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案例
離婚12年,還能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你千萬別覺得不可思議。近日,一對夫妻發生了一起財產糾紛案。離家18年、離婚12年的前妻,一現身竟然分走了21.6萬元。
事情要從20世紀80年代說起。
1984年,李某、劉某登記結婚,婚后育有一子,并將婚內購置的磚瓦平房加建為二層樓房。2003年,妻子李某外出后再也沒有回家,一直音訊全無。6年后,丈夫劉某向法院起訴離婚,因李某下落不明,法院依法缺席判決準許離婚。
2021年4月,李某、劉某原來居住的房屋被征收,獲得了征收補償款50萬余元,加上鄰居占用土地給予的補償款5萬余元,合計56萬余元。同年6月,消失18年的李某突然出現,要求平均分割房屋拆遷補償款。
在劉某看來,前妻長期不歸家,便視為她早已放棄了財產分割的權利。于是劉某向法院起訴離婚時,沒有提出財產分割這一事實,也就造成了法官最終判決的局面。
被征收房屋屬李某、劉某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共同財產,李某、劉某在離婚時沒有對共同財產進行分割,不能因此推定李某放棄了財產的分割權利,故對于李某要求分割房屋拆遷補償款的訴訟請求,應予支持。
不過考慮到李某2003年擅自離家后,沒有履行對共有物的管理義務,因此要扣除維護費用,最終是對54萬余元進行分割。因為李某離家后一直杳無音訊、下落不明,沒有盡到家庭義務,分割共同財產時應對劉某予以適當照顧,所以大通湖法院判決由劉某支付李某房屋拆遷補償款54萬余元的40%,即21.6萬元。
李某對此結果并不滿意,事后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益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后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例分析
可能在大眾的認知里,離婚12年相當于和房子沒有關系了,但法律的規定和大眾認知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從法律上看,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在沒有特殊約定的情況下,雙方對財產是共同共有的。而夫妻共同財產如果在離婚時沒有進行分割,不會因為時間的經過而改變性質,雙方身份關系的解除,也不能使原屬于兩人共有的財產變更為一人所有。
具體到本案中,李某雖然一直杳無音訊,但對于夫妻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房屋,并沒有做出任何明確放棄的表示,也沒有在離婚時概括性表示各自財產歸各自,或者雙方沒有夫妻共同財產。即使房屋拆遷是離婚后的事,但賠償款是由房屋轉變而來。這代表著,無論李某中間離家多少年,這份財產終歸是她的。
關于案例的判決結果,法官考慮女方長期離家,沒有履行對共有物的管理義務,因此要扣除維護費用,最終是對54萬余元進行分割,判女方獲得四成。某種程度上,這個判決沒有背離法律,具有一定合理性。輿論之所以不滿意,更多的是從道德層面來看。
律師建議
一、離婚時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如何處理?
《民法典》相關規定:離婚后,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財產未處理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分割的,經審查該財產確屬離婚時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分割。
同時,適用本條規定需要注意幾個問題:1.離婚方式不受限制;2.訴請對象是夫妻共同財產;3.可以再次分割的僅限“離婚時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
離婚后的財產糾紛,通常包括以下幾種情形:1.一方不履行離婚協議中約定的義務;2.離婚時,雙方沒有對夫妻共有財產進行分割,或者部分沒有分割;3.離婚后發現離婚時對方轉移的財產;4.離婚后對財產分割部分反悔了。
這個案子本身就是一個例證,不管你離婚多少年,只要離婚的時候沒有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也沒明確表示放棄財產,那就可以請求分割財產。
如果離婚后重新分割財產,需要注意以下幾個訴求:1.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導致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從當事人發現之次日起計算,三年內有權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2.離婚時沒有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當事人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權利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但是,司法實踐中,針對離婚時分割過財產,但未分或者漏分部分財產的情形,法院可能基于當事人未在發現財產存在之日起三年內要求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財產而推定雙方默認財產歸屬狀態,不再支持當事人要求重新分割財產的主張。3.離婚后對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當事人可以在離婚后提起,但法院在審查后認為不存在欺詐、脅迫行為的,或者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之日起一年內,或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法院應當駁回當事人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訴求。
二、夫妻一方離家出走,另一方起訴離婚時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我國民法典第1088規定:夫妻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負擔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給予補償。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此案中,劉某因李某的離家出走,獨自贍養子女,照料老人,從法律層面上,劉某可以保障自己的部分權益。
離婚經濟補償的適用條件有以下3種情形:
1. 承擔較多家庭義務。判定是否承擔了較多義務,應結合一方在家庭義務上付出的時間與精力等多方面因素,綜合進行衡量。
2. 需主動提出經濟補償。經濟補償需一方主動提出,法院不得主動適用,但法院可以向當事人釋明其經濟補償請求權,是否行使由當事人自行決定。
3. 須在離婚時提出。經濟補償請求須在離婚時提出,協議或判決離婚后,一方提出經濟補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所以說,劉某在起訴離婚時主動要求經濟補償,法官很大概率會判房屋所有權歸他,再給予對方部分房屋折價款,18年前的折價金額對比現在不是很高,這樣劉某也不是很虧。
三、為什么男方不能要求前妻支付孩子撫養等費用?
撫養費支出,一般是在孩子未成年之前,而李某離家之時,兒子已經17歲,雙方離婚時兒子21歲,雙方不存在撫養費方面的爭議。
除卻談感情,婚姻還是夫妻利益共同體,是通過綁定關系來分擔財產風險和共享利益的。所以在婚姻上,還是要懂得“算計”婚姻的得與失,才不至于在離婚財產分割上吃大虧。