐敬的一杯酒下肚,房間里的氣氛瞬間熱烈起來,整個房間充滿了歡聲笑語。大家分享著過去一年的經歷,憧憬著未來的美好,那一刻,所有的煩惱和憂慮都被拋在了腦后。
我知曉該離開了,也許再來上海,便是探望這幸福一家。我帶著祝福和期待,踏上新征程,相信勛弟和蓮姐會書寫美好的愛情故事,這段經歷將成為溫暖的回憶。
夜色漸深,上海街頭燈火輝煌。勛弟和蓮姐的故事如明燈,雖微弱卻溫暖堅定。他們的愛情如靜靜綻放的花朵,獨特美麗。未來或有更多挑戰,但他們的愛會如堅韌藤蔓,共同抵御風雨,因為心中有愛,有承諾和堅守。而我,也將帶著這份對愛情的感動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繼續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都在尋找屬于自己的幸福,勛弟和蓮姐的故事讓我明白,幸福也許就在不經意間降臨,只要我們有勇氣去追求,有耐心去等待。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這句古詩恰如其分地描繪了勛弟和蓮姐的愛情。他們用行動詮釋了愛情的真諦,讓我們看到了愛情的力量和美好。愿他們的愛情如璀璨的星辰,在上海的夜空中永恒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