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鹽城考察新四軍紀念館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新四軍的歷史充分說明,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要用好這一教材,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傳承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倳浀慕陶d,讓我備受教育和鞭策,也讓我想起了與紅色結下的深厚情緣。
我出生在江漢平原一個小鄉村,那里曾經是賀龍元帥招兵馬、打游擊的地方,也是一塊紅色的熱土。當年,賀龍、周逸群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總指揮部就設在鶴峰走馬鎮老街,并在江陵普濟觀合編成立。這兩個地方,離我出生之地,一個在北,一個靠西,加起來的距離,也不超過300公里。
上學的時候,我經常聽父輩們講賀龍鬧革命的故事,講當地赤衛隊員很勇敢、不怕死,與日本鬼子進行殊死搏斗的事跡。還聽家人講,村邊上“豆花湖慘案”,犧牲了不少鄉親,我的外公就是在那次戰斗中犧牲的。我和鄉親們一樣,熱愛這塊紅色土地,永遠不會忘記這段悲壯的歷史。
當年的紅二軍團,后來都北上去了,改編為八路軍一二○師三五八旅。解放戰爭時期,這支部隊又組建為第一野戰軍第一軍,也就是隨后的陸一軍。“獨臂將軍”賀炳炎、英雄團長嚴昌榮,都是那時跟隨賀龍,從家鄉走出去參加紅軍的。
說來也巧,我真沒有想到,穿上綠軍裝,來到軍隊這所大學校,也走進了賀龍的老部隊“天下第一軍”。這種難得的巧遇,不僅是一種緣分,更是一種榮光,它鞭策我追隨紅色,當好紅色傳人。
“一船紅天下,萬眾跟黨走”。我當兵所在的高炮團,就部署在黨的誕生地嘉興,營區在東大營,離南湖景區步行也只要半小時。我入黨時,曾站在紅船邊上,緊握拳頭,舉起右手,面向黨旗莊嚴宣誓,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時至今日,那天莊嚴宣誓、與紅船合影、登煙雨樓的情景,依然記憶猶新,經常在眼前浮現。
20世紀80年代初,南疆硝煙彌漫,我奉命到過老山前線,在麻栗坡、落水洞、坪寨,目睹了戰火的殘酷,深受“老山精神”的教育和熏陶。老山工作經歷,給我留下一生的眷戀,我銘記老山,敬仰血染的風采,懷念那些為國獻身的年輕戰友。
紅色,給我信仰,給我力量,也給了我前進的方向。當兵29年后,我走上師主官崗位,所屬5個團,都分布在蘇北大地。這里是新四軍重建軍部、反擊日偽軍“掃蕩”的地方,鑄就了偉大的新四軍革命精神。
在鹽阜大地,劉少奇同志的黨性,陳毅老總的律己,葉挺軍長的信念,都留下了許多傳奇的故事。“彎弓射日到江南,終夜喧呼敵膽寒”,這聲音還在我耳邊回響。每次走進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看到銹跡斑駁的槍支、粗糙簡陋的生活用品,我都被新四軍將士的革命斗志深深感動。
新四軍刻在“鐵”字上的信仰、擔當、意志、紀律,充滿紅色的魅力,給我注入了豐厚的精神營養。鐵軍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脈相承,讓我更加明白了,我黨我軍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堅定了愛黨愛國的政治信仰。
而今,我退休了,角色變了,本色不能變。在晚年生活中,還應角色跟著本色走,紅色護身不懈怠,努力爭當一個永葆初心、頭腦清醒的老戰士。
(責任編輯金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