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強教必先強師。弘揚教育家精神,培育新時代強國之師,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時代課題。202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就“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發布意見,提出了四個“堅持”的總體要求,即堅持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堅持教育家精神培育涵養;堅持教育家精神弘揚踐行;堅持教育家精神引領激勵。這四個“堅持”,為培育新時代強國之師指明了方向。
堅持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追求共同價值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要培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實現“教育強國”的宏偉戰略目標,離不開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的教育家和教育家型教師。
作為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首先當堅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并依此理想信念培育學生、培根鑄魂。同時,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教師當涵養“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堅持“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因材施教,適性育人,強學生之本領,提升其關鍵能力。再有,教師當常懷“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明晰“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道德追求,用師之大愛喚醒、激勵、鼓舞學生,真正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讓“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成為教師共同的價值追求。
堅持教育家精神培育涵養,構建良好生態
良好的教育生態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沃土。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需要黨建的首位引領、師德師風的持續涵養、廣大教師自律自強的行動自覺,從引領到涵養再到自覺,形成教育家精神培育涵養的進階之路。
以杭州市文海中學黨總支為例,近年來我們圍繞“弄潮文海”的黨建品牌建設,圍繞“紅色潮”抓黨建重引領,把準政治領航“定盤星”;圍繞“初心潮”抓黨建強隊伍,匯聚立德樹人“同心圓”;圍繞“先鋒潮”抓黨建促發展,激活文海優學“源動力”;圍繞“清廉潮”抓黨建促廉潔,塑造風清氣正“新生態”。通過黨建引領,我們把教師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同時,我們著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通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刻認識師德之內涵;通過寒暑假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線上學、每學期全體教師會線下學、師德師風和教育家精神專題研修等,理論聯系實際引導教師自覺踐行教育家精神,做到知行合一實現行動上的自覺。
堅持教育家精神弘揚踐行,筑牢教育主陣地
踐行教育家精神,需要貫穿于教師的教學、科研、實踐等各個環節。各個學科的教學,承擔著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重任。在“大思政”的推進中,我們的工作重點已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教師需要加強思想政治修養,努力提高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同時在學科教學中充分融合思政元素,全面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我們以學生為中心,建立基于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師生關系,創造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教育環境;以“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開展教學的同時,我們推進教研組、備課組和工作室等團體研究,同時鼓勵教師自主研究。我們通過搭建人才工作室、教學工作室、科研工作室,為不同起點、有不同需求的教師提供有名特教師引領的平臺,為其成長助力。我們通過跨學科教學聯盟、青研營等陣地,推動集中研討與展示,并在“文海之星”的集團教學比武中,邀請專家點評引領,促進教師“全年齡層、全發展層”的專業成長。由此,在教學及研修中,教師以“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態度,結合國家課程新方案、各科新課標要求,不斷學習新知識,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和創新,探索教育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貢獻了力量。
堅持教育家精神引領激勵,成為自覺追求
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完善相應體制和機制,建立契合學校實際的教師標準體系,完善教師發展評估與激勵體系及專業榮譽體系等,堅持教育家精神引領激勵,引導教師將教育家精神的追求變成個人的自覺行動。
學校更多傾聽廣大教師的心聲,進一步明確適合學校實際的教師標準體系,比如建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方面的標準,組織開展跨學科主題探究,設立項目化學習標準等。相關標準符合國家新課程方案要求、科技發展及廣大教師的心理預期,并在達成共識中完善,從而實現價值上的認同。與此同時,學校層面的教師專業標準也在更好地適應新時代要求。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學校通過“學校大腦”類的人工智能平臺為學生成長畫像,并逐步拓展到為教師專業發展畫像,將教師考核迭代升級為教師專業發展診斷,為學校管理決策、榮譽體系完善及教師個人成長分析等提供數據支撐,促進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在原有起點上有新的發展。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奮進新征程、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時期,每一位教師都應以大愛和擔當,義無反顧地踐行教育家精神,成為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中的一員,擔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之重任。唯有如此,方可強師有望、強教有望,強國亦有望。
(作者單位:杭州市文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