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最早重視氣候變化的總統,吉米·卡特在能源方面的思路具有一定超前性。
當地時間2024年12月29日,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去世,享年100歲。卡特于1977年至1981年擔任美國第39任總統,是美國歷史上最長壽的前總統。他被譽為“中美關系領路人”,在他任內,中美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雖然現在人們討論得更多的是他在外交與推動和平方面的舉措,但作為最早重視氣候變化的總統,他在能源方面的思路具有一定超前性。
能源危機下的能源政策
1977年,吉米·卡特就任美國總統,但開局不利。
從20世紀70年代起,全球能源格局便發生了深刻變化,美國面臨著嚴峻的能源危機。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導致國際油價大幅上漲,致使美國國內油價飆升,加油站前排起了長隊,民眾生活受到極大影響。石油供應的短缺嚴重沖擊了美國的工業生產,許多工廠因能源不足而減產甚至停產,經濟增長陷入停滯。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伊朗革命導致伊朗石油出口大幅減少,國際油價再次大幅攀升。美國經濟再次遭受重創,通貨膨脹率急劇上升,失業率居高不下。當時的國防部長表示,“目前國家缺乏穩定的能源供給,對于美國及其盟國來說……能源危機已經成為最嚴重的威脅。”
在此背景下,美國民眾對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價格的合理性產生了強烈的擔憂,要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應對能源危機。
吉米·卡特深刻地認識到,美國過度依賴進口石油的能源結構存在巨大風險,必須進行根本性改革。他將能源問題視為國家的核心問題之一,決心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來實現能源的自給自足,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
之前,美國能源管轄權分散。因此,剛一上任,卡特政府便著手設立美國能源部。能源部負責統籌能源研究、開發、監管等工作,是推動美國能源政策實施的核心機構。這一舉措旨在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門的能源管理職能,提高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效率,有助于從宏觀層面推動能源與環保的協調發展。
同時,卡特政府對能源價格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控。政府提高了國內石油的價格,以鼓勵國內石油生產和節約能源,并對石油公司的利潤進行控制,防止其過度漲價。
另外,卡特政府還出臺了《能源政策法案》。該法案強調節能和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促使企業和民眾更加注重能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推動了建筑節能、工業節能以及交通節能等領域的發展,如提高汽車燃油效率標準、鼓勵使用節能電器等,減少了能源消耗和相應的環境污染.
卡特政府還著力于開展節能宣傳教育,以此提高公眾的節能意識,使節約能源成為社會共識,進一步推動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促進了社會整體環保意識的增強。
重視可再生能源
1977年11月8日,吉米·卡特向全國發表了公開講話。“今年夏天,我們的石油和燃油消耗量再創新高。我國的多數石油來自海外進口。四月以來,我國為進口石油已經花了230億美元——相當于平均每個美國家庭都要花大約350美元從外國購買石油。”
吉米·卡特談到,一位失業的鋼鐵工人告訴他,“我不在乎能源,也不在乎對外政策,我只關心一個56歲的失業工人,該拿什么撫養10歲的女兒。”
這種想法代表了當時很多美國人的想法。
“我很理解這種感受,但我必須告訴大家事實。事實就是,現在以及未來,大家關注經濟問題,都不可能對能源問題避而不談。”卡特在公開講話中說。
究竟怎樣才能擺脫這樣的困境?吉米·卡特再次重申了能源危機的嚴重性。值得注意的是,吉米·卡特首次將科技創新作為解決能源危機的措施之一,強調發展新型清潔能源,以在100年后讓美國實現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也被視為美國大規模發展清潔能源的起點。
作為第一位認識氣候變化的全球領導人,1979年,吉米·卡特在白宮開展了“太陽能才是未來”的演講。他慷慨激昂地提出了一個核心觀點——“我們現在必須開始開發,我們將在下個世紀依賴的新的非常規能源。”
不僅是嘴上喊口號,吉米·卡特還身體力行,在白宮里安裝了32塊太陽能電池板。不過,僅僅32塊太陽能電池板的造價,就高達28萬美元。而其能發揮的效果,也勉強只夠廚房熱水器使用。
由吉米·卡特提出的新非常規能源,是一個伏筆。在他的倡導下設立了“太陽日”,他還呼吁建立“太陽能銀行”,為安裝屋頂光伏或風電系統的家庭提供稅收優惠等,這一行為提高了公眾對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認知和關注度,引領了社會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探索。同時,政府加大了對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發投入。設立了專門的科研項目,支持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研究和創新。
拉夫運河事件后,吉米·卡特推動立法部門通過了《超級基金法案》。它規定了對危險物質泄漏或排放的責任追究和清理費用承擔機制,為處理類似環境污染事件提供了法律依據和資金保障,有力推動了美國對污染場地的清理和修復工作。
通過這一系列政策,卡特政府推動了美國能源結構的優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帶來了明顯的環境效益,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
責任編輯:趙 玥
zhaoyue6954@126.com
點評
“好人”總統
吉米·卡特生于美國佐治亞州普蘭斯的農場主家庭。他于1946年畢業于美國海軍軍事學院,后在海軍服役。1953年回鄉經營農場。1963年當選佐治亞州參議員。1976年贏得美國民主黨提名,并在同年11月以微弱優勢擊敗在職總統福特。1977年1月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在外交方面,卡特積極促使以色列和埃及締結《戴維營協議》;與蘇聯簽訂《美蘇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他在未經國會同意的情況下,宣布與臺灣“斷交”,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并于1979年正式與中國建交。卡特還力排眾議簽署《巴拿馬協議》,堅持歸還美國霸占多年的巴拿馬運河的管理權。盡管在任期間,卡特遭到多方非議,但卸任后的他更活躍地現身世界各地,成為全球基層人道主義活動家,被視為“最成功的卸任總統”。2002年,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2024年12月29日,卡特逝世,終年10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