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留學目的地,都需要做什么?”這是每一位留學生都關注的問題。而我,剛好就是那個在“游戲”第一關就幾乎將所有隱藏任務都觸發的“天選之人”。幾年之前,獨自前往澳大利亞的手足無措感記憶猶新,現在我已順利通關,且將在悉尼的通關歷程稍記一二,分享給大家。
對于初至目的地的留學生來說,擺在眼前的肯定是人類生存四要素:衣、食、住、行。衣就不必說了,大家可根據自身情況挑選衣物。要注意的是,全球各地氣候迥異,我留學的城市悉尼晝夜溫差較大,所以在季節之余還要考慮到早晚溫差。
食么,起初確實是個大難題。我所在的寄宿家庭是包餐的,房東是在中餐館工作的廚師,但卻只提供水煮蔬菜、水煮雞翅等,且不允許使用廚房,盡管提供了“老干媽”拌飯醬,也讓我在一周之內暴瘦一圈。后來我和室友們對周圍環境慢慢熟悉,學會了利用有限條件做簡易中餐,也由此與大家建立起了一種“戰友情”。因此,建議大家在出國前多方考察并選擇合適的寄宿家庭來過渡,可以考慮提前精進廚藝,并選擇美食相對豐富的區域落腳。
出國留學,安全是重中之重,也是選擇住房時首先要考慮的因素。悉尼的夜生活遠不如國內豐富,天黑之后,除了市中心及較為著名的商圈以外,其他地方一派靜謐蕭索。我的寄宿家庭住的是兩層的House,位于Rockdale—悉尼南部的偏遠區。我有次晚歸遇到醉酒的人成群結隊在黑暗中高聲談笑,不由心跳加速、遠遠避開,一路狂奔回到住處。除卻國內外的差別,在國外的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內部的區域之間,治安環境可能都會差距巨大。例如悉尼,普遍來講北區的環境和治安都好于南區,我后來居住的北區Rhodes相較Rockdale來說環境更加優美、居民素質也更高。我第一個在Rhodes的住處的租金是310澳幣一周,雖然比寄宿家庭的270澳幣一周貴了些,但因為環境相對安全,對于孤身在外的人來說,是一筆很值得的花費。
其次,生活便利程度極大決定了之后的生活質量。國外居住分散,大型超市也不多,悉尼榜上有名的就兩大家:Coles和Woolworths,因此,選擇一個離超市近的住處,將會給生活帶來極大便利。此外,房屋的類型也有區分,我個人更推薦大家選擇Apartment,而與之相比,House有很多缺點,最明顯的是生物種類豐富,稍有不慎就會有可愛的小螞蟻排隊爬上身,運氣“好”的話,遇上足夠貼近大自然的區域,還可能與蛇當上“室友”。
交通的重要性同樣不容小覷。悉尼的公共交通不如國內發達,除駕車、打車以外,最常見的出行方式是火車。悉尼的火車如同在地面上行駛的地鐵,進出站只需要刷交通卡。我在悉尼上學時,每天乘坐火車往返,從我居住的Rhodes乘火車到達離學校最近的火車站Redfern需要21分鐘。但火車的缺點也很明顯,首先是網絡信號差,尤其是在下雨天。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國外電影中大家都在火車上閱讀紙質書,因為實在難以找到其他更好消磨時間的方式。此外,可能會出現某線路突然需要修理、半路停止運行,或者工作人員突然集體罷工等情況。所以若有重要的行程,如考試等,一定要提前規劃、提前出行。
剛到留學目的地,不僅基礎生活的層面需要不斷“通關”,心態上的調整和適應更需要“打怪升級”。例如在學習方面,中國學生普遍數學能力強,但盡管如此,各國教育大綱迥異,也會出現國外學生對某一數學知識點早已完全掌握,而你卻從未接觸過的情況,更別提還有“學術語言”這一大關。此外,大部分國內高中生對學術論文和報告也缺乏練習,留學之初可能會面臨一些小困難,而這些學術上的小困難,和生活中的小困難雜糅在一起,就會在不經意間變成看起來似乎“不那么小”的困難,或許會給我們的心態造成困擾。對此,不要妄自菲薄,卻也不要掉以輕心。帶著平和的心態去求學,少一些比較,多一些探索,會讓我們更好更快地打開視野。而在開學之際,學校通常也會有迎新周,學長學姐們會帶領新生了解學校的課程、社團活動及規章制度,以便大家快速熟悉和融入校園生活。這是一個很好的放松心情和交朋友的機會。
我所在的悉尼大學沒有固定的班級,更沒有以班為單位的管理人員,所以學習和生活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做主。這種無拘束的環境聽起來很令人向往,但是對于新生來說,確實需要時間來適應。比如稍微不注意就可能錯過某個報名時間點,或忘記某門課的小作業、小考試的節點。在這種時候,有幾個朋友能夠互相提醒就會方便許多。
但是交朋友也不必太心急,索要你聯系方式的人也不一定真想和你做朋友,大家在抱有熱情的同時要保持審慎,孤身在外之時務必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此外,很多留學生在剛到目的地時都迫切地想與當地人交朋友,雖然這樣有助于提升語言水平和融入環境,但先與同胞們交流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被同一文化滋養的人,溝通起來確實會更順暢,這會大大緩解一個人在異國他鄉的無措感和孤獨感。當然,交什么樣的朋友都是自己的選擇,我只是想告訴大家,不要因為沒有交到當地朋友而感到羞愧,或者覺得自己不夠厲害,不能打開局面。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這種無形的凝聚力是強大而無法擺脫,且不必擺脫的。
(本文作者畢業于悉尼大學,獲得工學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