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學校高質量建設的關鍵在課程,當人工智能時代到來,當技術賦能教育,未來的學校到底是什么樣子?未來的課程將怎樣展開?展開的支點在哪里?基于這樣的追問與思考,我們與AI對話,它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未來學校將是一個高度個性化、技術驅動、靈活多變的學習環境。它們將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教室,而是利用最新科技,為學習者提供更加美好的學習體驗。構建未來學校、未來課程。
回應國家需求。所有教育人都應該積極回應國家、家長和學生對于教育的需求。我們要成為旗幟鮮明的中國學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愛國情懷;要辦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新學校,為培育拔尖創新人才厚植沃土;要辦首善標準的現代化學校,不斷整合首都優勢資源、發揮數智化力量,構建多元化學習場域,實現學校教育的現代化。基于這樣的共識,我校開發了“國之大家”課程,整合學校周邊高校資源,開發“科技大師講堂”科學課程,積極推動“AI+體育”、葵園數字氣象站、“葵娃之問”人機交互系統落地,旨在回應國家發展需求、弘揚科學家精神、著力挖掘和培養早期拔尖創新人才。
回應家長需求。每一位家長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接受高質量的教育、孩子所在的學校是一所高質量的學校、孩子的發展能順乎天性、孩子的成長需求都能受到重視。在“培養為自己、為他人、為世界思考的中華好少年”育人目標的引領下,我校將深化校家社協同育人,依托家長教師協會組織豐富多彩的家校活動,助力學生健康成長。我校家長教師協會與學校共同推動思考者大會,促進家校教育協同,提升家校合作水平,致力于讓所有孩子各得其所地成長。這也是“雙減”和科學教育加法的底層邏輯。
回應學生需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結交越來越多的好朋友,有助于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面對諸多的未知和不確定,學會辯證思考和欣然接納,對未來保持美好而篤定的憧憬,為理想主動且專注地學習,對于我們每一個人尤為重要。為此,我校著力營造安全的、具有包容性的校園氛圍。在葵園的每一天,我們都能見到孩子們各得其所的燦爛微笑。他們或對科學感興趣,積極發現和探索;或對文藝表演感興趣,動情歌唱;或對運動感興趣,全身心投入體育競技;或對藝術創作感興趣,用自己的畫作“占領”展板和圍墻……我想,這就是各得其所,這就是各美其美。
未來已來,我校全體教師將始終保持最本真的狀態,擔負起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的責任,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基,完成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培養后勁足、走得遠的中國好少年。
(作者單位: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