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學模式,已成為中職學校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在這樣的背景下,師生成長共同體逐漸受到教育界的關注。“慧學課堂”作為一種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旨在發展學生高階思維,引導教學從傳授知識轉向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進而改善課堂生態,建設學習共同體,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為學生各方面和諧發展提供土壤。
“慧學課堂”模式及構建
“慧學課堂”模式包含四項基本內容:學為中心、精教真學、活動建構、踴躍展示。學為中心,即把學生置于課堂的中心地位,教師尊重學生已有基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組織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精教真學,即教師啟發、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通過任務驅動、及時點撥實現精準導學;活動建構,即創設“整體性學習任務”“大問題場”,引導學生實現思維進階;踴躍展示,即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實施主動、積極的學習成果展示活動。
師生關系重構
首先,明確師生的角色定位,構建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相長的師生合作機制;其次,拓展“師”的定義邊界,探索多種運作模式,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引入企業導師制度等,鼓勵學生互助合作,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真實的工作場景;最后,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通過交流會、座談會、教師反饋評估等形式,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和需求,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為師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課程教學實施路徑
立足校本資源,創設“慧學共生課堂”“慧學思維課堂”“養正慧學課堂”等,融合創生,多元育人。推進教學內容主動對接社會需求,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納入教學內容,確保教學內容與產業發展同步。實施以人才成長為導向的課堂設計,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開發機制,利用數字化資源,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課堂上重點討論和實踐操作。通過案例分析、情境實練等方式,讓學生高質量完成學習和實踐,提升職業素養和適應能力。
教學標準與評價體系
教師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細化到每一堂課,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實現師生共同成長。圍繞能力模型制定具體可操作的課堂教學方案,采用過程評價與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學生知識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考查。通過團隊作業、討論和互助,促進知識共享和互學互鑒。設計觀評課記錄、備課本,從常態課入手,規范改進教與學,推進新課堂建設。定期開展調研、評估與反饋,構建多元化、全方位的課堂評價體系,持續優化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濟南理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