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國際教育規劃10年,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國際課程的選擇。目前,全球最主要的三大國際課程分別是A-Level、AP和 IB。這三大國際課程被國外大學普遍認可。擁有這三大國際課程的文憑或考試成績,便可申請海外的大學。同時,這三大國際課程在國內也被普遍認可,無論是公立學校國際部、民辦國際化學校還是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基本上采用的都是這三大主流國際課程。
具有國際范兒的IB課程
關于IB課程,可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其特點:國際化、更全面、門檻高。
國際化。當家長為孩子選擇國際教育時,需要考慮是讓孩子接受歐美國家的教育,還是接受真正的國際教育。比如,把孩子送到美國讀初中和高中,孩子在學校里學的就是美式課程。但如果選擇了IB課程,孩子就不需要在母國和他國的語言和文化之間二選一。IB高中階段的DP課程包含六組,其中第一組是母語的文學和語言課程,第二組是外語的文學和語言課程。一個學生若想拿到IBDP文憑,第一組和第二組課程都要選。這就需要孩子在學習中文的同時,掌握另一門語言。我曾帶過很多IB學生,他們都能拿到IB頒發的中文和英文的雙語證書,說明孩子的中文和英語都達到了母語級別的水平。他們到了大學既可以用英語做高水平的學術交流,也可以展現自己的中文素養和風采。
更全面。IB課程的全面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學科全。IB課程的高中文憑需要學生在六組課程中每一組選一門。這六組課程包括母語、外語、數學、科學、社會科學和藝術,基本覆蓋了主要的學科門類。除第六組藝術類課程非必選,其余五組課程都要選,每門課程的滿分是7分,6門課程的總分是42分。學生要想在IB的高中課程中拿到40分以上的高分,就不能有明顯的學科短板。二是IB課程要求學生在掌握某一門學科知識的同時,還強調讓學生獲得這一門學科的思維方式。IBDP課程的評價標準分為四個層次:Criteria A、Criteria B、Criteria C、Criteria D。在這四個層次中,只有第一個層次 Criteria A考查學生對于知識和概念的理解,其余三個層次分別考查分析及應用知識、綜合及評估知識、使用與學科相關的技能情況,覆蓋了學生從接觸知識到應用知識的思維過程。IB課程還強調學生對于求知過程的反思。例如,在美術課上,學生不僅要完成畫作,還要記錄自己創作的過程以及如何受到其他藝術家作品的靈感啟發。
門檻高。IB課程對于學科思維培養的重視特別受到國內一批高學歷家長的認可。有一位曾在哈佛醫學院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修過的家長告訴我,IB對于思維和認知過程的引導,特別像她在美國研究生院學到的研究方法和反思。IB課程的設計高屋建瓴,旨在培養終身學習者和具有反思精神的人。因為IB課程的要求很高,這套課程的落地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也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對任課教師的學科素養和教學能力有很高的門檻。一般的老師只要能講解清楚學科的知識就算合格了,IB課程的老師需要具備很高的學科素養,并能從認識論的高度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
同時,IB課程也不是一般的孩子都能學好的。學習IB課程,學生通常要具備三個方面的素養。一是英文過硬。因為IB課程英文寫作的任務很多,不僅是在英文課,科學、藝術、社會科學的課程中都有大量的英文寫作任務。學生如果到了高一托福還沒有達到80分,最好就不要強求學習IB課程了。二是文理兼修。IB課程包含六組內容,這六組內容里既有文科內容又有理科內容,還有藝術類內容。如果孩子有明顯的學科短板,也可以考慮不讀完整的IB文憑課程,而是選擇自己擅長的學科,讀IB證書課程或考慮 AP、A-Level等國際課程。三是時間管理能力強。因為IB課程最后兩年任務繁重,主課有六門,還有一門認識論(Theory of Knowledge,簡稱 TOK)課程,共有七門課程,此外還要完成有4000個詞匯的原創拓展性論文(Extended Essay,簡稱 EE)和多項課外活動,并在最后一年完成所申請大學的各項要求,如果孩子精力有限,學習IB課程會非常吃力。
具有靈活性的AP課程
AP課程來自美國,目前受到國際大學的廣泛認可。AP課程的起源,要追溯到頂級美高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和勞倫斯維爾高中研發的高中生大學先修課程。目前,AP課程包括39門,涵蓋了英文、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第二外語、藝術等六個學科大類。
一般美國高中會開設AP課程。一門AP課程通常需要學習一整學年。教授這門課程的老師,一般會從當年9月到次年的3月教完這門課程。然后,從4月開始帶領學生做題和復習,準備5月的AP統考。每年5月的第一周和第二周,是全球AP統考的時間。每門考試的滿分是五分,三分以上是比較好的分數了。統考的結果會在7月初公布。
值得一提的是,AP課程將考試和學習過程分離。不像IB課程會把考試分布在高中最后兩年的時間里。AP考試最后的分數完全依賴于學生在每年5月初AP統考的表現,學生平時在學校AP課程的表現不會計入最后的AP考試成績。如今,最早研發AP課程的頂級美高已不再沿用AP課程,轉而推行自己學校研發的校本課程,但是AP課程在全美甚至美國以外的高中依然非常流行。
AP課程最大的特點是靈活性強。AP一共有 39 門課,想選幾門、學什么難度的、一年學幾門、在高中哪一年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非常靈活。但靈活性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大家會比拼自己考了多少門AP課程,甚至有在 IB 學校里學習IB的學生為了提升自己的大學申請競爭力,也會去考幾門AP考試,這種做法其實沒有必要。
在美高,大部分學生在高中四年會選3門到10門AP課程,個別學生會選10門以上的AP課程。在普林斯頓大學公布的新生調查問卷中,2023年入學的大一新生在高中期間選了7至8門AP課程的學生占比達16.1%,選了9門至10門AP課程的學生占比達16.1%,還有13.8%的學生選了11至12門AP課程,10.5%的學生選了13至14門AP課程,另有8.8%的新生上了15門以上的AP課程。
為了解學生在高中階段選擇的AP課程數量對于他們大學階段的學習有怎樣的影響,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招生老師曾做了專門研究。研究表明,在高中上過AP課程的學生比沒上過AP課程的學生,更容易適應大學的學習。但如果學生選的AP課程數量超過5門,這種優勢就不明顯了。
學生參加AP考試,可以通過所在學校報名或以社會考生的身份報名,國內學生一般可以報考20門AP課程考試,包括微積分AB、微積分BC、物理C電磁、物理C力學、英語文學與寫作、物理1、物理2、藝術史、化學、計算機科學A、計算機科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心理學、環境科學、統計學、生物學、英語語言與寫作、預備微積分和 AP專題研究等。其中,學生報考數量最多的5門AP課程分別是微積分BC、物理1、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統計學。
接地氣的 A-Level 課程
A-Level課程是英國的高中課程,目前已推廣到包括英國在內的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全球160多個熱門留學國家。A-Level是三大主流國際課程中國內學生最早接觸到的。來自劍橋大學國際考評部的數據,目前國內已有數百所學校提供 A-Level課程。
A-Level課程一共有57門,在傳統的英文、外語、數學、科學、社會科學、藝術六大門類外,還有會計、古典學、旅游學、社會學、媒體研究、法律等學科的課程。A-Level 課程需要用兩年的時間完成,第一年是AS年,第二年是A2年;每年有兩次考試機會,一次在5月到6月,另一次在10月到11月。A-Level課程的成績分為A、B、C、D、E、U六個等級,U級以上為及格。申請頂級英美大學,需要有3到4門課程達到A級。
A-Level課程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其考試的命題是由三個考試局分別出題,不像AP和IB是統一命題。不同考試局的考綱內容、考卷形式和題目類型會有所差異。這三個考試局分別是CAIE劍橋國際考試局、AQA考試局和愛德思考試局。學生參加哪個考試局的考試,需要對應準備這個考試局的相關題目。
一般來說,A-Level課程是最貼近國內課程體系的國際課程。這套課程并不需要學生在轉入國際教育賽道之前做很長時間的鋪墊,甚至以前出現過極端案例:學生在高考之后對成績不滿意,從暑假開始準備A-Level考試,第二年申請到英國前10的大學。對于從公立學校轉到國際教育的學生而言,如果學科基礎不錯,是可以很快上手的。特別是從公立校轉出的理科學生,可以通過選A-Level的數學、物理、化學幾門課拿到高分。
一位學生,從小學階段進入國內的IB雙語學校,后在初中后轉去英國讀寄宿學校。英國高中也是四年,前兩年是IGCSE 課程(相當于英國的中考課程),后兩年是 A-Level課程。從IB切換到英式課程之后,她最大的感受就是所學的知識非常扎實。相比IB 在初中階段把所有科學雜糅在一起,她更傾向于A-Level 的分科教學,可以對每一門學科有體系化的認知,并為大學的專業選擇奠定基礎。
如何選擇適合的國際課程
作為學生家長,如何結合三個國際課程的特點,選擇適合孩子的課程?
一是考慮孩子是否已經確定了留學的國家。如果已經明確要去英國,最適合的是讀英國A-Level 課程。如果已經明確要到美國讀大學,最適合的就是美國的AP課程。雖然用美國的AP課程也可以申請英國的大學,英國的A-Level課程成績也被美國大學認可,但是在確定留學國家之后,最直接的就是選擇與這個國家對應的國際課程。
如果孩子年齡還小,沒確定去哪個國家留學,或者家長希望孩子能夠更多地進行聯合申請,即同時申請兩個以上國家的大學,那么要考慮的就要稍微復雜一些。從目前來看,IB課程是通用性和兼容性最廣的課程,低齡的學生和尚不確定留學國家的學生,可以考慮IB課程。
二是考慮孩子的學術發展是否全面。在三大課程體系中,IB課程由于要求選擇6門課程,不太適合在某一個學科偏科嚴重的學生。相比之下,AP課程和A-Level課程都給了學生更大的選課自由,對偏科的學生更為友好。
當然也不是說偏科的學生就不可以選IB課程,也要看孩子偏科的嚴重程度。因為IB的 6門課程也分成 3門高級課程和 3門普通級課程。在高中選擇課程之前,通常建議給孩子做一下學業表現的評估,這樣能最大限度地選擇學生適合的科目,確保在高中最緊張的兩年里能夠勝任學習。
三是考慮孩子所在高中和地區的師資情況。目前,AP和A-Level這兩個課程在國內的師資從總量上來看更充裕一些,因為公立學校的老師英文不錯的話,就可以教授這兩門國際課程。國內很多公立高中國際部都采用A-Level或者AP課程,這也是受師資情況影響做出的決定。
IB 課程對老師要求會更高,不僅對教授的學科要有深度把握,還需在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等能力方面有經驗。如果孩子上的是IB課程,學校的老師不夠給力,那就需要家長在校外給孩子單獨輔導,或者是找補習班。
選擇國際課程體系,是人生的一個重大決定,需要孩子和家長至少提前半年去進行了解、問詢和評估。希望每個家庭都能結合選擇留學國家的傾向、學生的學習表現等,做出最適合的選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