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與和諧的教育生態對于一個學校來說至關重要,尤其是地處城鄉接合部地區的中學。這類學校地理位置偏遠,交通條件差,學校周邊社會功能不健全。同時,此類學校的學生來源復雜,流動性大,大部分家庭是進城務工人員。因其家庭經濟條件差,家長文化程度較低,對學生缺乏支持、理解和鼓勵,容易造成學生性格變得怯弱自卑、自信不足。部分孩子缺乏目標和規劃意識,不清楚為何要學習或不了解如何制定學習計劃,在學習和生活中感到迷茫,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面對這樣的社會環境和生源現狀,我校經過深入發掘和分析學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摸索出一條合理的、順應新時代新情況、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實踐路線—從校園文化建設入手,營造和諧的教育生態,以“陽光課程”構建為載體,健全學生的心智,以努力培養陽光少年為目標,讓學校教育更好地為社會、為學校和社區群眾服務。
打造“品、行、學、思”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師生的思想和行為。學校致力于營造品行學思的校園文化,讓師生們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茁壯成長。
品、行教育是我校的校園文化核心。其一,培養“品”,即品德,要做到“有擔當,明事理”。學校始終將“立德樹人”總目標放在工作的首位,重視學生品德修養的培養。將學生家長的培訓工作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讓家長與教師形成教育合力,教師以身作則、正面引導。同時,學校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讓學生們在歡樂的氛圍中了解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其二,培養“行”,即行為,要做到“健身心,會合作”,身體與心理都健康。讓學生保持身心健康,有了這樣的基礎才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學校通過開展主題班會、法治講座、體藝活動、社團活動等形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在校園里,激勵學生們向榜樣學習,爭做品德高尚的人。
學、思文化是我校的校園文化的內涵。其一,培養“學”,即做到“愛學習,勤思考”。學習需要終身堅持,才能與時俱進,不被時代所淘汰。學校注重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鼓勵全體師生熱愛學習、善于思考。在校園里,圖書室和隨處可見的讀書角展示著各種經典書籍。我校開設多個學生社團,如國學經典誦讀、書法、繪畫等,讓學生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其二,培養“思”,即思考,要做到“重規劃,勇創新”。學校定期開展活動,激發師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倡導學生們不僅要學會知識,更要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他們勇于質疑、敢于創新,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
營造和諧的教育生態
一所學校的教育生態,如同一片廣袤的森林,只有每一棵樹都茁壯成長,每一朵花都盡情綻放,才能構成一幅生機勃勃的美麗畫卷。學校管理團隊深知構建和諧教育生態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追求教育各要素的平衡與和諧,努力營造和諧、陽光的學校教育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鼓勵教師專業發展,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讓學校適應社會需求。
打造平等、尊重、和諧的氛圍。領導干部應以身作則,以謙遜的態度對待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傾聽他們的聲音,鼓勵教師勇于創新,敢于實踐,為他們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支持。讓學生們在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中共同成長。
倡導科學、民主、高效的管理方式。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確保學校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序開展。注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用科學管理加上人文關懷,讓每一個孩子在優質的教育中得到充分的發展。
重視美育培養。美育在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通過藝術、文化和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美來培養孩子們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和審美創造力。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能提升個人的審美品位,還能增強人的精神境界和社會責任感。
培養學生成為陽光少年
由于生源結構問題,我校根據大部分學生性格上存在怯弱自卑、自信不足等情況,擬定了學校教育的學生培養目標: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具備六有素質的“陽光少年”:“有端正品行、有健康體魄、有自強意識、有努力方向、有學習方法、有成功體驗。”為達到此目標,學校構建了校本“陽光課程”,教育教學和師生活動都圍繞此內容開展。
關注學生身心健康。我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的體育教師組織學生們訓練,參加省、市、區各種體育比賽和運動會,讓學生們在運動中鍛煉身體、釋放壓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同時,設立了心理健康咨詢室,由心理教師為學生們提供心理咨詢和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問題,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學校已開設了廣播社、美術、音樂、科技等學生社團,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學習,發展自己的特長。組織學生們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等,拓寬他們的視野。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志愿者服務活動,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運用榜樣的力量。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要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學生。用勤奮工作、敬業奉獻,和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執著感染每一位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們感受到來自老師們的關愛和溫暖。
(作者單位:貴陽市第三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