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構建我市多元化現代能源保障體系到強村富民綜合改革,從“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到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一個個課題見證了2024年重慶市政協履職建言、凝心聚力的堅實足跡。
2024年,重慶立足發展抓改革、抓好改革促發展。市政協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調研、協商建言、開展監督,政協委員們一次次深入基層扎實調研,在一場場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主席會議、界別協商會上提出一個個“金點子”,一次次民主監督及時有效開展,探究加快改革發展的經驗路徑,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貢獻政協力量。
凝聚共識為改革發展尋良策謀良方
時任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發展部專責的王皓宇至今記得,在2011年全國兩會上,住渝全國政協委員提出集體提案,呼吁加快特高壓輸電工程建設。
“這份提案中,就有我們公司所做的規劃。”話語間,王皓宇滿是自豪,在提交提案前期,住渝全國政協委員多次與包括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在內的多家公司以及部門進行溝通對接。
蝴蝶振翅,漣漪四起。13年后的2024年12月27日,國家電網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建成投運,這條橫亙在中國西南部的能源大動脈,從四川甘孜到重慶銅梁,跨越崇山峻嶺,穿越鐵塔之巔,點亮萬家燈火,為重慶改革發展提供強大動能。
“但這對于重慶未來的發展,仍然不夠。”市政協經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的“兩大定位”之下,在面對重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聚力打造健全經濟高質量發展體系標志性成果,建設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任之下,重慶能源保障體系依然面臨嚴峻挑戰。
政協該如何發力?2024年,市政協以“聯合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質量發展”川渝省市政協聯合協商課題及“構建我市多元化現代能源保障體系”常委會會議協商課題,為我市構建多元化現代能源保障體系尋良策、謀良方。
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專題研究,遴選相關界別和專業領域的政協常委、委員領銜研究子課題,市政協主席分管副主席帶隊深入多個區縣、部門、企業考察調研……前后共有政協委員1400余人次參與議政,提出意見建議1500余條。
“當前,電力發展不只是比選技術方案,既要算經濟賬,也要算生態環境賬……但在實際操作中,大家對經濟賬關注還不夠。”為此,市政協常委、重慶三峽水利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世興提出整合全市能源治理體系,優化政策頂層設計等建議。
“我市電網還存在電力入渝通道仍受限、區域互聯還不足、市內網架還不強等短板,不能高質量承擔電力保供的重任。”市政協委員,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黨委委員、工會主席何建軍直指重慶電力能源現狀,并建議全力推動瀾上清潔能源、西北“沙戈荒”電源特高壓直流入渝輸電工程建設,有力保障我市電力供應。
如何推動這些建議變成現實?2024年9月6日,川渝省市政協聯合協商會議在重慶市榮昌區舉行,兩省市12名委員在會上積極建言獻策,兩省市政府分管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與委員互動交流,探討良策。2024年9月25日,市政協六屆九次常委會會議專題協商現場,參會的多個部門負責人針對建議,給出回應,研究落實。
“難點和焦點問題常會面對‘九龍治水’的情況,而作為統一戰線組織的政協平臺,恰可以將問題涉及的主管部門、相關單位、社會組織、業內專家和調研組委員乃至群眾代表請到一起。”市政協經濟委相關負責人說。
后來,川渝省市政協聯合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質量發展協商綜合報告獲川渝兩省市黨政主要領導的肯定。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報告所提建議細化為38項任務分解至市級有關部門研究辦理。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2025年,市政協將繼續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深化交流交心,回應界別關切,強化部門溝通,聽民聲、凝民心、聚民意,為重慶改革發展出主意、想辦法、求共識、聚力量。
建言獻策為改革發展賦能助力
2024年6月,在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班子成員的辦公桌上,多了一份來自市政協的報告。
報告主要提出重慶推進強村富民綜合改革工作中存在的33條困難問題與35條提升建議——
“村級產業吸引力不足、資源整合度不夠,要素下鄉動力不強,數量非常有限,效益反映不明顯。”如何破局?委員們建議“強化區縣之間要素協同,建立鄉村產業項目準入與清單管理制度”。
“新質生產力發展基礎薄弱。創新體系不夠完善,數智發展基礎較弱,高素質人才支撐不足。”針對這些問題,委員們建議統籌打造全市“三農”信息化咨詢、服務、管理、決策的底座——“渝農數智大腦”,探索發展“產業大腦+未來農場+未來工廠+數智市場”數字產業鏈模式,通過數據應用推動農科知識傳播、業態創新。
……
這些分析和建議得益于2024年2月便啟動的市政協“聚焦強村富民,以改革賦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主席會議協商調研工作的扎實開展。
如今,重慶已印發《關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優化提升村莊規劃編制質量的通知》《重慶市“小縣大城”“強鎮帶村”試點工作方案》等文件。
委員們交流總結而來的一條條經驗,正成為推動重慶強村富民綜合改革建設的一粒粒火種。
黨中央決策部署、市委的各項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的力量就發揮到哪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難點在哪里,委員們就聚集在哪里。
在市政協主要領導的指導下,委員們聚焦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首位戰略,開展“統籌推進我市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 加快構建‘416’科技創新布局”重點調研。形成的調研報告獲得6位市領導肯定,其部分建議被納入市委六屆六次全會文件中。
聚焦“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對《重慶市開發區條例(草案)》《關于川渝高竹新區行政管理事項的決定》等4項地方性法規開展協商。
聚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開展“進一步加快我市精神衛生體系建設”界別協商,并按照市政協黨組要求進行深化調研,形成的相應報告得到市政府主要領導肯定。
民主監督為改革發展減震除障
“還有哪些服務政府沒做到位?”
“惠企政策都享受到了嗎?”
這些直截了當的詢問,發生在2024年市政協開展的“優化營商環境”監督性視察之中。
優化營商環境,是重慶聚力打造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全面深化改革標志性成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為了解重慶優化營商環境實際情況,在2024年初,市政協將“優化營商環境”確定為2024年13項重點民主監督議題之一,1000多名政協委員,深入廠礦企業、醫院學校、窗口站點,看現象找問題,傾聽群眾心里話,掌握第一手材料。
為保證監督性視察“不擺樣子”,“察”到實處,委員們采取不預先告知、不預設路線、不預先踩點的方式,按照就近原則,各小分隊機動式開展監督性調研。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雖然讓企業辦事少跑了路,但在助力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方面仍顯力度不足。”
“作為重慶文旅熱門打卡地之一的重慶南山風景區還存在道路破損、環境臟亂等問題。應加快完善南山片區的基礎設施,加大生態環境整治力度,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
兩個多月的視察,最終形成1份圖文并茂的綜合調研報告、兩份專題調研報告、38份區縣政協監督性調研報告,為重慶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出對策建議。
采納情況如何?市發展改革委向各區縣印發《關于開展“優化營商環境”監督性調研指出問題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逐條逐項細化落實報告問題整改措施。
不單是優化營商環境。2024年,市政協聚焦安全隱患排查,組織市、區(縣)政協委員1100余人深入基層一線,暗訪排查安全風險隱患440余處,針對性提出意見建議,并被相關部門細化為88項具體整改任務清單;啟動“全力助推我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攻堅”專項民主監督工作,開展全過程全鏈條閉環式監督,共提出意見建議近750條,已推動解決問題500余個,助力“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攻堅”這一市級重點民生實事項目順利完成目標任務。
2025重慶兩會召開在即,回首2024年民主監督工作,委員們說,“民主監督,讓我們更深入觸摸到各項政策執行落地情況。于我們而言,這既是建言資政,又是知情明政、發揚民主。累是真累,但值得。”
“推動重慶高質量發展有起點沒有終點。但能為改革發展減震,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除障。民主監督再難,也必須扛下。”
“2025年,市政協將加快完善民主監督工作機制,完成好重點民主監督活動,確保政協監督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以高效能監督助力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程麗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