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隨著全球化的不斷加速,職業教育逐漸走向國際化。為助推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進程,應采取產教融合、專業細分、網絡教學及標準出海四大措施,提升職業教育的質量、適應性和吸引力,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產教融合,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基礎和前提
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化必定伴隨著中國產品的國際化和產業鏈的國際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應在職業教育領域持續深化產教融合,鼓勵行業內企業全面參與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促進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使職業教育更加貼近產業需求。近年來,我國在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方面已經形成了五大領域的積極探索,展示了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在不同層面、不同領域的實踐成果。通過這些合作模式,可以更好地促進教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率。
探索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與中大集團合作,建立了全國首家產業學院—“物流產業學院”,探索了“嵌入式產業學院”“股份制產業學院”的教育服務新模式。探索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福建省泉州市建筑職業教育集團由泉州市政府牽頭成立,以黎明職業大學為理事長單位,創新實踐了“董事會+理事會”法人實體型職教集團運行模式,構建了“育人共同體”。探索共建實訓基地。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與政、行、企、校四方聯動,共建了高效能實訓基地,聚焦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中的重點環節,對接職業崗位,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實施了“集團化、集群化、多樣化”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推動了現代學徒制培養的轉變。探索校企協同推進“三教”改革。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圍繞深圳集成電路產業需求,產教科融合互促,校企合作開發建設一流的項目化課程資源,變革教學、教法組織形式。
此外,各地還探索建立了產教融合型企業。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已培育了3000多家產教融合型企業、試點建設了21個產教融合型城市,構建起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的產教融合新模式。
專業重構,職業教育國際化的應有之義
對職業教育來說,國際化不僅意味著機遇,也意味著對跨文化能力的挑戰。若專業領域、課程構架和研習目標無法與國際通行的教育管理經驗銜接,則職教國際化無從談起。因此,我國的部分職業院校在專業細分和重構領域進行了積極的嘗試。
聯合設立新專業集群。由現代職業教育研究院指導、威海職業學院、北京外研在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中國職業院校、“一帶一路”國家院校、國家智庫、出海央企等聯合組建了“職業教育國際化協同發展共同體”,該共同體以土木建筑、裝備制造、電子與信息、交通運輸、財經商貿5個專業大類為重點,涉及253個優勢專業,共同推動職業教育國際化。建設新興專業服務產業。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創新本土人才培養、“隨企出海”服務國際產能合作、文明交流互鑒、培育“知華友華愛華”國際使者等舉措,助力智能制造中資企業走出去,構建起“一帶一路”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
網絡教學,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強大支撐
慕課(MOOC)、優學院(ULearning)等網絡教學平臺對職業教育國際化具有積極影響,這不僅提升了教育的質量和公平性,還促進了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培養國際化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慕課平臺打破了地理和時間的限制,使優質的職業教育資源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共享,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一系列創新教育模式不僅促進了教育公平,也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習者提供了平等的學習機會。通過該平臺,職業院校引入了國際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提升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現代化水平。慕課平臺有助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中國職業教育可以更好地與國際接軌,提升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這對于企業“走出去”和國際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標準出海,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必由之路
職業教育“出海”能夠提升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部分職業院校已經開始探索并實施了國際合作項目。
合作辦學。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在柬埔寨建立了中國第一所海外應用技術大學—柬華應用科技大學,招收新能源發電工程技術、汽車服務工程技術等6個專業共160名本科學生,采用中文教學,從人才培養方案到課程設置,全部以中國相關專業標準為基礎進行設計,并進入當地國民教育體系。建設海外分院。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與西班牙巴利阿里大學合作開設了“西班牙中餐學院”,以打造“技能+語言+文化”三通道,為中國傳統文化賦能,實現中式教學標準輸出、課程輸出、教材輸出、師資輸出為實施手段,開創了“三維多元”的海外辦學新模式。訂單式落實教學成果。蕪湖職業技術學院以海外中企的要求為準繩,積極培養“訂單班”國際人才,打造“留學蕪職”職教國際品牌,為服務本土企業“走出去”和培養國際人才做出了努力。民營教學機構協作辦學。網龍公司推出“職教出海綜合解決方案”項目,與泰國等多所海外院校聯合成立“網龍學院”,合作開設電競、游戲設計、網絡直播與運營專業。國際接軌的學術評定體制機制。2024年,“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背景下高職教育評價改革與期刊建設研討會”順利召開,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重點聯動國內外評價機構、期刊數據庫、二次文獻機構等,構建中國期刊評價領域的學術共同體,建立完善同行評議的評價體系,以評促進,更好地為我國職教科研與教學服務。
(作者單位:杭州第一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